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沟通心灵的网上“青年红色根据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的大学生,正充当着网络聊天室、论坛、QQ、MSN、博客、播客(语音)、拍客(拍照)等的主力军。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重庆工学院因势利导,将“固本强基”工程推向了互联网――
深夜,龙婷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可不是在随随便便聊QQ,而是带着学生在网上过组织生活。
龙婷是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她还是学生时,就开始接受“青年红色根据地”的熏陶。后来,她留校成为辅导员,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龙婷说,现在要当好辅导员,已经离不开这块“根据地”了。
类似于“根据地”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在高校并不少见,但以宏观指导见多。而重庆工学院的“根据地”,却具体、实在,既有静态的理论知识,也有动态的论坛区,是一块真正的根据地。最初提议创办该网站的蹇福阔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地”建有组织生活专区、理论学习专区、素质拓展专区等,从2005年6月开始运行后,以实名和学号登陆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400人,网页浏览量已超过633万次。
“当我把思想汇报挂在网上后,压力更大了,那些背后盯着我的眼睛,促使我前进。”周息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级的学生,她现在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每一个月都会把思想汇报挂上“根据地”的思想汇报专栏。
以前思想汇报材料只写给老师看,老师事务繁忙,不可能细看,偶尔写写大话、套话,老师也不会批评,思想汇报,形同思想“编”报。周息宇说,自从把思想汇报挂上网络后,那可“掺不得假水”了。在“根据地”上,老师和同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学们朝夕相处,自然会把你说的和做的进行对比,稍有假大空,就会受到别人的非议。
2007年6月2日,周息宇把5月份的思想汇报贴上网络。一个小时后,同学陈鹏就在后面跟了一帖:“加油,周息宇,05933班的同学永远是最棒的!!!!!”辅导员龙婷也发表意见:“从你每次的思想汇报都能感觉到你的进步,你自我要求很严格,这点一定要坚持,但关键还是在落实哦,加油!”陆陆续续地,老师和同学们也针对周息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周息宇说:“这样的建议总会收到很多,我会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进行一次总结。”
去年毕业的李静典是“根据地”的创办者之一,他特别推崇在网上过组织生活这种方式:“以前过组织生活,难免说套话、走过场,大家都很被动,现在在网络上过组织生活,很方便,只要开着电脑,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和老师同学咫尺相隔。同学们可以随意发言,老师还时不时回帖给予引导和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思考和接受,精彩发言还可以时常回顾。”李静典说,大四那年,他们在湖北十堰中国二汽实习时,十几个党员同学,都是在网吧过组织生活,在网络上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离学校很远,但离老师和同学们却很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效果相当好。”
李静典毕业后,对“根据地”仍然恋恋不舍,今年3月14日,得知晚上8点“根据地”将举行主题为“‘两会’精神永存”的网络组织生活时,李静典早早地打开电脑,进入“根据地”网页。18点53分44秒,“根据地”督察员柳晨岚发了第一份组织生活主题帖子后,就陆续有学生回贴,直到主持人夏源在21点23分5秒宣布“今天的组织生活就到这里”时,同学们对讨论仍意犹未尽,直到23点27分时,讨论才最后结束。这次组织生活的回帖量达到632份,很多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都在网上侃侃而谈。
而今,网络上的这块“根据地”,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重庆工学院的大学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