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专项经费会计系统的科技经费监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专项经费会计系统的科技经费监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已开始取得成效,经费监管工作正逐步规范,各项经费及财务管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中。但是由于我国近年科技经费增幅较大,经费监管相对起步较迟,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在近年的科技专项经费审计和检查中发现,诸如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列支与课题无相关性的费用或超范围列支专项经费,自筹配套经费不到位,部分预算科目支出程序不规范,违规转拨专项经费等问题较为普遍。根据2011年11月至12月初对全国26个在研项目下56家单位承担的75个课题的中期检查结果,81%的课题专项经费在使用时存在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科技计划课题的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占20%,课题完成单位(人)列支与课题不相关的费用或超范围支出专项经费等问题占26.67%,预算科目支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占18.67%,另有12%的课题存在违规转拨专项经费等问题。

(二)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监管力度不强。目前我国缺乏与项目(课题)制管理相配套的科技专项经费会计监督体系,导致会计监控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首先,专项经费会计处理规则不完善。项目(课题)单位负责项目(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在现行经费管理制度下,各类科技专项资金都有其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会计核算方面,仅有单位的会计制度,而缺乏统一的会计规则。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例如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专项经费应单独核算,但却未对单独核算以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规范,造成大量项目(课题)单位在实际中由于不知如何单独核算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另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求课题单位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却未规范确认和计量配套资金的会计方法,因而实际中经常出现项目(课题)单位虚报配套资金的问题;此外,由于不同单位对各类费用尤其是间接费用、共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分摊缺乏统一的会计原则,从而导致科研课题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大降低。其次,专项经费会计信息环节薄弱,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经费开支情况。致使科技经费监管缺乏有效的会计信息依据。一是现有制度下课题研究活动、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分别由项目(课题)组和项目(课题)组挂靠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由于课题组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导致会计活动常常被动的处于科研活动之外,由于科研活动没有受到会计有效约束,单位的会计系统就难以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科研经济活动的信息。二是现有专项经费会计无法提供全面信息,如专项经费的来源和用途信息、不同性质专项经费的收支情况、项目(课题)的全面成本信息、项目(课题)形成的资产状况信息等,虽然现行制度对报送专项经费年度决算报表已作出要求,但实际中很多单位并未报送或只作为形式敷衍。最后,专项经费会计缺乏全国统一的、与单位财务管理相协调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的缺乏使监管部门难以实时掌握课题经费使用情况,项目(课题)单位和课题组负责人无法依据专项经费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对项目(课题)经费统筹管理。

二、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必要性及构建设想

(一)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必要性 构建专项经费会计系统对于提高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提高经费监管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是一个全面的监督系统,具有监督职能,可以监控专项经费支出的合理合规性,能够掌握和控制专项经费的使用全部过程;其次,专项经费会计系统又是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包括经费使用者日常管理所需的信息,如预算执行进度、课题成本信息等;各类监管主体所需的监管信息,如预算执行情况、承诺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还可以给科技主管部门及经费监管部门提供进行决策和绩效评价所需的各类信息等;最后,建立专项经费会计系统也是对课题单位会计系统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可以更好发挥课题单位法人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专项经费的统筹管理。

(二)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设想 包括:

一是会计监管规则。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课题)单位的财务核算方法和项目(课题)组的财务行为是财政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也是加强经费监管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应统一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包括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包括项目(课题)资产负债表、经费收支表、项目(课题)净资产表等会计报表体系;规范专项经费的独立核算方式,相应核算指南,明确独立核算应使用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会计分录处理、账务设置等;规范承诺配套资金的确认、计量、处理方法,统一共同费用、间接费用的确认、计量和分摊的原则。其次应修改和优化现有经费管理办法。目前有关部门所颁布经费管理办法多头多样,即每个科技计划、科技专项基本都存在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其中很多原则、规定是重叠的,这样不仅增加了监管困难,还容易出错。建议对现有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归总,将一些共性的原则和规定进行合并,各计划、专项办法只需对其中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规范。最后,建议改进专项经费的审计标准。专项经费的审计目标除关注经费收支的合法合规性外,还应更加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专项经费开支与科研活动的同步性、项目(课题)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等有关方面,并应尽早设计出与之配套的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

