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路景观与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路景观与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量”的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向“质”提出要求,“安全、便捷、舒适”成为社会对现代公路的基本要求,如何提供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不断完善的公路景观品质。浅谈个人对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过程的体会。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景观设计

一、公路景观

1.背景

截至2008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3万公里,自2001年以来连续8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建设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腾飞于21世纪,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 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2年突破2万公里,2004年突破3万公里,2005年突破4万公里,2007年突破5万公里,2008年突破6万公里。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工作。

“量”的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向“质”提出要求,“安全、便捷、舒适”成为社会对现代公路的基本要求,如何提供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不断完善的公路景观品质。(见图1)

2.概念

我国:公路景观是指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图景.(《中国大百科全书》)

日本:公路本身和沿线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自然―社会的综合体。(见图2)

3.特点

公路景观属于景观学的范畴,同时又是公路工程学与景观学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学科,因此公路景观除具备普通景观学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属性。

功能性:公路的基本属性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交通服务(见图3-1)

动态性: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属性决定了公路景观的动态性特点(见图3-2)

整体性:兼顾路内、路外不同使用者的视觉感受(见图3-3)

宏观性:空间和时间上的大尺度,“点线面”混合结构的景观(见图3-4)

4.功能

公路景观的目的在于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时给沿线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根据公路景观的特性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归纳,公路景观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类功能,包含17种功能。

公路景观的功能

一)安全驾驶功能

二)环境保护功能

三)景观美化功能

一)安全驾驶功能

引导功能

1.视线诱导2.线形预告

预防事故功能

3.明暗过渡 4.遮光功能5.隔离功能6.缓冲功能

休息辅助功能

7.遮荫功能8.休息功能

二)环境保护功能

防灾功能

9.防灾10.护坡

美化环境功能

11.美化自然环境 12.美化生活环境

三)景观美化功能

改善景观功能

13.遮蔽功能14.景观协调

景观指示功能

15.强调目标 16.观赏功能 17.标志性

二、公路景观设计

1.定义

以人的视觉特点及审美要求为基础,为实现公路自身及公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景观协调、公路的工程及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而采取的设计技术措施统称为公路景观设计。

是一种基于人(公路使用者及关联者)的视觉特点的美学设计技术。

是一种功能性景观设计技术,而不是纯粹的美学设计。

2.范畴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公路景观设计还只能对公路用地范围之内的内容进行设计即路域景观的设计或路内景观的设计。

3.理念

“以人为本”的交通安全理念

“天人合一”的景观协调理念

“师法自然”的生态恢复理念

“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理念

“资源节约”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4.手法

保护性设计

恢复性设计

自然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

“保护和恢复”侧重对地域环境的尊重理念,最大限度保护,最大程度利用,最大力度恢复。

“自然和乡土”侧重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技术手段。

1.保护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前充分调查路线沿线分布的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中合理布置线位充分保护并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自然、人文资源,使公路与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和谐共处、互为依存。

保护性设计的前提是摆正公路与所经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公路工程应是环境的自然组成因子,而不是“惟我独尊”的征服者,公路作为“后来者”应充分体现出对原有环境因子的“尊重与谦让”。

2.恢复性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中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景观及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是自然生态,而不是新的人工景观。

尤其在坡面生态恢复设计中体现得最充分。应体现自然的规律。应科学认识人工恢复的目的和作用,人工恢复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促进恢复向自然状态发展,从而缩短自然恢复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人工恢复成自然环境。

3.自然式设计的核心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路域生态景观。

大部分公路所处区域是以自然为主的城郊环境,公路设计尤其是环保景观设计选择“自然式”设计手法便成为必然。自然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

4.“利用乡土材料、采用乡土建筑技术,体现乡土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公路景观”,以继承与创新的态度进行公路设计,达到尊重地域环境、体现地域特色、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乡土化设计如果应用得恰当,不仅可以创造出独具“个性”且与环境协调的公路作品,而且由于使用了最普遍、常见的材料和技术等,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三、景观保护措施

1.设计期

沿线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如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完好的山路植被路段,路侧(边)绿化避免选用高大乔木或灌木树种,以免影响公路两侧景观视域。

在低山、重丘区减少大填大挖,尽量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隧道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切削。

隧道洞口设计首先应自然,能较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适当考虑当地人文特点。

高填深挖边坡:深挖边坡尽量用缓坡,看似自然边坡,尽可能保持原来山体地貌,植被尽可能恢复自然植被;边坡防护,首先应避免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全砌形成,最好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低的当地物种进行绿化,若不得不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作边坡,则需在边坡顶部或底部种植当地的藤木植物,在春、夏、秋能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减轻对行人的视觉冲突。

服务区、停车区:服务区、停车区建筑色彩要与当地自然背景相协调,建筑规划、山、水、物融为一体。

服务区内的道路应该顺应地势;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服务区要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尽量扩大绿化面积,种植当地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停车区最好建在较隐蔽一侧,并在可渗水、绿化的四周种以当地的高大树种,遮盖停车场及车辆带来的视觉污染。

互通立交:立交线型顺应地势;收费站等建筑要注意和谐布局及科学规划,造型、风格、色彩应从当地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立交桥地区种植小片树林,起遮掩作用;立交的辅助设施(如护栏、指示牌、标志线等),除符合一定的规定标准外,也要因地制宜,以达到既安全又自然的目的为准;除必要的标志、标牌外,禁止在山岔立交处设立宣传标语和警告用语。

桥梁:在桥梁设计中要注意桥梁造型和色彩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对位于山岭沟谷区域的桥梁栏杆不要使用和环境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使用中庸的灰色或绿色,与自然山体匹配,行车视觉舒适。

隧道:洞口设计首先应自然,能较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适当考虑当地社会人文特点,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2.施工期

(1)由于施工便道基本上沿线路两侧布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任意破坏植被。

(2)临时占地严格在规定区域内作业,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在用毕后,应及时清理,清除油污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

注:本章内容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