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美VS苏宁:王位的轮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美VS苏宁:王位的轮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宁暂超越国美乃多年努力所致,而国美在经过改革与厂家关系,以及内部的分权散财等治理变革后,亦将为其赢得未来。

苏宁一度被称为“千年的老二”,意为永远不可能超过国美。而首度称雄,大大激发了苏宁的雄心和霸气。

8月,国美和苏宁都公布了其半年报,国美实现收入204.63亿元,同比下降17.73%,苏宁总营收达273.34亿元,同比增长5.46%。苏宁已经取代国美,暂居家电连锁行业龙头之位。

遭遇挫折的国美能否恢复元气?苏宁的领先地位是否能一直保持?近日,国美宣布取消进场费,隐约吹响反攻的号角,“美苏”争霸,似乎硝烟未尽。

乘火打劫,苏宁逆势扩张后来居上

张近东曾对黄光裕说:“如果哪一天苏宁做不过你,我将苏宁送给你。”

一语成谶。

黄光裕被调查,成为“美苏”争霸的转折点。而在与国美旷日持久的贴身“肉搏”赛中,苏宁首次超过国美。这种超越,对于苏宁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

苏宁一度被称为“千年的老二”,意为永远不可能超过国美。而首度称雄,大大激发了苏宁的雄心和霸气,

在过去的两年,国美连续并购永乐、大中、三联商社,在华东市场和山东市场等苏宁传统市场强势扩张,并且几次并购几乎都是从苏宁虎口夺食。

张近东勃然大怒,2008年,苏宁对国美推出“三不政策”:在京发展连锁店,不受数量限制,不受速度限制,不受北京当地资源限制。“三不”政策充满了强硬决战味道,经过在北京的强势扩张,至2009年上半年,苏宁店面已经基本与国美持平,而在经营业绩上更胜过一改过去国美主导的格局,真正造就了双雄争霸的态势。

2008年苏宁净增门店180家,国美为133家,苏宁开新店速度大大超过国美。而根据苏宁的规划,苏宁将继续保持每年新开150―180家门店的速度,2010年形成全国1500家网络门店的规模。照此计划,苏宁在开店总数上,亦将超过国美。

在对外扩张与并购方面,张近东几次被黄光裕横刀夺爱,而苏宁最近进军香港市场,张近东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国美早在2003年就已进入香港市场,按黄光裕的说法:国美都香港上市了,怎么可以没有店面。经过数年发展,国美在香港门店数达13家,占香港电器和消费电子商品零售市场15%以上。

今年年初,张近东放出消息,苏宁电器将在年底进军香港市场。苏宁计划中,香港门店总数将不低于10家,对于香港上市的国美,苏宁此举无意是“太岁头上动土”,一如当年国美在苏宁南京总部对面开店。其心理震慑意义深远。

在国美沉寂时,苏宁开始显露其嗜血的一面。今年6月,苏宁宣布,将以8亿日元认购LAOX公司27.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一家日本上市公司。苏宁扩张野心之大,决心之巨,可见一班。

以退为进:国美“狼变为羊”谋大局

自去年黄光裕被羁押之后,国美电器一度紧急停牌。遭遇供应商催款,银行催债、资金链紧张等困境。而今国美被苏宁反超,可谓内忧外患交织。

在贝恩资本出手相助之后,国美赢得喘息之机,就此机会,国美亦开始其内外部变革。

近日,国美在济南国家大厦的门店重新开业之后,取消了家电厂商的“进店费”,同时,国美宣布,济南门店的改革,将在全国推广。

一向对家电制造商刚硬如狼的国美,本次“狼变成羊”,意在抢在苏宁之前为行业未来布局,以重夺龙头地位。

进场费是国美、苏宁与家电制造商之间的矛盾所在。国美与制造商之间关系尤其紧张。给予相对稳健温和的苏宁可乘之机,格力与国美闹翻后,却仍然是苏宁的供应商,黄光裕对此大为光火,却无可奈何。