二是会计核算体系。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期间、会计报表等。专项经费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即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项目(课题)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及审计监督部门,提供专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专项经费使用的范围与使用数量、预算执行进展情况、项目(课题)所形成的资产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以满足其管理监督需要。专项经费会计对象是项目(课题)的全部经费,包括财政投入经费和单位配套经费。专项经费会计期间应当与项目(课题)研究周期相一致,但对于研究周期较长的项目(课题),应按年度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报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因而是专项经费会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专项经费会计报表应包括报表要素、各要素勾稽关系和报表体系三方面:(1)报表要素。一般应分为该科研活动的项目(课题)资产情况、项目(课题)负债情况、项目(课题)净资产情况、经费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项目(课题)结束后的经费结余情况等要素。项目(课题)资产应全面反映课题经费的总投入,是项目(课题)组拥有或控制的主要用于科研相关活动的资源。可进一步划分为项目(课题)流动资产和项目(课题)固定资产。项目(课题)流动资产包括实际到位的财政投入经费、单位配套经费、材料、无形消耗等,无形消耗指用于科研活动的无实物形态的支出,包括会议费、劳务费、管理费等;项目(课题)固定资产包括为科研活动购置的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等。课题负债是为科研活动而借入的款项。项目(课题)净资产是实际到位的课题经费,包括到位的财政投入经费和已经落实的单位配套经费。经费收入是项目(课题)完成单位(人)实际收到的各类经费,包括到位的财政投入经费和已落实的单位配套经费。经费支出是指项目(课题)完成单位(人)为开展科研活动所进行的各类支出。经费结余是指项目(课题)经费的总收人和总支出相抵后的剩余数额。(2)报表要素勾稽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项目(课题)资产=项目(课题)负债+项目(课题)净资产;经费结余=经费收入-经费支出。(3)报表体系。报表体系应该包括项目(课题)资产状况表、项目(课题)净资产表以及项目(课题)经费收支情况表等。资产状况表应该反映一个科研项目(课题)全部的经费来源和用途,按照账户结构列示,编制原理是“项目(课题)资产=项目(课题)负债+项目(课题)净资产”,该表的左方列示项目(课题)资产,表的右方列示项目(课题)负债和净资产。净资产表要能详细反映该科研活动结束后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的状况,包括设备、仪器、厂房、图书等固定资产,以建立科研资产信息库,加强科研资产的管理。经费收支情况表应该反映该项目(课题)经费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等情况,按照多栏式分步结构,编制原理是“经费结余=经费收入-经费支出”,对不同性质来源的资金分别予以列示。编制时可具体分为两栏,一栏列示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收支情况,一栏列示单位配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经费结余为各栏收支相抵后的金额。专项经费会计报表应按照项目(课题)的周期长短,在项目(课题)周期结束时或者按年度报送,项目(课题)单位应按报表要求做好日常核算工作。

(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经费信息管理平台,对重要的经费使用信息进行适时管理。可以建立预算数据信息库、设备信息库、劳务咨询费信息库、专项经费会计报表信息库等。在预算数据信息库中记录各课题在预算申报阶段科研仪器、科研材料、相关费用等方面的单价和数据信息,方便在经费使用阶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以及财务检查阶段为审计人员提供检查参照依据。在设备信息库中记录各单位专项经费形成的设备仪器状况,加强这一部分资产的管理。各课题发生的每一笔劳务费、咨询费都可以记录并上传至劳务咨询信息库中,可以在网络系统中对上传条件进行限定,如是否超预算额度、发放人员证件号码、签名是否完备、金额是否适当等,监管部门只对成功上传至该系统的劳务费、咨询费进行认定,这样在帮助单位规范这部分经费的管理的同时也可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报表信息库由课题单位按要求定期上传,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全面掌握课题经费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