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集群拯救家族企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到家族企业,人们立即会想到两个问题:一是规模小。按照人们的一般观念,大则强,小则弱。二是其管理者能力有限。家族企业的老板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管理能力自然也不强。
家族模式是当前中国社会一种比较有生命力的模式,产业集群有利于家族模式发展。从体制上看,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家族模式为主体。这一特点在温州、台州等地更为突出。绍兴的企业虽然不少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但现在大多数也是家族企业或准家族企业。
如果把企业比作小孩,把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比作企业的父母,把经营或打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比作照看小孩的阿姨,则全民所有制企业、上市公司等股份制企业的特点是,“阿姨”们养育的不是自己的“小孩”;而家族企业的特点是自己的“小孩”自己养,结果,“小孩”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得到了精心的呵护。实践已经表明,在整个中国社会,浙江的“小孩”是养得比较好的。浙江企业的运行质量普遍都比较好,经济效益普遍都比较高。前不久我在温州调查时,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副行长讲,温州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2.3%。银行的不良资产少,说明企业的质量好。浙江经济的活力,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家族模式的优势。
在80 年代,曾经有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之分。温州模式以家族企业为主体,苏南模式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当时,绍兴的经济更接近于苏南模式。
但是,由于绍兴的企业改制比较早,比较彻底,而改制又是以经营者购买为主,因此,原有的乡镇企业已经演变成了准家族企业。所谓准家族企业,即虽然企业有几个股东,或十几个股东,但这些股东都是亲戚朋友,其中有大家信赖的大股东。这个大股东起主心骨的作用,他就相当于家族中的家长或族长。
除此之外,绍兴新增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也比较快。这些企业则主要采取家族模式。因此,到现在,家族企业或准家族企业也已经成为绍兴企业的主体。
绍兴全市有5.66 万家纺织单位,从业人员59.2 万人,其中纺织企业3200 余家,从业人员38.2 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34 万家,从业人员21万人。这一组数字说明,绍兴纺织的主体是家族企业或准家族企业。
一提到家族企业,人们立即会想到两个问题:一是规模小。按照人们的一般观念,大则强,小则弱;二是其管理者能力有限。家族企业的老板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管理能力自然也不强。
既然家族企业存在上述两个致命弱点,为什么浙江经济有那么强的竞争优势?为什么绍兴的纺织越来越有优势?为什么嵊州的领带能打败日、韩的领带?为什么温州的打火机能打败欧洲打火机?为什么义乌的小商品能打向全世界?所有这些问题,从绍兴的纺织业分工中都能找到答案。
绍兴的纺织业分工有两个层次:一是区域间的分工,二是同一区域内不同企业在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分工。
纺织产业集群在整个绍兴市是大集群。这个大集群是由若干子集群集合而成。各子集群又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县、区或乡镇。市区和绍兴县以化纤及布料生产为主,上虞以棉纺织为主,嵊州以领带为主,诸暨以袜子为主,新昌以毛纺和纺织机械为主。
在同一个县市或同一个乡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有数百家或数千家。这些企业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又进行了深度分工。这种深度分工从大唐的袜业中可以看得很清晰。
诸暨大唐镇有8000 多个家庭企业,其中有1000 家原料厂,300 家缝头厂,100 家定型厂,5 家印染厂,300 家包装厂,200 家机械配件厂,400 余家原料经销商,600 余家袜子营销商,100 余家联运商,拥有1600多间商铺的大唐轻纺袜业城等等。
正是通过众多独立公司的深度分工和协作,环环相扣,使整个大唐镇成为一个庞大的“袜业集团”。这个“集团”年产48 亿双袜子,产值达90 亿元。但这个“集团”是虚拟的,它是在5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8000 多家独立的家庭企业,通过自发分工和市场交易集结而成。
正是通过这种深度分工,每个企业只做产业链条上的一两个环节。这样,家族企业的上述两个缺陷就得到了较好的弥补。
