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激发兴趣,引导思维;借助插图,激发兴趣,培养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培养;创设;诱发;引导;借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身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把知识学透、学活、学牢,才能充分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正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动力,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不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谁来考考老师,请你说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让老师来回答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老师很快就答出了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由怀疑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开始讲授新课,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讲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揭示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再进一步推导出计算任意一个三角的度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二、激发兴趣,引导思维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带领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积极的思维来获取知识。例如:数学12-8,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围绕教学重点一步步操作。先让学生摆出1捆(10根)和2根小棒,启发学生想:8+()=12,各位不够减8怎么办?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边操作边思考,悟出:先从1捆(10根)小棒中拿去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掌握计算步骤。这样运用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借助插图,激发兴趣,培养思维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配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充分有效的使用它们。如:人教版第一册的9+7=(),图中有9个黄圈,7个红圈,利用图,引导学生这样想:把7个红圈分成1和6,9个黄圈和1个红圈合并为10个,10个再和另6个合起来,一共16个。这样借助插图,一步步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很快便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乐学,好学。在活动思想的引导下,从欢乐中引趣,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们乐意接受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