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从改变观念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从改变观念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成就未来。思想就是一个人的观念,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所以说,仅从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来探讨如何教育孩子意义并不大,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就要有成功教育孩子的观念。观念是本,方法是末,观念不变而只是一味地从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找出路,无疑于舍本求末;观念是纲,方法是目,纲举目张,观念变了,一切都会改变。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跳出固有的圈子,不想改变,其实想一想,改变无非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使事情变得更好,一种是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因改变而使事情变得更糟了,那再变回原来的状态就行了,但是,万一变好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的现状不能令家长满意,如果现在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已经很糟,那何不试着改变自己的观念,好的状况也许从现在就已经开始发生。

下面是成功家长必备的六种观念,家长可以试着和自己的教育观念作个对照,如果基本都具备,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学习上进,父母子女关系良好,但如果大部分都不具备,甚至是走在了这些观念的对立面,也可以肯定地说,你的孩子是个问题少年,你要做的,不是试图改变孩子,而是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第一种观念:希望孩子成才,自己先成才,成就孩子,先成就自己。

周宏讲赏识教育,谈到教育孩子应该有像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这是对的。但我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孩子还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也还是孩子的父母,那份维系在父母孩子间的爱并没有变,那又是什么使孩子开始逆反父母,父母开始抱怨孩子的呢?突然我明白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因为我们会说话会走路,这对父母来讲是绝对的“小菜一碟”,所以,对于教好孩子我们有一千分的信心和耐心,原因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我们所最擅长的。但是,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难教了,关系紧张了,父母难当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因为孩子变大了,思想有了变化了,而父母的思想并没有赶上孩子的思想。这就像是打靶,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打的是死靶,孩子大了,成了活靶了,当然难打了。一句话,做父母的不了解孩子心理,难以走进孩子内心,因此沟通出现了障碍。另一个是,父母教孩子的不再是简单的说话走路了,而是英语、科学、语文、艺术等,所以,父母教起孩子来不再像从前那样得心应手了,孩子慢慢对父母失去了信心,父母对孩子也渐渐失去耐心了。这就是根源了。

什么是教,教就是引导,就是传授。要引导要传授,自己就先要方向正确,自己就要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教师中常讲一句话: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所以说,要想成就孩子,先要成就自己。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应该先学会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指英语、数学、语文、艺术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是如何教育。要想让孩子成为诚实正直的人,自己就要先做到诚实正直,要想让孩子坚强自信,自己就要先做到坚强自信,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做事习惯,自己就先要有良好的习惯。但是有很多的家长自己这方面其实很欠缺,但却要求自己孩子去做到,家长对孩子要求的很多,对自己要求的却很少,就忘了“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的古训,自然与孩子间会产生矛盾。学会如何教育更重要。教育是门学问,除了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没有哪位家长自修过这个专业的,教育和绘画一样,要想画出好画就要学会绘画的技巧,不学会如何教育又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第二种观念:孩子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我们的孩子生来就注定了与别的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样。“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五个手指伸开了也是长短不一。为什么总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呢?拿自己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会使孩子产生骄傲心理,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做比较的父母更傻,这给孩子传达的信号就是:爸妈喜欢别的孩子,爸妈不喜欢我,我很无能。孩子的自卑心理就从这里产生了。有的家长会说,那拿自己孩子的努力和别的孩子的努力比较,看过程不看结果,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应该可以吧?这当然会比上面的比较效果要好些,但是,与其说:小明,你看人家小强学习的劲头多足,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为什么不改成:小明,你真棒,如果再加把劲儿就更好了呢?

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要比,就让孩子和自己比,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每一份付出和努力,让孩子学会了解自我,肯定自我,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开发出自己的无限潜能,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棒,“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会用大量的行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证明给自己证明给别人看,做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第三种观念:孩子没有错,孩子永远都是对的,永远不要抱怨孩子,有问题先找原因。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无所谓对无所谓错,也无所谓好无所谓坏,这张白纸上有什么图案,完全是家长、学校、社会给涂绘上去的。我见到一位学生,小学五年级,对所学知识几乎等于零,自己的名字不会写,中文从一写到十不会写,其他科目更不用提,很少朋友,只有跟着一个社会“老大”才有安全感。第一次和他见面,通过和他简短地聊,我就了解到,他以前完全不是这样,他小时候挺调皮的,爱说爱笑,不过爱欺负其他小孩,有一次他打了一个小孩,爸爸胖揍了他一通,并送到另一个学校“禁闭”了起来,后来他就变了,变得胆小、孤僻、自卑,当然,从那时起也不再学习了。像他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爸爸脾气暴躁,妈妈不懂教育,孩子就破罐子破摔了。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更深的感触。我出生农村,小学二年级随父迁居县城,辍学半年,再进学校就难以跟上县城的教育,于是沦为“差生”,这一差就是8年,被开除过三次,被迫三次转学。不过,后来我考进了大学,又进到大学教书,是因为自己学会了掌控自己的命运了。现在回过头来,那8年的差生,并不是自己不想学,只是因为家庭的多次变迁,只是因为父母不懂教育,只是因为那时所在的几所学校的教育都难以令人苟同。

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有趋好的趋势,这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特征。一颗种子,放在合适的良好的土壤里,给他一点阳光和雨露,它就能发芽成长。我们的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即便是已经变弯了的小树,也可以茁壮成材!

