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模因论角度看“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模因论角度看“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XX教”这一词语模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新意义和新用法,并从模因论的概念和理论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而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发展方向,揭示这一语言现象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模因 强势模因 “XX教”

“教”这一词语我们非常熟悉,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它有教育、教导、告诉、训练、政教、文体的一种、宗教的意思。但是现在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出现的“芙蓉教”、“咆哮教”、“鼻孔教”、“拜月神教”等等词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语素“教”为模标,以“XX”为模槽的“XX教”的词语,在这一词语模中,“教”的意思已经不同于已有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表示宗教名称的名词性用法,但我们可以认为此种用法由其引申而来,用以表示接受、推崇某人观点或同意、关注某人或某事物的行为的人们的聚合。

那么这一新用法为什么能再网络、报刊杂志和人民的日常口语中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的呢,固然与其结构简单、形式相对固定、能产性、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一定的修辞色彩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一结构作为一种从网络语言进化而来的用法,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一门新的语言变体,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语言是一切文明和传播的基础,一切传播媒体都是语言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语言风格和语体的变化(何自然,2005)。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为解释网络语言的模仿、复制、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何自然),Heylighen(海拉恩)认为,模因从被新的宿主选择并随后被传递,要经过4个不同生命周期:(1)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宿主会下意识滤掉或积累起来与传统文化相异或一致的模因。(2)记忆,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它们就不能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4)传输,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作复制。语言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探讨语言进化问题提供新视角。“XX教”也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语言模因,体现文化进化的规律。

“XX教”作为一个强势模因,同样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它通过自己的强烈个性色彩和巧妙的修辞作用,使得如今注重个性的年轻人接受这一用法,并能感染其身边的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第二阶段,这一结构通过自己简单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形式和能产性,获得实用性和群体一致性,使得记忆能在已经接受了它的宿主大脑中停留下来,进而感染其他的宿主。第三阶段,在表达的阶段,宿主通常倾向于表达那些他认为有趣和重要的模冈,而这种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新用法无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有趣的,而且随着接受对象的日益增多,慢慢的这一结构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语言和口头用语,人人也开始在口语中使用这一结构进行交流。第四阶段,模因的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媒介,以防信息的丢失和走形,如话语可以用声音表达,文字可以在书本中得以体现。互联网的出现使网络语言有了最为稳定的物质媒介,信息瞬时交换。大大促进了模因的跨地域传播。网络媒体能在最人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视听感官上的需求,弥补网络这一特定交接环境下语言表达手段的不足,同时极大地促进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发挥,强化主体角色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因此这一网络用语结构的复制和传播开始蔓延到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开始频频出现,至此,“XX教”完成了语言模因的四个周期。

Dawkins(道金斯)指出,只有那些顺利经过4个生命周期,且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简单说来,就是强势模因复制因子复制必须精确,散布必须广泛,复制必须长久。当某一语言现象当作模因得到广泛应用且在交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时,这些模因就变得强大,并能不断地被复制、传播;反之,随着环境变化,一些活跃不起来的模因就会逐渐消失,被人们遗忘。一般而言,当语言被赋予某种特定内涵、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事物时,就被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就能成为强势模因,得到传播,直至该特定内涵消失或不再被人们关注。“XX教”这一结构在如今这个盲目追求个性、追求关注的年代,它讲原本有特定内涵的“宗教”的“教”字做了新的发挥,巧妙了表达了那些不经过思考推敲,盲目接受、推崇某人观点或同意、关注某人或某事物的行为而聚合的人们,体现了现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结构也就背赋予了一定的生命力,并成为表述这一现象的特定用法,广泛的用语网络交际和日常口语甚至是报刊杂志,顺利的成为强势模因。这一结构也完全符合强势模因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和在与其他模因竞争中胜出的特点,在保真度、长寿性和多产性三个指标上都具有较高的表现值。因此,从模因论角度看,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强势模因。

Blackmore(布莱克默)认为,导致模因分化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原因之一,是人类自身的特点和由此决定的模仿能的限度,如感知系统的特性、注意和记忆的机制等,“XX教”正是因为适应人类认知系统的某些特点而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具体讲,“XX教”之所以成为强势模因,是因为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性:语言使用中存在一个“经济原则”(省力原则),它要求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郭秀梅1985)。用“XX教”这一简单的结构就能表达接受、推崇某人观点或同意、关注某人或某事物的行为的人们的聚合,以及这一社会现象,完全符合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