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在,开始奔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来自斯卡音乐之乡的博尔特能狂傲地将对手甩在身后。肯尼亚小个子萨穆埃尔·卡马乌·万吉鲁跳下自家的阳台之前,也能在北京奥运会的赛道上跑出2小时6分钟32秒的马拉松冠军成绩,距他的同胞在柏林马拉松赛中创造的史上最好成绩相差不到三分钟。
在竞技体育方面,跑道上诞生的统计数据一直非常有力地支撑着这样一个观点,运动基因上的优势让那些来自非洲或美洲的选手们比东方人跑得更快。他们从小就参与比赛,在高原上受到严苛的强化训练,以将身体内可能暗藏的利于瞬间爆发的肌肉纤维彻底激发。
他们身体素质很棒,总能跑得更好,得到更多关注,但事实上,鲜花与赞扬声并不只是追随这些赛道上的赢家。除开彰显能够逐风的优秀体格之外,跑步通常还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得到了都市人的认可:像这类对话——“今天跑了多远,下次记得叫上我啊!”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很少有运动能像跑步这样极为方便随意地融合竞技与平民锻炼于一身,它兼具卓越与平凡的双重特质。在最为粗陋的情境中,那些没有任何装备的人只需迈开步子然后提速,无须借助任何外部条件,这便是跑步对人类的全部要求。《山海经》中的夸父在现代图像中经常被描绘为仅用树叶和兽皮蔽体的勇士,堪称史上裸跑第一人,他在朝向太阳的一路光脚奔跑中成全了人类励志精神的典型,身上惟一的装备是一支木拐杖。
跑步极易实现。但对跑步的坚持却往往伴随着痛苦,这种痛苦包括跑完后身体上的耗能疲惫与心理上每天盘算是否该继续下去的纠结,以及对跑步挤占工作或业余时间感到的手足无措。夸父最后倒在了路上;今年的诺奖获得者山中伸弥取消了两个月前大阪马拉松的参赛计划,他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忙,赛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跑步训练。在如何看待坚持跑步的这个问题上,美国人似乎已经看得非常透彻,杂志编辑亨德森在乔治·希恩的名作《跑步圣经》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跑步的难处不在于设法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是坚持做任何人都能够做然而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亨德森的说法还没有着力在催促人们撒开腿去跑。现实生活中,最实用的催跑令莫过于人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担忧。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主职健康研究的教授托马斯·丘尔顿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他发现美国年轻人的身体正变得越来越差,他们身上有很多的脂肪,“他们连城市的两条街之间的距离也跑不到,他们爬一层楼梯就会喘不过气来”。而中国的家长也不乏类似的担心,孩子们经常出现在堆满啤酒瓶的烧烤摊前,喝到很晚,回到家里后又坐在电脑面前观看球赛和玩网络游戏,早起也变成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中国肥胖人口群体正在欢迎他们的加入。
规律性的跑步能够改正一些生活上的陋习,而一旦真正地意识到慢跑习惯可以强化心肺功能,人们也往往愿意多花一些时间来让身体多活动活动。邢如伶告诉了我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北京空气质量糟糕,生活节奏很快,但她的一些朋友和同事近几年开始在市区“折腾自己”。在搭乘公交车或地铁时,他们会在目的站的前两三站就下车,然后通过快走或小跑到达公司或回家,尽管这只有3-5公里左右的运动量,但他们相信这种日常锻炼会慢慢成为保障健康的积累因素。
邢如伶自身的跑步经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成功案例,她通过跑步治愈了自己的心脏隐疾。她现在已经习惯跑步,“出去买菜会跑,外出追公交车会跑,上班工作时也会跑,每时每刻都在跑”。37岁以前,邢如伶都在手术台边安分地做着护士该做的工作,她供职于北京昌平南口医院,有一天自己的心脏频繁出现功能性间歇跳,身体开始出问题了。随后,她加入了南口的一个长跑队伍。每天跟着一些前辈在公路和山路上奔跑,她想起了童年的欢快经历,那时候在山里跑,呼吸新鲜空气,上山时大口喘着粗气,“享受大自然,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一年之后,邢如伶的人生出现转机,她把她的心脏隐疾跑没了,这有点出乎意料,同时,在北京的第八届职工运动会上,她获得了令自己都怀疑的成绩,5000米第一名与1500米第二名。后来,这场赛事成为她正式开始运动员生涯的出道赛。2009年,她与来自美国的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合作,成了后者的签约运动员。
