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路通讯员”张桂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路通讯员”张桂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凡熟悉首都公交系统的人都知道,多年来,在这个多达十几万人的庞大人群中,无论前方的司售人员,还是后方的保养、维修及管理人员,若对其搞个随机抽样调查,知名度最高者可能莫过于两个人,一个是前方的优秀售票员李素丽;再一个则是跑前跑后的优秀通讯员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的专职干事――

作为“公交热线”的负责人,曾当过党的十五大代表的全国劳模、优秀售票员李素丽,可以说名扬四海;而作为被媒体公认的优秀通讯员张桂芳,在首都的中央或地方媒体上,几乎每天都有她的文章发表。经常见诸报端的“张桂芳”三个字,终于使读者司空见惯,把“通讯员张桂芳”与公交的形象整体地联系起来。在读者的心目中,张桂芳就是通讯员,就是公交形象的代言人,就是“看不见脸蛋儿”的公交形象大使。

这“马路通讯员”的雅号还是张桂芳的文友们戏称的,其缘由无非是她的“马路产品”太多,也就是反映公交车辆的文章不仅“产量”高,而且“成熟”得快、质量好。张桂芳那带有泪水写就的获奖散文《好人刘伍》在报纸副刊上连载;抒情散文《喜悦》、小说《补票》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在社会上为公交职工树立了新的形象。

在读者的心目中,张桂芳永远都是“通讯员”;在文友的印象中,张桂芳也就成了永远离不开“司机员”或“售票员”的写公交题材或盛产公交“产品”的“马路通讯员”了。

盛产“豆腐块”的通讯员

在2005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文友聚会中,张桂芳的几位文友有的戏称自己是“唱包公戏”的,言外之意是在写反腐倡廉的文章;有的戏称自己是“唱《西厢记》”的,在人们的哈哈一笑中,“暴露”了自己在写言情小说。在一番“点将”、“应战”之后,张桂芳却出人意料地爆出了“冷门”:“我是‘卖豆腐’的”!在场的人们一楞,似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而又都会意地笑了,齐唰唰地举杯向张桂芳致敬:“祝盛产豆腐块”的通讯员新的一年大丰收。

张桂芳的自谦没有丝毫故弄玄虚之嫌,她确实以盛产“豆腐块”文章著称,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由于报纸的版面容量有限,也只能是“大豆腐块”或“小豆腐块”了。而张桂芳呢,却常常以此为乐,并乐此不疲:“‘豆腐块’有什么不好?白菜、豆腐保平安嘛!公交职工见了‘豆腐块’都高兴,可见‘豆腐块’营养丰富呦!”

一席开心的话,往往把张桂芳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并将她与公交职工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使她从自己的辛勤劳动中感受到了无穷乐趣。

据粗略统计,十多年来,自从张桂芳上了“通讯员”这条船,她不知辛劳地、“玩儿命”地划呀划呀,哪管它“八千里路云和月”,总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节文友会上,有个人诙谐地问了一句:“张大通讯员,十多年来,你这‘通讯员’的船上逮了多少鱼?”张桂芳知道文友在开玩笑,“谜底”是问她发表的文章,于是沉思了一下,顺水推舟地回了一句:“如果不做假帐的话,不算‘虾米’,那么大大小小的鱼加一块,大概有3千多‘条’了吧!”

文友们惊愕了,他们知道,张桂芳发的数千条消息和不少大块文章,都是靠“马路天使”一步一个脚印地“趟”出来的;这“庄稼地”里丰收的“庄稼”,每颗籽粒都饱蘸着耕耘者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捕捞到“船仓”里的活蹦乱跳的新鲜鱼,都是捕捞者一网一网顶风冒雨地从生活中费劲地拉上来的;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力气?究竟搭了多少人情,费了多少口舌?用文友们一句调侃的话说就是:“张桂芳,你那条船上的鱼儿,不夸张地说,你们单位就是花费几个亿的广告,也不见得就能全部买到!”到头来,真正能了解实情的,只有张桂芳自己和熟悉她的领导、同事,还有文友们,因为大家知道,在张桂芳盛产的这些“豆腐块”,不少营养丰富的“豆腐块”都是她以健康作代价,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地“熬”出来的。

