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知识管理的发展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各个企业之间,在信息网络的推动下,这种知识管理的模式也被引入到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之中。作为时代信息的重要集散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知识管理的模式,将所掌握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满足信息时代图书馆用户多变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模式研究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92-01
一 绪言
众所周知,新时代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依赖所拥有的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出持续不变的竞争优势,是当今企业竞争过程中值得推崇的方法。事实上,知识管理的发展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各个企业之间,在信息网络的推动下,这种知识管理的模式也被引入到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之中。作为时代信息的重要集散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知识管理的模式,将所掌握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满足信息时代图书馆用户多变的信息需求。
二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一些知识管理的理论以及具体的方法,对图书馆内的各种资源实现有效的配置与使用,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的需求,最终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我们由此得知,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它是由信息与包括人力、知识、物资等资源要素组成的;其次,它的理论基础是知识管理理论;再次,它的侧重点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它的最终管理目标则是要实现知识服务与知识的创新。
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服务是以用户来作为最基本的中心来进行的,它是一种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服务类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多以馆藏为中心来开展各种服务,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服务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逐步地多样化和分散化,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将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1.机读信息服务
机读信息服务模式,具体是指运用计算机系统以及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来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知识定位、获取和反馈系统。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内具体划分的专业类型,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收集,来对其进行系统化与综合化的分析和对比,使得原本的知识系统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丰富的馆藏文献变成机读化的信息,满足了最为广泛化的需求,从而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服务。
2.用户自主服务
对于高校的知识用户来说,使用图书馆的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自身教学科研与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最终结果的有效性,则完全取决于用户自身的经验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用户只有在对系统比较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非常明确地索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从某种角度来讲,用户的自我服务模式是建立在比较完善的智能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分析与搜索能力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有效地完成知识的积累与创新。
3.以参考咨询为主的服务模式
参考咨询类的服务模式是每个图书馆所必备的、基础性的服务项目,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重点所在。它的主要内容有:专业化的咨询团队、结构化的参考服务以及实时在线的服务。专业化的咨询团队模式是专业化知识服务的一种具体的运营模式,它是指按照专业领域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并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的模式,这很方便地为专业的团队以及个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服务。结构化的参考服务与传统的参考有很大的区别,告别了那种个性化与专业化不够高的服务类型,开辟出了一种新型的参考服务类型,它能满足不同的用户更加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解决了用户提问内容广泛、数量庞大而咨询人员却不足的现实性矛盾。实时在线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专家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直接地面对用户,即时地回答用户的各种各样的提问内容,图书馆可以借助于聊天软件来实现这种交互式的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特定的管理模式将自己的咨询人员设置为专家或者聊天室的主持人,供人提问,完全可以将这种交互式提问软件置放于图书馆首页的位置上,如果用户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点击进行提问。
四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应该采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力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满足图书馆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穆颖丽.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
[2]翟莹昕.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影响因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