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磨课”进行到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磨课”进行到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展开,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行动研究方式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努力为我们年轻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磨课,“磨课”是指“一人一课多上”,即一位教师选定内容――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从大的教学环节到小的一个个细节,一句过渡语,一个动作,都是师傅帮带的内容,一次不行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理想状态,在经历了“否定――再否定”的反复推敲和一波三折的探究过程,最后推出凝聚众多教师心血的精品课在校内展示。我是一名年轻教师,“磨课”提高了我独立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提高了我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养成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一、“磨课”知困惑

依然清晰地记得,2004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学校的第一个任务――上一节公开展示课。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务,是我第一次亮相展示自己的课堂,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它勾起了我的美丽遐思,也让我莫名地滋生无限的困惑与担忧。靠着年少的激情,我能否推开那扇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大门,窥探到其中的丝丝精彩……

后来的日子,夹带着这份复杂的心情,经历了一系列对我来说并不简单的事情。单单教学内容的选择就一波三折。“分类”“认识钟表”……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课题凸现在我的脑海里。在翻阅数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我人生头一次体会到了选课的艰难!

“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都需要反复磨课,不熟悉的内容更需要再三实践,你才刚刚起步,需要在“磨课”中成长。” 指导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渐渐地,《9加几》一课走进我的视线,却又让我在很多地方举步维艰。

备课时,我设想课堂沿着自己的预设尽善尽美地展示,可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灵动的。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我的轨道时,我就慌了阵脚,找不到对策及时引领,以至于把学生硬拖过去。实际的生成课堂比我原先设想的复杂得多,以致于在课堂上多次碰壁。顿时课前的那份自信与冲动也烟消云散,留给我的是更多的不解和沮丧。

二、“磨课”达共识

虽然上得很不如人意,但听课老师还是努力地挑出课中的亮点以鼓士气。在师傅们的点拨下,我不禁感叹: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首先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如一开始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时,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有些同学就不能很好地充分理解题意;第二,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还需精炼;第三,在主要环节分析得不够深入、充分、细致。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对教案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细“磨”。在“磨”的过程中,我对教材不断深入地理解,对学生不断充分地预知,慢慢地我意识到了:数学课堂是一个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技巧性,才能深入浅出地突破重难点。在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上,在情感的调动与投入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究、发现、论证提供最大的发散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接受型变为探索型,从而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磨课”的滋味,这其中有过困惑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但不管怎样,我已经体验到了磨完之后得到的那种成功的喜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个团队的强大力量!

三、“磨课”获提升

在“上课―反思―调整―上课”的磨课实践中,每一次聆听指导教师的教学,都会成为一次次回忆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时候;每一次直面专家的点评,都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专业的引领;每一次小组内的深入探讨,都闪现着思维碰撞后激起的智慧火花……通过一系列的听课、磨课学习活动,我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在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上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古城街道组织“启航杯”教学比赛,参赛对象是教龄五年以内的教师,教学内容当场抽签决定。这对当时只有两年教龄的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靠着“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执著与勇气,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我又开始了一次次的磨课:教案被不断地修改,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就这样,一次次的磨课,磨去了我浮躁的心理,让我学会了思考,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我已经在成长。从最初的选课、备课到最后的比赛历时一个多月,手写教案纸叠起来有满满一本,反复地揣摩,反复地推敲,写了改,改了写。白天正常上课,课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晚上回家查资料备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获得一等奖,这次的经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使我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的价值。

磨课让我“磨”出了方向,清楚地看清了自身的不足;磨课也“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细细体味,的确如此,领导的莅临指导,专家的悉心传授,师傅的耐心指教,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一晚又一晚的忙碌,一个又一个焦急的眼神,深深地令我感动。周边教师们的关怀鼓劲为我增添勇气,在收获经验的同时收获了一份至真、至纯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