所以,对于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家长应该做的,不是一味的抱怨,而是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从他所处的环境中找原因,不要一考试不好就抱怨:你怎么又没考好?你怎么不努力?抱怨者不成功,成功者不抱怨。多问几句“为什么”是和孩子沟通的良好开端。从孩子的问题中找出原因,再帮孩子把问题解决了,这才是成功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第四种观念:要时刻有帮助孩子的心理,并尽力让孩子感觉到。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夫赶着一头驴子上一个坡,驴子拉的车上的货物很重,上到一半的时候农夫无论如何抽打驴子,驴子都无法把货物拉到坡顶。这时过来一个人,见状就对家夫说,可不可以让他试试。农夫就把鞭子给了他。这个人并没有抽打驴子,而是大喝了一声,并对左右大声地叫道:你们,一起使劲儿拉!结果驴子一奋力就把车子拉到了坡顶。农夫很好奇,问这个人,你刚才对着旁边喊你们一起使劲儿拉,可是旁边什么都没有啊。这人把农夫拉到旁边小声对他说:你抽打它它拉不上去,我对左右喊,使它认为还有别的驴子一起帮它拉他就更有劲了。

人们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同情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和抱怨。孩子同样如此。他们希望父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责备和抱怨。所以,成功的父母应该时刻有帮助孩子的心理,并尽力让孩子感觉到。比如,孩子做作业慢,做到很晚还没做完,做父母的不要张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磨蹭,快点做!”如果换成:“今天作业是不是很多?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再做?有不会做的吗?需不需要我帮忙?”之类的话,孩子一定会倍感温暖,他会更用心地做作业。

第五种观念:尊重孩子,不要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我们应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与他们沟通。

我经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太懂得尊重的民族。在人们观念当中更多的是等级之分。君臣、父母、兄弟、夫妻、朋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一切孝当先,顺者为孝。言听计从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这种观念使得为父母的把打骂孩子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小,不懂事”成了家长的口头禅,但是家长却忘了,孩子尽管不懂得很多的道理,但孩子却懂得模仿。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个误区就是“想当然”。家长认为医生、律师是个好职业,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会这么想,家长认为美术、音乐很重要,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会认为这很重要,父母对弹钢琴感兴趣,也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会对弹钢琴感兴趣,然而孩子喜欢的却是电玩或游泳。父母强行地把自己的意志加给孩子,其结果就是父母子女关系紧张,隔阂加深,严重地甚至把孩子逼到自杀的地步。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想的不可能和大人想的一样。做家长的应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与他们沟通,在学习上,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死灌。

第六种观念:鼓励并欣赏孩子所做的努力,而非结果。

常会见到一些家长,谈起他们孩子的时候,他们一脸的愁容,“他语文上次还考九十多分,这次却考了八十多分!唉,真让人操心。”考试分数,考试名次成了唯一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用不用功的标准,甚至这也成了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分数、名次的多少,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考试前的一些意外情况影响了休息,考试时由于父母的压力而过于紧张,课程的难度突然加大,一时难以适应等等。不要说孩子了,就是我们做家长的,如果你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坚持工作只是因效果不好而被领导不分清红皂白地骂了一通,如果你已经尽了力了,但是因为客观条件而没把工作做好被领导骂时,说你做事不用心,工作不努力,甚至说你这个人有问题时,你会是什么感受?将心比心,请多关心关心我们的孩子。“莫以成败论英雄”,家长也应莫以分数、名次论孩子的好坏。

关注孩子的努力,而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事情的结果上。应该让孩子懂得,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现在不成功并不代表以后不成功,没有得到想要的,将要得到更好的。结果只是某件事情的小结,而不是所有事件的终结,结果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结果只是终点,过程才是生命的全部。

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实际上也是做父母的人生的又一次升华。所以,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重新学习,从自己的改变做起。把对孩子的希望先在自己身上实现。对于孩子优点要赏识,对于孩子缺点要包容,对于孩子错误要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要有十足的信心和耐心。成功的父母必将会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作者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