经常跑步的人,身材都不会差。生理学上的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它能提升肌肉力量的同时,也会提高人体内的基础代谢,加速脂肪的消耗,从而养成易瘦体质。英国小说家赫·乔·韦尔斯在他一部关于人类登上月球的中篇科幻小说里,根据运动量对月球人的身体进行了虚拟塑造。后者生活在重力更小的环境中,一出生就因为要适应社会阶层的定位而进行体质训练,只有那些从事驯猎工作的人,保持了敏捷、力量与智力上的平衡,他们拥有与地球人类似的协调身体;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拥有一颗大脑袋,四肢肌肉萎缩;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四肢发达,脑袋奇小无比。跑步在塑造体型上的功能从没引起过质疑,那些尤为需要依靠美丽的外表与体型来获得关注度的明星、运动员、美容师等公众人物深谙此理。港星莫少聪曾三次带队参加北京马拉松,台湾艺人张钧甯外形健康,她代言耐克,自己也是旧金山马拉松的拥趸。大陆的女歌手田原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自由视频日志,那记录了她的跑步日子。
名人希望通过跑步来加强体能,让自己可以承担繁重的工作量。但同时,跑步本身也是一个展示自己平民形象的大好机会,这能让他们显得与一些不苟言笑的同行不同。萨科齐卸任之前曾在巴黎郊外出过一次糗,作为一国总统,他在慢跑的时候突然晕倒了。当时媒体拍到的他看上去非常疲惫,双眼耷拉,步伐沉重,甚至有点老态,外界评论他跑姿太丑,这与他所欲树立的“健身爱好者”形象相差甚远。在那些通过跑步传达健康观念的政界人物中,相比于小布什、普金与,他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例子。
在台湾政客的眼中,跑步还能筹集选票。厦门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黄力生参加过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曾文水库马拉松与金门马拉松,他拥有丰富的马拉松参赛经验,对台湾马拉松赛事的组织非常赞赏,认为台湾跑步赛事的整体水平高于大陆。他举出了几个原因,其一是质优量多,台湾拥有国际级的台北富邦马拉松,而每个县市每年还举办不止一次地方马拉松路跑赛。其二是民众的高度配合,他们参与热情度很高,没有密集型工作能让很多人抽出时间跑步,而参军的经历也让大部分台湾男人都有跑步的习惯。其三则是政治上的功利,六年前一次从台南到台北的体育交流,他发现台湾路跑协会的会员多是由“立法委员”与“议员”组成,这些官员热衷组织跑步赛事,只要办得好,赢得人气,辖区动辄一两万的参赛者就会在选举的重要关头投他们一票。
艺文圈里最为知名的跑步者非村上春树莫属,他在写完《寻羊历险记》之后体重直线飙升,还染上了烟不离手的毛病,意识到这种糟糕的情况后,他穿上了跑鞋。他对跑步的喜爱不输爵士音乐,曾跑到了北海道,纽约,甚至雅典,中年时还拿超级马拉松来挑战自己。同时,他还坦言成名之后的多数创作灵感都是在跑步中获得,以之作为畅销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回应。他的后辈加藤嘉一也是爱好跑步的人,加藤在去年的一次南京讲座中分享了自己在北大上学的跑步经历,他觉得跑步利于身体,不会伤害视力,比关在屋里看苍井空更重要。
成天窝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人也许真的该听取加藤的建议。室外的跑步是如此重要,乔治·希恩将它与空气、阳光与水并列,它们对我们影响最深,却最容易遭到忽视。对于多数人来说,在室外跑步的过程中,人在不断地进入新的环境,耳畔虫鸣鸟叫,而身体需要根据路况来做出下脚的反应,台湾从事补教业的阿飞明确说他不会想要购买跑步机,“还是出门跑步痛快多了,穿上鞋子就成”。阿飞是一名平民跑者,2001年因为打算到阿拉斯加攀登丹纳利峰,开始利用跑步来提升体能。他住在新竹,住家附近是丘陵与山区,前面还有溪水流经家乡,河堤道路与郊山道路是他非常喜欢的跑步路线,“假日长距离慢跑会选择乡镇间的小道穿梭来去,像去郊游一样”。
他描述的跑步场面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而台湾的路跑赛事也一直注重表现自己的地形优势,在路线上尽量融合山水风光。日据时期的台湾举办过一场全岛马拉松,据当时“总督府”《台日》杂志的报道,那“其实是一场高雄——台北,分为十个区间,为期5日的接力赛,当时台湾西部的纵贯线公路已完成,活动标榜着由结着黄金稻穗接近第一期采作的台湾南部出发,跑向还是青青稻草的台湾北部,体验由热带到温带不同的台湾风情……”跑在稻穗的丰收季里,这真是一个温馨的口号。
“生命应该在大自然里奔跑”,黄力生现在正积极推动厦门跑步热潮向前,他在厦大开设的马拉松训练班是厦门大学最近十年极受年轻学生欢迎的体育选修课。属于跑步的最好时代似乎正在到来。地方政府希望跑步赛事带来更加乐观开放的城市形象,商场上的体育品牌在跑步赛事上积累自己的影响力,各城市马拉松赛事火爆的报名现象正在合力推动这个趋势,跑步是健康的,也是时尚的。
2012年,中国田协主办了26项路跑赛事,全国几乎每个月有两场马拉松开跑。同时,来自国外的The North Face、泰尼卡、耐克、阿迪达斯、Vibram以及新百伦等户外运动品牌也在频繁地组织自己的越野跑赛事和跑步团体,它们通过多年经营的赛事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知名招牌,TNF100北京国际户外耐力跑挑战赛、耐克放肆跑、阿迪酷跑团、Vibram香港100公里超级越野跑、泰尼卡在去年首次组织中国队员参加了意大利的世界顶级越野跑赛事“330公里巨人之旅”。去年的北京马拉松3万人参赛名额在不到4天的时间被抢报一空,而第一届举办时只有不足80人出现在了赛道上。
不太可能让每个人都像阿甘那样将跑步作为人生信念,但你确实应该像他那样将跑步付诸实践。就像是对身体种下的一个善缘,它不会结出苦涩的果实。
温演飞
男,37岁,平民跑者,台湾新竹人,从事补教业,每年大概会参加12场马拉松。他喜欢台湾的原住民,有一个英文名字Duma,是他的一位布农族同学帮他取的,在后者的族语中是“台湾黑熊”的意思。
1.您什么时候开始有跑步的习惯?
