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库型水源地常见水质污染分析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库型水源地常见水质污染分析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X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4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几乎每座水库都存在水质退化以及一定程度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已经不能作为供水水源。因而,对水源地的水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的密云水库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广东高州水库2009年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的粘质鱼腥藻水华等,给城市供水带来了严重威胁,各地也针对水质的变化开展了大量的水源地保护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此我们以水库型水源地为例研究水库型水源地的污染原因及保护对策。

一、水源地容易出现的以下污染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

水库型水源地周边多有自然村落存在,当地农户的生活所需粮食绝大部分靠农耕地供给,每年的农作物化肥使用安全问题已成为水库型水源地所要面临的巨大风险。由于水库型水源地地貌特征多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使耕地、林地中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 其余60%~70%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最终在库区沉积导致水体中总氮累积并直线上升。

(二)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物随地表径流流入河道,对水源地水质中COD、氨氮的数值造成一定影响。

(三)旅游及农家乐带来的污染

水库型水源地范围内的旅游度假山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农家乐由于基本没有污水处理和规范的垃圾回收设施,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污水都将直接排入水源地内。

(四)乡镇村民生产、生活的污染

根据了解库区大部分乡镇集中分布在主河道(或主支流)两侧敏感区域。年产生化学需氧量、氨氮约、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就近排入河流或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对下游水源水质构成直接威胁。

(五)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库区植被现状及地质土壤环境等,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多流失,对氮有很好的固定作用。但也产生量大量的枯枝落叶,进入水体后,产生大量腐殖质,暨碳水化合物及其关联物质、木质素和蛋白质及其衍生物。而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为:一是水位下降拉力将土壤腐植带入水中;二是水库底泥中枯枝落叶、杂草、浮游生物代谢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入水源;三是水生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腐植酸,形成水生腐殖质。腐殖质是导致水库型水源地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

二、 水源地水质保障技术对策

(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环境整治与保护补助专项资金,以经济补偿支持水库型水源保护区内居民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快移民计划实施进程,从根源上消除农村面源污染。

(二)定期清理主要河段两岸的枯木与腐殖质淤泥

定期对水库一级保护区两侧汇水坡面区域枯木进行清理、外运和处置。。

(三)农家乐环境综合整治

通过农家乐环境综合整治,以减轻农家乐对水源地的压力。对于生活污水,应本着综合利用的原则,集中收集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菜地、林地等,避免直接排入水库。

(四)加强水质监测分析。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建设预警系统,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强生物监测和综合监测。严密观察水质变化,加强水质监测分析,并将水质变化分析情况及时上报。

(五)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有效处置应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