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家思想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道,概念神秘,蕴含丰富,思想深邃,它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概念,而且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隐或现,始终强劲的活跃于中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史上,并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它巨大的思想导向作用。
关键词 道;道德教育;以道为本;抱朴守真;贵柔守雌
一、以道为本,唯道是从的德育纲领
道家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道,道家全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都是建构在以道为本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我们研究道家的德育思想必须着眼于道论,在道论中体会其德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老子看来,道是最有生命活力的,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道为一切的本原能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因此道也是道家宣扬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
道家主张以道统御德,“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十四章》),这也就是讲应该执古御今,以道御德,对天地万事万物都应以道的观点观之,只有用道的标准,把天地间的万物看成是平等的,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所在。“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庄子・秋水》),这是说在审视人生的时侯,应该放弃个人和世俗的偏见,站在道的高度去观察事物审视人生。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五十一章》),这就是尊道贵德,在道家看来道德教育就是把天道转化为人道,使人道符合天道,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做人做事必须以道为纲,唯道是从。
二、抱朴守真,返璞归真的德育取向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人最终也是回归自然的。道家讲人性本质是朴实的,这是道家思想道德教育认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道家自然生出了抱朴守真、返璞归真的道德教育取向。道家的思想家们主张道法自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强调待人要真诚,说话要遵守信用,这正是道法自然、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的最好体现。
道家认定朴是人性的本质状态,人的本性是朴素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小人君子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道德经》有云:“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也就是讲仆是无欲的基础,是自正的根基。“屈折礼乐,屈折礼乐,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庄子・骈拇》),如骈枝多余的礼乐早就不自然的我们,因不自然我们才无安全感才失去了常态。这就是道家主张的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使人返璞归真的缘由。人最初始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性格,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才最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在道家思想者看来,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改变人性,对人性加以修饰,而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回归到人性的原始状态。道家所主张的人最初本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上讲的以人为本,是人性回归,是保持人性格的质朴。
三、贵柔守雌的德育原则
历史上儒家显赫道家隐藏,道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多具隐性风格。在道家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柔是人性的美德,是道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道家看来,处于险恶的社会环境中柔弱就是刚强,人在生活中以谦虚示柔正是为了更为强大。贵柔守雌是道家的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极为独特的德育原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七十六章》)从这段文字字义表面来看似乎是表现出了隐忍退让之意,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柔弱胜刚强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当你取得巨大成就之时你就很可能会处于风口浪尖,要想成功的走下去,必须学会以柔以弱来保护自己。无论何时人必须掌握柔可胜刚的道理,唯有如斯,人生方可继续平稳的走下去。“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以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七十八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柔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命力正是在于柔,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必须像水一样润物无声,想花香那样沁人心脾,耐性的柔性说服远比强制的武断教育效果好的多,这一点正是我们都知道却又是最容易忽视的。
贵柔守雌凸显的是道家道德教育的大智慧,表现出的是注重道德教育的柔力。面对强大的矛盾特别是思想矛盾,不可以强制强、以暴制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以柔化之,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则。
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其德育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去发掘为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所用。道家思想中无为、不言而教、知足不争等思想也极具研究价值,在此就不再一一展开。在几千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作用依然不容小觑,道家思想重在人性的探索,就是所谓道法自然。凡事遵从客观规律,虽曰无为,实则有为,乃顺势而为。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特别是对于道德体系的构建依然具有其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世欣.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曹晶晶.论道家思想中蕴涵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黑龙江史志,2009.15.
[3]杨瑶.道家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解读[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