真正在生活里把跑步纳入凡庸生活中的常规事项,大约是在26岁那年,当时计划去北美阿拉斯加攀登Mt.Denali丹纳利峰。所以说起来,跑步这件事算是我达成某个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锻炼手段吧,学生时代打篮球是这样,参加社团的攀登活动时也是这样。但可以确定的是,26岁之后我就开始保持常态性的日常慢跑了。
2.您是否有一些固定的跑伴?单个人跑步与几个人一起跑步,心境上会有什么不同?
我个人没有固定跑伴,几位同好有空有缘的话,偶尔会一起慢跑。我一向喜爱自个儿跑步,虽然身体处于运动状态,但心灵是自由的,可以放空什么都不去想,也可以细细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务。
多人跑的话,会有快慢的程度差异。跟着速度快的朋友奔跑,等于是某种程度的强度训练,心情上会比一个人跑步时更有压力,但同时压力也是让自己进步的动力。
3.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件发生在跑道上,并让您记忆犹新的事?
那应该是2012年初夏我参加台湾南投县信义乡的“葡萄马拉松”吧,在蜿蜒的山路转角,一位当地部落的布农族原住民小朋友,向我击掌为我加油,每次一想起这件事,那触感与震撼,仿佛还在我的右手回荡不已。
邢如伶
女,50岁,北京昌平南口医院护士长。跑步对她来说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情,2000年底她被发现心脏有间歇跳的症状,通过跑步无意间使隐疾自愈,2009年成功挑战北京TNF100户外耐力跑挑战赛,赛后成为TNF的签约运动员。
1.现在的跑步频率是几天跑一次,跑多远?
基本每天都跑,尽管知道早晨不是最佳的跑步时间,可我已经习惯了晨跑,因为早晨相对来说时间充足,可以比别人早起一个多小时,如果早晨因为有事没跑的话,晚上一定补上,晨跑基本是每天10公里,现在有时晚上也跑几公里,周末会多跑一些,20、30、40公里不等。
2.签约TNF,跑步开始涉及到商业因素,它能资助您跑步装备与参加更具挑战力的国外赛事,此外,它是否会给您带来其他困扰或是压力?现在,跑步对您来说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吗?
2009年开始得到TNF赞助后,我的运动生涯得到了转变,有了专业的装备赞助,跑出了国门,参加并了解了更大更多的国际赛事,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人生更完美,每天除了工作、生活、必要的应酬外,剩余的时间都是在跑步,或是再为跑步做事。如果有一天没跑步,会留有遗憾。每个周末和朋友们去约跑已经成了习惯,没有跑步或是约跑会感到空虚。跑步健康,跑步快乐,跑步减压,跑步对我来说仍是件轻松的事情。
3.参加国外越野挑战赛可能会花费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它会影响到您的工作吗?
对于每一个赛事我都会系统地训练。跑步训练与参加比赛不会影响工作,通过跑步,身体好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工作节奏快了,并能影响到同事,一起加入到运动中来,形成跑步运动文化,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黄力生
男,45岁,厦门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厦门大学长跑爱好者协会创办人。2003届厦门马拉松赛厦门市冠军,阿迪达斯签约跑者,酷跑团领队。
1.为什么喜欢跑步?
这是从小的爱好。我中学毕业后进入体校,后来进入体工队,从一个业余的运动员变成了专业运动员。在体工队我擅长短跑与中跑,后来因为肩骨受伤考进了体育学院,可以说在体育上面的潜能还没有全部发挥完,这些潜能后来被用在了积极参加马拉松赛事上面。
2.最糟糕的一次跑步经历是怎样的?
2005年的厦门马拉松,那一段时间我练马拉松练得最好,训练状况达到2小时35分钟的水平。当时开赛时我住在思北,那天早上打不到的士去会展,于是坐公交车,结果公交车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下车后都晕得要命,准备活动做得很仓促。不巧的是,一开跑我跟的是当时的女子冠军周春秀,一起跑了13公里,结果强度上来,我一下子肚子痛,最后没办法跑到预期的训练成绩,眼泪都掉下来了。不过有这样一种经历挺好的,你练得最好的时候,不一定最后能跑得最好。
3.喜欢什么样的跑步天气?
温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掌握在10-15度就好,无风无雨,湿度不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