“不设围墙”的通讯员

在一些企业职工的玩笑中,常常把通讯员与“坐”家联系起来,以为写作就得坐在办公室,或经常“坐”办公室才能写作,而张桂芳呢?头上除了“马路通讯员”、“离不开‘员’的通讯员”、盛产“豆腐块”的通讯员这几项“桂冠”外,还有一个雅号――“不设围墙”的通讯员。

张桂芳有办公条件不错的办公室,可她却说:“如果我只坐办公室,不到外面跑,只能‘编’新闻、‘编’故事,而一手新闻只能去采,不采怎能出新闻?”在这种理念下,她把“马路车间”(车辆)、“不设围墙”的工厂(车队)统统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于是,冬日里寒风中的公交站上,乘客们会经常看到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中年女性,肩挎背包,手握一支笔,一边帮着维持秩序,一边向人们询问着什么。当然,也可能有“业内”人士把她当成了记者或体验生活的“总政”演员,也可能有人把她当成市政公司检查马路地沟的“路政员”或正在马路边上物色“家政服务员”的家政公司负责人;夏天的骄阳下,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被日头烤得汗流浃背的女性,正在乘客中耐心地向人们征寻线索。多少次,出于过度疲劳而心慌头晕的张桂芳被司售人员发现后,将她送进医院输液――多少年了,只要一看到司售人员、乘客、同事向她报以会心的微笑时,她仿佛立时恢复了体力,又大步走向那些“马路车间”和“不设围墙”的工厂。

艰苦的采访生涯成就了“不设围墙”的作家,张桂芳的努力和辛劳没有白费,她得到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了突破“豆腐块”的局限,她决意要让公交形象搬上“大雅之堂”――也就是不少“通讯员”们望而敬畏的文学的“神圣殿堂”。

2004年盛夏,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席卷了京城,由于立交桥下排水不畅,顷刻间,不少公交车辆在雨水中“泡汤”。张桂芳不但目睹了风雨中司售人员救援乘客的动人场面,而且亲自参与救援,她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用什么方式去描绘这一幕幕感人的场面?用什么体裁表述司售人员动人的风采?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责任感撞击着张桂芳的心扉,她想到了诗歌,她觉得,人们称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白马王子”,在文学的疆场上不但能自由驰骋,还能叱咤风云,好的诗歌大有“一声惊雷震天下”之功效。于是,经文友推荐,她“请”到了一位熟悉公交生活,并在文学领域颇有造诣的作家、诗人。有感于张桂芳的诚恳,有感于张桂芳为公交人写作的决心和勇气,有感于张桂芳风里雨里去的“泼辣”劲儿,那位作家终于在百忙中答应与之合作,共同“描绘”公交人的风采。

张桂芳的心血没有白费,那场罕见的暴风雨过后,北京晚报很快以显著的位置、敞开的版面并加“编者按”,刊发了一组长诗,其中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北京您早》、《风雨中的公交》、《口碑》。诗歌一见报,读者和司售人员便好评如潮,纷纷打电话给作者。对着手机、座机的送话器,张桂芳的声音有些哽咽:“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这些作品的发表,如果没有合作者,没有新闻单位的朋友,没有一直支持我的总公司宣传部部长刘润芳、没有郑树森总经理、王新声副总经理、运营处的姚振平处长,没有与我天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没有沸腾的生活,哪会有这些收获?是这些‘动力’使我能用诗歌喊出了心里话……”

2004年底,不断壮大的首都公交系统改制成功:北京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为了使这一改革的成果能让世人知道,为了反映首都“百年公交”的难忘历史,为了让人们珍惜改革的成果,张桂芳一鼓作气又诚邀那位作家、诗人与其共同创作了气势恢弘的长篇诗作――《公共交通交响曲》。这首长诗共分十个“乐章”,洋洋洒洒160行,用优美的语言、激昂的旋律、广博的知识,纵贯中西上下百年公交史,从公共马车、东洋车、有轨电车、环保汽车、双层汽车,一直写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辉煌成果,成为首都公交史上的“扛鼎”之作。

转瞬间到了2005年2月14日,是眼下不少国人也在“过”的“情人节”。这天晚上,整个春节期间一天也未休息的张桂芳采访公交职工时,突然听到手机铃响,她接到了一个手机短信,上面写着――“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张桂芳知道这短信是正在上大学、自己那惟一的儿子发过来的。望着马路上穿梭般的车流,望着天上正在眨眼的星星,已将整个身心交给了公交事业的张桂芳,此时此刻,在这到处充满玫瑰花香的情人节之夜,终于哭了。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信息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