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蚕病综合防治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蚕病综合防治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106-02

摘要:蚕在饲养过程中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的侵害,引起蚕病发生,造成单产低,质量差,严重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提高蚕农识别常见蚕病的能力和普及蚕病防治技术,本文在对蚕病发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蚕病防治的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蚕病 发生原因 防治误区 防治对策

一、蚕病种类

蚕病的种类很多,发病情况也较复杂,依照蚕病病原体传染发生的规律,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两种。传染性蚕病主要有微粒子病、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僵病、病毒性软化病、细菌病等。传染性蚕病在病蚕受到传染或死亡后,其病原体可传染给其它健康蚕,引起发病;非传染性蚕病主要有蝇蛆病、多化性创伤病、农药中毒、蝇蛆病等,其特点是染病或死亡后的病蚕,不能引起其它健康蚕发病。

二、蚕病发生原因

1、消毒防病不规范

由于蚕茧价格波动比较大,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蚕病防治工作没有引起蚕农足够的重视,许多蚕农在消毒防病工作中不愿意多投入,甚至不采取消毒措施,对蚕病危害任其发生。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和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

2、病原污染养蚕环境

养蚕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由于病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长期的蚕业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物,致使蚕室、蚕具、桑叶、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在养蚕过程中的反复传染和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是重要的传染来源。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堆放蚕沙,乱抛病蚕,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蜈蚣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蜈蚣簇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

3、桑园管理不善

桑园管理不良,由于茧丝行业市场波动大,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稳定性, 蚕茧价格低落时,蚕农往往弃桑不管,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蚕茧价格低落时,则把桑园搞得肥丰水足,导致夏季桑树徒长,叶质不够成熟,含水分过高而糖份和蛋白质偏少,蚕儿长时间吃食这种桑叶会因体质虚弱而发病。同时,由于桑树受大气污染,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慢性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重则中毒死亡,轻者发育不良,抗病力低下。

4、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善,在养蚕过程中不重视眠起处理,不注意提青分批,或给桑不匀等人为造成弱小蚕,削弱蚕儿体质而容易患病。有的习惯用手除沙,操作粗放,使蚕受伤,增加蚕儿患核型多角体病和败血病的机会。养蚕设施跟不上,生产中往往出现计划不周,桑蚕比例失衡,或养蚕设备不足,蚕儿过密;大小蚕同室饲养,大小蚕具混用。实践证明,大小蚕同室饲育,往往会造成后批蚕大发蚕病,若尽早发现病蚕,分室饲养小蚕,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而且是预防蚕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蚕病防治误区

许多蚕农在养蚕过程中有重治病轻预防的倾向,比较忽视桑、蚕病虫交叉感染和采桑、贮桑等过程的防病措施。再者,随着蚕桑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蚕农往往对养蚕大环境的处理不合适,造成病原积累多、污染面广,引起再次感染和交叉感染,从而造成蚕病大范围流行。另外,很多蚕农对提青分批工作不重视。蚕的饲育过程中,对弱小蚕、迟批蚕不及时采取分批、隔离、淘汰等措施,这些都将导致蚕病的传染。

四、蚕病防治对策

1、及时诊断蚕病,控制病势蔓延

蚕病种类不同,病状各异。同一病例,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及时诊断蚕病以控制病势蔓延。病蚕大多在发育迟缓的迟眠蚕弱小蚕中首先发现。在进行蚕病诊断检查时要以迟眠蚕、弱小蚕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查检最终达到对蚕病及时诊断综合防治的目的。

2、准确诊断,对症治疗

在养蚕生产上一般采用:“看、摸、听、“嗅”的方法。即看蚕儿发育情况、体色、体态、排粪等,健康蚕体色青白,蚕体匀整,尾角翘起。蚕粪墨绿色、呈六角状态。用手触摸蚕体,蚕体结实,有弹性为健康蚕;听蚕儿食桑声音,每次给桑后食桑声音大,为健康蚕;蚕室有没有气味,进蚕室后有桑叶香味的为健康蚕。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可减轻危害。

3、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

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入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

4、加强饲养管理,正确选药

蚕儿特别是小蚕抗病能力弱,极易感染蚕病,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小蚕感染造成五龄期蚕病大暴发,所以要特别注重小蚕饲养,确保小蚕体质强健,有利于大蚕的防病。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病源污染,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消毒药剂,二是治疗药剂,三是生理调节剂药。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

5、防治桑园害虫,避免相互感染

桑园害虫也可发生僵病、细菌病、病毒病、微粒子病等病害,其中不少病原微生物可与家蚕相互感染,成为蚕病的传染来源,所以防治桑园害虫,避免相互感染很重要。桑园施用农药时,要与养蚕密切配合,避免桑叶污染,并根据农药的残效期限,划片分区施药和采叶。另外要加强桑园培肥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的桑叶。

参考文献:

[1]余建芳.蚕病防治策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90,197.

[2]李洪.蚕病的综合防治[J].蚕学通讯,2010(1):43-44.

[3]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4,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