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书铁券”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书铁券”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书铁券”是古代遗留至今、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属独一无二的特殊载体的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

何谓“金书铁券”,不妨先从“书”说起。所谓“书”,一是指“在铁的质料上刻字过程”,近似今天的“书写”;二是指“金书铁券整体文字内容”。所谓“金”,一是指“涂在字体上的黄金粉末”;二是指所有字体涂完后,“铁券通体金光辉煌”。所谓“铁”,是指“载体的质料”。所谓“券”,《辞海》释义:“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此正符合金书铁券的特征与作用)。”如将这四方面含义合而为一,似为“金书铁券”名称的由来。

“金书铁券”的形状为“半圆柱体”。这一形状表示,它只是某物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从其背面右上角刻有一“右”字即可得出结论。“右”字说明还应有一“内容相同且在背面左上角刻有一‘左’字的另一半”,而“另一半”似应由皇室或掌管官员“赏罚与升贬”的吏部收藏(但至今尚未发现)。由此断定:左、右两个铁券原是一个“整体”,制成后将其切割为二,皇室或吏部与受封赐者各执一半,作为日后的“凭证”使用。假如受封赐者日后犯了刑名死罪,“请”出金书铁券,如与皇室或吏部所存金书铁券切口吻合,即可享有“免死”条款的特权,这就是金书铁券最主要的用途―――“凭证”作用。另外,金书铁券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制作原料民间尽有,假如犯死罪者“请”出的金书铁券与皇室或吏部所存的金书铁券切口不相吻合,那么,必定是假的,不但不能免死,甚至还要罪加一等!因此,将其制作成“半圆柱体”也含有“防假”之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制作者的巧妙构思与智慧!

金书铁券的体积为: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2厘米。正面204字,每字大1平方厘米。

金书铁券内容实质究竟为何?笔者认为:实为古代君臣之间订立的“盟约”,用今天的话说,即“合同条款”。全文如下:

“维天顺二年岁次戊寅三月朔越十八日乙巳

皇帝制曰:国家于武臣之有劳绩者,必封爵以贵之,此报功劝能之盛典也。尔右军都督李文,负资忠义,秉志忠义,将略素闲,战功克著。兹朕复位之初,受(授)以边方之际。因胡虏之侵犯,遂克敌以成功。顾此茂勋,宜隆恩典:特封尔为奉天翊卫宣立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食禄一千石。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外,其余若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以酬尔勋。于戏!爵禄有加,用尽报功之义;忠勤不替,方资事上之诚。朕既不忘尔勋,尔亦毋忘朕训。往励尔节,益懋徽猷,钦哉!”

所以说,我们将其视作古代君臣之间所定的“合同条款”,恐怕比片面地误解为“免死牌”要确切得多,也更符合英宗皇帝当时的真实意愿!

金书铁券的名称、形状、体积、内容(约定条款)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并非是随心所欲,而是有象征和寓意的。只有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才能对金书铁券解读得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笮

(作者单位:青海省档案馆 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