家族企业的第一个缺陷:规模比较小。在80 年代,家族企业一般只有几十万资金,在90 年代只有几百万资金。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可能有几千万甚至数亿元资金,而多数企业仍然只有几百万或几千万元资金。这几百万、几千万资金,如果又做布料,又做长丝,又做化纤原料,还要做纺织机械、印染、染料、销售等等,的确不够。如果不仅做纺织,还要做纺织以外的众多产业,那就更不够了。比如德隆集团涉及水泥、蕃茄酱、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种子、饮料、农资供应、纺织、旅游、金融、证券、矿业等数十个行业;三九涉及汽车、医药、啤酒、农业、酒店、印刷等十多个行业。搞这么多行业,几百万、几千万当然不够,需要几十亿、几百亿才能完成。
浙江的家族企业可不是这种做法,他们没有德隆、三九等企业那么贪,什么都干,一个企业横跨几十个行业。他们一般都只做一样,比如只做纺织;而且,这一样还不是从头做到尾,每个企业只做其中的一段。如前例,诸暨大唐镇的企业,把一个小小的袜子分成十几个环节,单个企业只做其中的一个环节。这样,家族企业的几百万甚至几十万资金足矣。因为只做一个产业,而且只做这个产业的一两个环节,企业的资金不需要那么多,企业的规模不需要那么大。
通过这种深度分工,家族企业的第二个缺陷,即管理能力差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
家族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是自家人,管理能力一般都不会很强。再加上浙江大多数家族企业都是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昨天当农民,今天办企业,许多管理者都只有初中、小学文化,谈不上管理经验,更谈不上管理理论。
这么低的文化怎么搞企业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将一个产品从头做到尾,比如,自己纺纱,自己织布,自己印染,自己做服装,自己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多数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的确难以胜任。
如果一个企业像德隆、三九这样干十几个行业甚至几十个行业,不要说只具有初中、小学文化的家族企业管理者,就是具有管理学博士学位的管理者也难以胜任,因为管理者毕竟不是神仙。全世界像韦尔奇这种神仙似的管理者毕竟很少。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只做纺织,而纺织又只做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只做织造,或只做印染,或只管卖布,就算是一个文盲,只要他脑子里整天只思考一件事,即织布,走路也想织布,吃饭也想织布,睡觉也想织布,用不着两年,他照样会成为织布专家。由一个或两个( 夫妻二人) 这样的织布专家来管理一个专业化的织布厂,没有什么管不好的。
在绍兴正是这样。由于该地区的产业配套非常完整,一家织布厂只管织布,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要买化
纤原料或棉纱、毛线等原材料,当地都有专业化市场,品种很齐全。因此,一个企业用不着养一个采购部,用不着花很多精力对原材料采购进行管理,以防止采购者采购劣质原材料和吃回扣。因为各种原材料市场就在附近,远者相距一两公里,近者相距几十米,老板或老板娘亲自采购就可以了。供货者都是街坊邻居,他们一般都不会骗人,再加上同一类材料供货商在当地就有几十家或几百家,竞争很激烈,信息非常透明,供货商很难靠信息不对称来欺骗买者。
同样,织布厂没有必要自己维修机械,更没有必要自己生产机械。当地有几十家企业生产纺织机械,销售纺织机械,或修理纺织机械,全市年产各类纺织机械5 万台,有倍捻机、剑杆机以及印染、整理等配套机械,产品应有尽有,其性价比在全世界都有优势。
企业需要买机器或需要修设备,只要到附近的纺织机械市场走一走,或向某家机械销售、维修公司打个电话就行了。
在绍兴办织布厂,没有必要自己做印染和后整理。绍兴有170 家专业的印染后整理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有95 家。这些企业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大部分生产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的年产量已达到66.8 亿米,占全国总量的31.8%。
在绍兴办织布厂,没有必要自己到国内外去卖布。绍兴有一个世界最大的专门卖布的市场,即中国轻纺城。该市场有摊位几千个,经销人员数万人,年销售额260 亿元。该市场的布销往国内外。现在有一千多个外国商人常住该地,从中国轻纺城大批量采购,运到国外销售。这个市场就是绍兴众多织布企业的公共销售平台。
一个织布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印染后整理到设备维修,都已经被专业的公司外包了,自己只做织造那一个环节,而自己经过两三年的织造实践,已经成了专家,企业生产和经营没有什么管不了的。因此,许多人所担心的家族企业管理能力差的问题,浙江人、绍兴人早解决了。只不过,他们主要不是通过专家们所建议的两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等办法加以解决,而是通过分工细化加以解决。在绍兴,甚至在整个浙江,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都聘请了不少的职业经理人,但众多规模不大的家族企业主要还是自己管理,主要是通过业务外包和更加专业化来克服管理瓶颈。
家族模式的两个局限性,即规模小和管理能力差,可以通过外包,通过专业化,通过小企业、大配套加以解决。
然而,外包包到哪里?如果织布厂在绍兴,而抽丝厂或纺纱厂在陕西,印染厂在四川,销售市场又在国外,这种外包就会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与那些自己纺纱、自己织布、自己印染的大企业相比,就不会有竞争优势,因为外部的交易成本会大大高于内部的管理成本。
上述问题,绍兴人通过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