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对称性在求函数最值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对称性在求函数最值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值问题除了可以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以外,有时还可以通过运用数形结合,利用几何的方法――对称性来解决.仅从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距离之差的最大值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称性在几何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称性;最大值;最小值;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教学上,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图形的直观解决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将数量关系和图形的性质在解题中串联结合使用这三个方面.

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最值问题除了可以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以外,有时还可以通过运用数形结合,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对称性来解决.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称性在几何中的应用,以求抛砖引玉.

一、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

问题一、求函数f(x)=■+■的最小值.

解:对于这类问题,在解题时,会遇到很大的难度,有时会变得束手无策.但是我们注意到,函数的形式与解析几何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像”,于是,我们不难将其变形整理得f(x)=■+■.

f(x)即为点P(x,0)与点A(0,4)的距离与点P(x,0)与点B (2,2)的距离之和.

即:f(x)=PA+PB,作A(4,1)关于x轴的对称点A(0,4).

连结A′B与x轴交于点P,如图1,当(x,0)为点P时,f(x)min=PA+PB=PA′+PB′=AB′=■=■=2■.

推广1(平面):

例1.已知平面上两点A(4,1)和B(3,3)在直线l:3x-y-1=0上找一点M,使MA+MB最小,求点M的坐标.

解:如图2,因为点A,B在直线l的同侧,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AC与l的交点为M,则MA+MB取得最小值.

设C(x0,y0),因为BC被l垂直平分,所以

■-■-1=0■=-■

从而可得直线AC的方程为3x+4y-16=0与3x-y-1=0,联立解得x=■,y=3M(■,3).

推广2(空间):

例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E是AA1的中点,在对角面BB1D1D上取一点M,使AM+ME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因为A,E在平面BB1D1D的同侧,在正方体中易知点A关于平面BB1D1D的对称点为C,则连接EC与平面BB1D1D的交点为M时,AM+ME最小为EC.

EC=■=■=-■a

说明:对于在直线(或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最小的问题,当两点在直线(或平面)的同侧,可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或平面)的对称点,再求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距离.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平面)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当两点在已知直线(或平面)的异侧时,可直接连结这两点,则这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所求最小值,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平面)的交点为所求的点.

推广3:涉及多个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根据两点间直线段最短公理,知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

例3.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点P到α的距离为2,到β 的距离为3,A∈α,B∈β则PAB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解:作P关于α,β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平面于A,交平面β于B.如图3,

CPAB=PA+AB+BP=P1A+AB+BP2=P1P2最小.

由二面角知识知∠P1PP2=180°-60°=120°,PP2=2×3=6,PP1=2×2=4.

在P1PP2中由余弦定理有P1P22=PP22+PP1-2PP1・PP2・cos120°=76°,

P1P2=2■则(CPAB)min=P1P2=2■.

二、距离之差的最大值问题

例4.求函数f(x)=■-■的最大值.

解:变形整理得

f(x)=■-■

f(x)即为点(x,0)到点A(1,2)的距离与点(x,0)到B(0,1)的距离之差.点(x,0)为x轴上的动点,连结AB与x轴交于点P,如图4,当点(x,0)为点P时,f(x)max=AB=■.

说明:对于在直线(或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最大的问题,如果两点在已知直线(或平面)的同侧,可直接连接这两点,两点间的距离为最大值,这两点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或平面)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如果两点在已知直线(或平面)的异侧,可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或平面)对称点,再求对称点与另一点间的距离,这两点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或平面)的交点为所求点.

思考题:

1.正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两两成40°角,侧棱长为6,D,E为PB,PC上的点,则ABC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直线2x+3y-6=0交x,y轴于A,B两点,试在直线y=x上求一点P,使得PA-PB最大,并求最大值.

参考答案:

1.分析:此题涉及求立体几何图形上几点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应先化归成平面问题,然后根据点共线时距离最短求解.

解:将三棱锥P-ABC沿棱PA展开成平面图如图5,ABC的周长=AD+DE+EA.当点A,D,E共线,即连结AA′与PB交于点D,与PC交于点E时,距离之和最小.

ABC的周长的最小值=AA′由题意PA=6,PA′=6,∠APA′=∠APB+∠BPC+∠CPA′=120°,由余弦定理知AA′=6■.ABC的周长的最小值为6■

2.解:由题意知A(3,0),B(0,2),点B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B′(2,0)

PA-PB=PA-PB′≤AB′=3-2=1=3-2=1,

当且仅当P与B′,A共线,又在y=x上,即P为直线B′A(即x轴)与y=x的交点(0,0)时,最大且最大值为1.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从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距离之差的最大值问题等最值问题出发,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来探讨对称性在几何中的应用.不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还极大地拓展了解题思路,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形式或图形的对称性,自觉地运用对称性特征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培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窦丹.“对称思想”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彭丽樟.对称美与中学数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刘汝霞.把数学美渗透到教学过程中[J].教育科学,2010(1):168-182.

(作者单位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