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治疗107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并发症死亡。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35-01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常呈爆发流行。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该病多预后良好,可自行痊愈,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死亡率较高,也有文献报道可引起心脏损害[2]。我科于2006年6~12月共收治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77例,女性31例,年龄8个月~9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 mm,数量不等,疱疹液较浑浊,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10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患儿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107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并发脑膜脑炎死亡。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72例发热(66%),其中,低热(37.5~38℃)42例,中等热(38.1~39℃)28例,高热(39.1~40℃)2例,发热持续3~5 d。无发热病例36例(33%) 。

1.2.2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108例病例均出现了皮疹,其特征为:①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丘疱疹、大小为1~4 mm,周围绕以红晕。②分布:手掌、脚底均有或多或少的小水疱,56例在臀部、肛周丘疱疹,其中6例主要表现为臀部丘疱疹而来就诊。③出疹顺序:102例先自手足,后至臀部,再至其他部位,7例先自臀部后至手足,再至其他部位。

1.2.3口腔黏膜病变106例有口腔黏膜病变,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或者在皮疹出现的24 h内出现,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疱、溃疡、饮食受限。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初起为小水疱,1~2 d后破溃成溃疡。

1.3 实验室检查

72例发热病例行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加。

1.4治疗与转归

发热的72例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口腔内水疱、溃疡涂敷双料喉风散。93例经治疗3~5 d,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1周后痊愈,14例治疗达10 d后痊愈,1例出现并发症死亡。

2护理体会

2.1消毒隔离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内,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病房,并固定房间收治病人。护理不同疾病患儿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 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才能解除隔离。对出院患儿床单位应先用紫外线灯照射1 h,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2.2发热护理

体温低热无须做特殊处理,可多喂水。对体温持续超过38.5℃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小儿高热惊厥。

2.3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皮疹处而引起感染。

2.4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继发感染。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口腔已有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涂患处,以促进愈合。

2.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以温凉为主。

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意识等变化。如患儿持续高热、心率快、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巡视,并做好抢救准备。

2.7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到陌生的地方,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病房内适当贴一些动画图片,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治疗时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8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但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由消化道传染,应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应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时消毒。一旦确诊,嘱家长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以免造成暴发流行。

3小结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4~7月份即春、夏季为多,传染性强,易在托儿所及社区等小儿群集处流行,也可在多个小儿家庭内发病。本病一般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出现死亡。

[参考文献]

[1]朱录清,董伟,程铮.手足口病33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71-272.

[2]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8(8):464.

(收稿日期:200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