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高中语文课堂塑造学生价值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高中语文课堂塑造学生价值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应该建立起符合现实生活价值取向的合理而成熟的价值观。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健康、稳定、合理:利用语文课堂语言影响学生对后果的权衡,利用语文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个性,利用语文教材内容影响学生对途径的取舍。

关键词:价值观 语文课堂 权衡后果 强化个性 取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13-02

作者简介:孙蓉蓉(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如皋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逐渐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采用有效方法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健康、稳定、合理。

一、利用语文课堂语言影响学生对后果的权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应当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的确,语文课堂的语言是语文课堂的载体,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知识都是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让学生获得价值观的指导。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价值观上是不够稳定的,对于权衡没有预判意识,也没有预判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这方面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悉心的讲解,使学生对后果的权衡方法正确、判断准确、结果明确。心理学家韦塞尔划分出的七种范畴的教师言语行为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而语文老师应该注重的是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即教授或澄清的言语和解决或提出问题的言语。在教授或澄清的言语中,我们应该向学生表达这样的意思,他们已经理解了,然后帮助学生理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解决或提出问题的言语中,语文老师应该用客观的方式提供有关问题的知识或提出疑问,来促使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讲授《兰亭集序》时提到关于王羲之对生命的理解问题,王羲之从小身体不好,少年时即身体多病,这在他的手札中时有提及:“吾顷无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忧,不得有啖,而犹有劳务,体甚劣。”“吾疾故尔,沉滞不解,忧甚。” (《晋书・王羲之传》)然而,他的山水视听之娱和书法创作之乐无疑也可以让他暂时忘却身体和心灵的痛苦。他在写《兰亭集序》时,多年疾病缠身,半身入土,他清楚欣喜和自足的短暂。其实,兰亭集会时,王羲之正处于人生抉择的痛苦时期。他最后摈弃仕途,寄情山水,在别人眼中他悠哉游哉,其实他在内心借之聊以遣怀,诚不得已。他内心充斥着挣扎和痛苦,只是暂时把人生的痛楚、失意忘却。“老之将至” “情随事迁”“修短随化”,青春、情感、生命长短等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左右的,一切稍纵即逝。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王羲之,你会不会采取和他一样的做法呢?”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去讨论,王羲之到底是旷达还是心胸狭窄?如果采取不一样的做法他的结局又会怎样?学生就要根据王羲之的经历展开设想去抉择,而这将促使他们的心理趋于成熟,在价值观上进一步定型。

老师的课堂语言要讲究技巧,如何艺术地让学生在你的点拨下形成自己的思想就是成功的关键了。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就说,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教学方法,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使学校减少喧嚣、麻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定的进步。首先,我们老师应该控制好语调语速,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对后果的权衡。语调、语速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或慷慨激昂,或低缓凝重,切忌如老和尚念经,平铺直叙。总的来说,我们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自然、亲切而有启发性,这样会给学生一种美感,让学生产生信赖感,他们就会自然置身于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在美的享受中去积极地思考,去努力地创新,这更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稳定与发展。

二、利用语文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个性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他认为“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采取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学生加以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而教师则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显然,“支持型气氛”肯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张扬;“防卫型气氛”则遏制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个性发挥。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无需担心集体的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最常见的语文课堂活动就是小组讨论了,在这时候,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参与其中一组进行讨论,试着让“支持型气氛”在小组中蔓延开去。当然,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激活思维、彰显个性。

三、利用语文教材内容影响学生对途径的取舍

语文教材是老师对学生发挥价值观影响的最好工具。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就是社会历史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记录或描述,对语文教材的适当处理,可以展现出语文老师对语文教材的领悟经验和利用技巧。利用语文教材内容影响学生对途径的取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教材不断了解语文的社会意义,并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语文老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探索语文教材的内容,以激发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使之体会到学习的满足感、成就感。

(二)利用语文教材设疑,让学生积极思考

语文老师应该在教材中精选潜在的设疑点,对学生提出系列问题,促使其认真思考。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直接讲授教材不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自学,自学不如老师精心设疑,让学生去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渐渐学会了在疑问的引导下去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学生既掌握了教材里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内容,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情况下便于选择正确的途径,价值观快速成熟、稳定发展。

(三)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积极观察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探寻正确结果的必要途径。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对于途径的理性选择是非常必要的,而教材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我们老师去指导、去点拨。学生读教材基本上都是人云亦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应该仔细研究教材,通过悉心指导,让学生去积极观察、实事求是地探寻结果。这样,在价值观形成的道路上,学生才不会走弯路,更不会走回头路。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指导的主阵地,我们应该严守这个阵地,并且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让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指导。这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