无论是保持行业的生态平衡以“放水养鱼”,还是应对苏宁坐大的危局。国美都迫切需要对家电行业价值链进行重新分配,以获得制造商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自从“格美”之争终局之后,国美已开始调整与家电制造商之间的利益格局,国美在三年前,即已取消了一些门店的部分费用,并与海尔等企业结成战略同盟,利益分配趋于台理。而这种改变。使国美与制造商之间关系得以改善,为其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在整个家电产业链上,国美、苏宁与制造商之间,实际上形成一个战略大三角,造成均势竞争的态势。国美与苏宁之间,无论谁处于绝对优势,都对行业不利。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无敌霸主,会将制造商绑在自己的裤腰上。这是制造商所不愿看到的结局。因此,虽然在国美动荡期间,苏宁攻势凶猛,但是,制造商作为平衡器,将会对苏宁的扩张造成一定制衡。对于国美伸出的橄榄枝,预计制造商会反响热烈。

贝恩资本的注资,也给予了国美进行战略转型的机会。一年来的动荡所遭遇的困局,初步被化解,而充裕的资本,给予了国美转型阵痛足够的缓冲期。

面对国美“狼变成羊”的以退为进策略,苏宁似没有足够准备,取消进场费,对苏宁同样会造成巨大的暂时损失,苏宁难以短期跟进,未来布局的竞争中,国美似乎重握先机。

殊途同归:走向“共和”的企业治理

此前,国美和苏宁之间,在企业治理领域差别明显,苏宁一度被认为是“共和”制的典范,而国美,则是被视为典型的家族企业。

在财富分享方面。苏宁走在国美前面,苏宁上市之初,张近东即放出豪言,称要在苏宁内部造就i000个千万富翁。张近东将自己在苏宁的股权缩减到30%以内,慷慨散财,苏宁34名高管获得了最多250万股,最少10万股的期权。地方子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也在股权激励范围内。

而在国美方面,黄光裕是绝对的大股东,他和妻子杜鹃,完全控制了国美,在今年1-2月,黄光裕回购了1.3亿股,并将30亿港元股权转至家族成员名下。

在权力分享及人生舞台方面,苏宁实现了“共和”式的治理。张近东的家族成员几乎没有在苏宁电器担任重要职位的。而苏宁在张近东之外,将帅之才辈出。现任苏宁电器总裁的孙为民,在苏宁受到了绝对信任,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帅才,而其他如孟祥胜、任峻、顾伟、周晓章等,均获得相应人生舞台。

而在国美,只有黄光裕一人是“太阳”,独自光耀天空。曾经的得力干将何炬因为存在异见,即为黄光裕所不容,最后出走,甚至其先前的功臣兼妹夫张志铭,亦被杯酒罢兵权。

不过,与创维在后黄宏生时代完成转型一样,贝恩注资国美,亦无意中开启了国美的改革之门,促使其加速转型。

国美变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推行股权激励措施。陈晓在国美快速推出了7.3亿港元的激励股权方案,这是目前中国家电业最大的激励股权方案,很多国美的管理人员,将成为国美的激励对象,未来国美有望如苏宁一样,实现某种意义的财富共享。

国美的治理模式,亦开始转变。此前,国美几乎所有权力均集中在黄光裕手中。黄光裕被捕后,国美立即成立了由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人组成的“决策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多元权力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分权。

黄光裕不在的时期,贝恩投资的介入对国美完成利益分享与权力分散,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贝恩资本所提名的三名董事将强化国美董事会,提升国美的企业治理水平。同时,由于贝恩投资的存在,亦将对黄光裕形成制约,使国美的治理结构更为合理。

在企业治理领域,国美和苏宁,都出现了“走向共和”的恢宏气象,而国美由于黄光裕事件,引起突发性变革,似有后发先至,超越苏宁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