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园团契的“脱敏”能否发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园团契的“脱敏”能否发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团契这几年在高校发展迅速,就笔者采访的南昌高校来看,每所高校(内部或附近)都有两到三个团契,每个团契的人数多则20以上,少的也有10个左右。一般来说,校园团契都会有牧师或传道人带领,这部分人中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则是一些大的教会差派而来的,像笔者采写的《南昌的校园团契》一文中提到的章老师以及高牧师就是代表。

如果把校园团契当作一个常态组织来看,那这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发展程度,和带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带领者的个人魅力与讲道水平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去留,进一步影响大学生能否成为信徒。在采访时,高牧师告诉笔者,很多学生是跟着同学一起来的,他们只是看看,觉得有意思下次就还会来,没意思的话就不会再来了。所以要留住学生,讲的东西得吸引他们。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跳出意识形态教育的束缚,相信有上帝。

外界对校园团契普遍有种妖魔化印象,大部分是因为团契的传道方式,以及团契生活的不公开,这也说出了校园团契的尴尬处境。校园团契一般都在居民住宅里进行,而且地点常常不固定,每次活动为十几人到几十人,低调隐蔽、小型分散、因陋就简、不重形式。校园团契不具备合法身份,长期处于“地下状态”,这是校园团契面临的最大难题。按照政府的现行政策规定,没有三自教会的认可与推荐,任何一个新设立的教会都无法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校园团契严格意义上属于家庭教会的一部分,因而,这就使校园团契客观上处于与政府的宗教管理体制对立的状态,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但却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的组织。

在笔者采访章老师时,章老师就表达了他最大的担心。校园团契常常会受到学校统战部与学校所辖片区派出所的干扰,像笔者采访的团契中的学生与教师就曾被学校统战部约谈,或者被派出所以非法集会的理由带走。在周日的敬拜上,高牧师通知大家下周敬拜换地方,也是因为收到了警告。

学者刘澎长期研究中国家庭教会,在他看来,走出“地下”,接受场所备案,实现“阳光化”,对家庭教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转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反复激烈的内部讨论,才有可能接受。不过笔者在采访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走出“地下”,首先当去除外界对校园团契的妖魔化印象,抱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基督徒的信仰缘由与团契生活,这将是校园团契“脱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