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灸辨证治疗产后癃闭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灸辨证治疗产后癃闭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针灸辨证治疗产后癃闭

[中图分类号] R714.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65-02

产后癃闭证亦称产后尿潴留,祖国医学称之为产后小便难,是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小便不通为主症的疾患。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出,病势较急者为闭,二者均为排尿困难,只是程度不同,在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为癃闭证。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针灸辨证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综合分析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其中,初产妇86例,二胎以上者14例,年龄22~35 岁。发病时间最短者24 h,最长者数十天。100例患者中剖宫产6例。

2辨证论治

本证多因产后肺、肾气虚及产后气滞血瘀、寒凝气阻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但所谓之实是以肺、肾气虚为前提,故治疗以治虚为主,兼治标证。

2.1分型

2.1.1气血虚弱证主证为产后小便不通,少腹胀急,伴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腰部酸胀或面色无华或面色晦黯,舌淡苔少,脉缓弱或脉沉迟。其病机是:①肺气虚为主产后小便不通,平素体质虚弱,产时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肺、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引起。②肾虚产后小便不通则由产时损伤肾气或身体肾气亏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引起。治宜补益通利。

2.1.2寒凝气阻证本证是在产前胎内积冷,产后肺、肾气虚的基础上而发病,其临床主症为:产后小便初时不畅,继之逐渐加重至小便闭塞不通,腹胀如鼓,汗出淋淋,舌质淡,脉沉无力。治宜补益温通。

2.1.3气滞不通证本证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调,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有精神刺激史,小便不通,伴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胁肋作胀、少腹胀痛、苔薄白、脉弦等。治宜疏肝理气,通利小便。

2.2治疗方法

笔者据100例临床观察总结出来主穴加配穴治疗,可运用于上述各类证型。

2.2.1 取穴主穴:关元、中极、曲骨、委中、委阳。配穴:①肺、脾虚证为主加肺俞、脾俞、中脘、气海(艾柱灸5~7壮)。②肾虚证为主加肾俞、阴谷、气海灸(艾柱灸5~7壮)。③寒凝气阻证用食盐加葱白泥成饼(艾柱灸5~7壮)。④气滞不通证加刺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内关穴。

2.2.2 操作方法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1.5毫针,从关元穴进针向中极穴方向沿皮平刺,从中极穴进针向曲骨穴方向沿皮平刺;从曲骨穴进针向外方向沿皮平刺;捻转得气后使针感传至外,再将中极、关元、曲骨穴处针柄连接上海产G6805电针治疗仪,脉冲电流刺激以患者能忍耐为度,留针30 min,起针后再针刺委中、委阳穴,两穴得气后随即出针。若属剖宫产者只针曲骨穴。临床治疗本病各证按配穴随证加减,补泻分明,会取得更佳疗效。

2.3治疗效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81例,显效13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94%。

3典型病案

3.1例1

患者,女,24岁,2001年9月4日入院。主诉:产后3 d 大便不通,伴有小腹胀痛,精神萎靡、纳差、夜寐不安,期间服中药、西药均无显效,曾导尿数次。经查体:面黄无华,体温36.2℃,血压135/80 mmHg,小腹部胀满拒按,不止,痛苦面容,纳差、苔白少、脉沉细弱。

诊断为:产后癃闭症,证属:气穴虚弱,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补益气血,通利膀胱。

取穴:关元、中极、曲骨、委中、委阳、气海、脾俞、中脘。

操作:气海穴用灸法(艾柱灸5~7壮),肺俞、中脘用补法,余穴用主法治疗,留针30 min。

疗效:起针后即有少许尿液排出,2 h后排尿500 ml,但仍有小便不畅,次日继用上法治疗后,尿量增多,诸症皆消,睡眠安稳。

3.2 例2

患者,女,26岁,2004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检查为足位,经施臀牵引术会阴侧切分娩一男婴,产后小便一直不畅,每次不得排空,4 d后开始出现完全小便不通,经用普鲁卡因封闭,持续加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1次)及服中、西药治疗1周还不能自行排尿。7月24日邀我科会诊。经查:患者小便不通,腹胀如鼓,汗出淋漓,痛苦面容,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诊断:产后癃闭症。证属: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温通补益。

取穴:中极、曲骨、关元、委中、委阳、神厥。

操作:用20~30 g食盐炒黄冷却,将2根葱白洗净捣成泥状,两者混合压成薄饼,放置在神厥穴处,将艾柱放置其上点燃7壮。余穴按主法治疗。

疗效:治疗后0.5 h顺利排尿,腹胀立减,次日会诊,精神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随用上法巩固治疗1次痊愈。

4 体会

产后癃闭证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上述之证多以虚证多见。《素向・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直接影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肺气不足,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三焦决渎无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本病。又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依赖肾气的蒸腾,肾气不足,则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本病。任脉其经络循行于小腹内,下出于会,沿着腹部上行于关元穴,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会聚膻中穴部,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凡精血津液都属于任脉所司。妇女以冲任二脉为基础,产后诸病多与任脉联系较多密切。故临床上多以肺、脾、肾、三焦、膀胱等经脉的募穴、俞穴和任脉的会穴为主。治疗产后癃闭主取关元、中极、曲骨穴,是因为中极穴为膀胱之募穴,任脉与足三阴之会穴,具有补肾、培元、利湿之功效;关元穴为小肠之募穴,任脉与足三阴之会穴,同样具有补肾、培元、利湿之功效;曲骨穴为足厥阴之会穴,具有温补肾阳行气之功效。三穴相配能培补肺肾之气,肾气充足则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委中为足阳膀胱经之下合穴,委阳为三焦经之下合穴,合穴具有疏理三焦,通调水道之功;又六腑以通为用,产后多虚多瘀,但在治疗本病“勿拘于后,勿忘于产后”之原则,取委中、委阳二穴刺后用泻法助降泄之功,使三焦得以疏理,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据《顾膺陀妇科集产后类》中云:产后小便不通,多因胎前感受寒气,致尿后尿胞运动不顺,小便不通,腹胀如鼓……故在治疗时多配合温补灸法祛除胞中之寒气,使膀胱气化有序,行使正常之功能。总之,运用以上方法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收稿日期: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