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沈括/帝王龙袍的那些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所不知道的沈括/帝王龙袍的那些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沈括

文/小野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假如活到今天,沈括绝对是国宝,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军事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单从军事层面来看,沈括就有大用处,他对弓弩瞄准器望山的研究与革新如果为辽所用,大宋早就灭了。据说沈括还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可以说随便用上哪项沈氏专利都可能改变历史。然而别说辽人,大宋的赵官家也没这眼光,在那个时代,沈括肚子里的东西,大部分都被视为奇技淫巧。置身一群诗人中间,或许沈括都未必看得上自己一肚子的科学。

苏轼是个胖子,比王安石的肚子和肚量都大。史料记载,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回家就拿了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查,挑出来几首诗,以朱笔勾注,掉头就告苏轼心怀不满讪谤朝廷。沈括拿到的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的注解是,龙不就是圣上吗?圣上好端端地在龙椅上坐着呢,你苏子瞻还去九泉找龙,啥意思啊你。这是乌台诗案之始,后来搞苏轼最起劲的李定等人,也都从沈括那得了灵感。

蔡确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刺,阴害司农法。”说沈括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还爱玩阴的。这九个字入了《宋史·沈括传》,洗白已是不可能。再回头看看他对王安石和苏轼干的那些事,蔡确的评价真不过分。总而言之作为自然科学学者的沈括是一成功人士,作为人文学者和政治家的沈括是一失败者。以蔡京之臭死后还有门人立碑撰铭,沈括死了却连个墓志铭也没人给写,他这一生可称“杯具”,这“杯具”盛满了科学,却缺了些别的有硬度的东西。

沈括的另一“软”是源于他老婆的“硬”,这老婆是续弦,官僚张刍的女儿,非常河东,非常狮子吼。平日对沈括又打又骂又拧又咬,不避子女。沈括的孩子们不忍见老爸被打,齐刷刷跪下磕头告饶。没用,张氏照打不误,某次还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留胡子的人一想这惨状下巴都哆嗦。张氏得病死后,沈括不庆祝解放和家暴的终止,反而痛不思食寝不安席,还差点跳河殉情,种种迹象说明这位大科学家还有点受虐倾向。也就是在此期间,《梦溪笔谈》成书,这又说明——悍妻不仅是哲学家的催化剂,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培养基?

科学的文字我看了头大,我倒是对《梦溪笔谈》里沈括记载的超自然事件感兴趣,比如他描述的飞碟造访大宋,还有他记录的一种神奇的魔术:一个黥面小兵能把沙石放在手里揉搓揉搓就变成了碎银子,整个一宋朝刘谦啊。沈括说他是亲眼所见,你信吗?有时候科学家也会带我们走进伪科学。

帝王龙袍那些

从上古发展到明代,龙的图案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而把龙和帝王联系起来,进而成为帝王的象征,是从汉代开始并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龙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以后,它在很多地方就成了皇帝的专属品。比如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专家房宏俊说:因为每一朝的皇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并直接体现在当朝的服饰中。比如龙的眼睛在清初时小如绿豆,后来逐渐变大。到了光绪时成为大黑眼珠,被称为“龙睛鱼眼”。再如,顺治、康熙龙袍上的龙脸形似元宝,被称为“元宝脸”。雍正龙袍上的龙鼻子似猪鼻子般上翘,被称为“猪鼻子”。这些纹饰细节的变化,都是龙袍断代的重要依据。从今年发行的龙票的大眼睛上看,设计者参照的似乎不是清早期的龙袍。

清时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下摆部位,襟里藏一条,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寓意“九五至尊”。

清代规定只有皇帝和后妃才可穿龙袍,其他人一律不得僭用,有功之臣若蒙皇帝赐予龙袍,必须在穿着前“挑去一爪”,将五爪改为四爪,并被称为蟒袍。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服制确定了下来,并极为严格。不少人因为违规穿衣而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