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系统性硬化症要及早诊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系统性硬化症要及早诊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系统性硬化症,就是所说的硬皮病。该病主要波及人体结缔组织,属于胶原系统疾患。如果病变只局限于皮肤,称为局限性硬化症;若皮肤受损同时累及内脏器官,称为系统性硬化症。发病人群以20~50岁女性居多。皮肤和组织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一旦确诊,宜早期治疗。

系统性硬化症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引发此病的原因包括感染和血管因素。感染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如发生在扁桃腺炎、猩红热或肺炎之后。另一因素是血管异常,患者多有雷诺现象。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红斑狼疮因子、类风湿因子、冷凝集素和红细胞凝集素等自身抗体,说明此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患。

其病理改变,早期为炎症期,晚期为硬化期。炎症期: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水肿,弹性纤维被破坏;硬化期:为真皮组织增厚,胶原纤维硬化,皮脂腺和毛囊毛发消失,并有汗腺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和变薄。

系统性硬化症最早损坏的内脏组织是食管,其次是肠壁、心肌和肺脏。这些组织会发生广泛的纤维性改变和萎缩,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该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类型。

局限性硬化症按照皮肤损害的形态可表现出片状、带状和点状三种特征。

1、片状损害:其多发生在面部和胸部。发病初期,受损皮肤有单个或数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肿胀斑块,周围绕以淡红色或紫红色晕环;数月之后,斑块逐渐扩大变硬,颜色变成淡黄色或象牙色,周围环绕淡紫色晕环,表面干燥,平滑发亮,局部皮肤不出汗,也无毛发。数年之后,皮损处逐渐萎缩或形成萎缩性瘢痕。

2、带状损害:病变损害似带状,皮损沿着肢体或肋间分布,也可发生在头皮或前额部,突出的特点是皮肤损害处有显著凹陷,伴萎缩。发生在前额部的皮损,从前额正中向头皮方向呈条索形带状延伸,发硬的皮肤紧贴在前额骨上,有凹陷,看上去像被刀砍的一样,这是头面部带状硬化症的典型表现。

3、点状损害:患者前胸、颈部、臀部有大小不一、坚硬的萎缩性白色斑点,表面光滑发亮,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周围绕以淡红色或紫红色晕环;斑点常聚集或排列成线状分布在体表。

系统性硬化症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即肢端小动脉,特别是手指小动脉的阵发性痉挛,表现为双手皮肤发白与发凉,之后变得青紫发红并伴有阵发性疼痛的血管痉挛,再后是面部并波及全身。根据皮肤变化可将其分为三期:即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

1、水肿期:主要是双手肿胀,颜色略显苍白。这个阶段很短暂,有时不被人们所注意,几周后即进入硬化期。

2、硬化期:此时双手皮肤发硬发亮,像蜡烛一样,颜色变成棕褐色,之中夹杂着褪色斑点,发硬的皮肤不易被捏起,如皮革状;面部皮肤发亮,没有皱纹,失去弹性,可有毛细血管扩张,缺乏表情;严重者张嘴都很困难;前胸和后背有色素沉着或有褪色白斑。

3、萎缩期:硬化和萎缩常同时存在,发展严重时,皮下组织和肌肉会紧贴在骨面上,形成木板样的硬皮,使患者活动受限;有的皮肤萎缩后会变得像羊皮纸一样薄,同时伴有毛发脱落。萎缩期的皮肤和组织功能逐渐减退,萎缩后的食管产生乔咽困难;肺纤维化引起呼吸困难;萎缩的皮肤排汗减少,散热不良,引发高热;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力衰竭;肾组织萎缩导致。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患者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增高、嗜酸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及血清球蛋白增高。免疫学检查:其抗核抗体(ANA)、抗着丝点(ACA)和类风湿因子(RF)均呈阳性。

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依据,是根据皮肤特征性的表现,以及血清学检查的结果做出判断。其治疗原则是清除感染、实施封闭疗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有的链球菌感染要彻底清除,针对感染灶给予抗生素治疗。

1、封闭疗法:局限性硬化症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在病灶周围1-2厘米处做皮下注射,1次用量按皮损范围而定,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系统性硬化症用普鲁卡因50毫克与维生素C100毫克配制成注射液2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普鲁卡因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无过敏反应者可使用。

胶原纤维降解剂可使用D-盐酸青霉胺,它能使硬化的胶原纤维降解,从而改善皮肤和组织的硬化症状。服法:每日1克,分3-4次口服,需坚持用药2-3年。

2、免疫抑制剂疗法:免疫抑制剂可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血管扩张剂可选用妥拉苏林、地巴唑和炯酸。

系统性硬化症一旦确诊,一定要早期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可得到好转直至痊愈。严重者若不能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导致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