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俞平伯:蝉噪林逾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俞平伯:蝉噪林逾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有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桠桠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或者要归功于我的近视眼),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的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这也无烦高谈妙谛,只当咱们清眠不熟的时光便可以稍稍体验这番悬谈了。闲闲的意想,乍生乍灭,如行云流水一般的不关痛痒,比强制吾心,一念不着的滋味如何?这想必有人能辨别的。

(节选自俞平伯《陶然亭的雪》)

【蝉噪林逾静】

出自南朝诗人王籍(?-547后)的《入若邪溪》。原诗为:“(yP huWng)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xiM),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若邪溪在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本诗描写了作者泛舟溪中所见景象,并且寓寄了王籍久客他乡思归的思想。其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尤为人们所称道,被赞为“文外独绝”。

这种以“以动衬静”“动中有静”的诗歌表现手法对后代诗人影响颇大,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就是对此境界不落痕迹的脱化。但他又不是简单的套袭,而是“静而制动”,与王籍的“动而制静”,恰恰相对而出。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江苏德清人,生长在苏州。 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他的创作以新诗为主,在散文方面,先后结集出版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

《陶然亭的雪》从对年前一次深刻的观雪经历的回忆写起,蕴涵着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然后,文章记述了具体的游历过程,在简单自然中体现出平淡的琐细。其中既有游历中的小见闻和小感触,也有对陶然亭雪景的精细描述。结尾又回到现实中,在怀念往事的怅惘中再次深化怀念自然、亲近自然的主题。

选段位于文章的倒数第三段,正是作者对于雪景描绘的细致入微之处。但作者对于“蝉噪林逾静”一句也是反其意而用之,意谓一切的沉寂之下实际上都蕴涵着生动,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静。所以作者在论及人的心境时说,“故未全枯寂的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静”与“动”二者相生相成,不必刻意地以一者去反衬出另一者。作者此语,蕴涵禅意,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真正平淡、自然的思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