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好,小读者》片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好,小读者》片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恋这回事呀

亲爱的秦老师:

您好!

初二上学期,我收到班里女生的一封信,信里说想问问我怎样能提高作文水平。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从此,我们就开始通信……同她交流,我很开心。后来,我们交往的事让班主任发现,还把信截去了。班主任说我们是早恋,我不知是不是。其实信里都是些相互勉励的话罢了……学校的校长说,中学生谈恋爱违反校规,一经查实就要记大过。

我们这样的算不算早恋?现在家长也暂时不允许我们用电脑了,我心里很苦闷,成绩也降了下来。坦白地说,我很想再写信同她说说心里的苦闷,秦老师,我担心我已在早恋了。

初二郦威

郦威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信,我没有分析你是否早恋,而是颇多感慨和深感不平!对于一个小毛孩,小哥哥爱护小妹妹是会受到称赞的;对于成年人,男女之间的交往也是被承认的,跨性别的友谊比比皆是。可偏偏对少年人却十分苛刻,这多么不公平!

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情感最丰富的阶段,生长期的特征就是如此。豆蔻年华,怎么可能不盼望温馨和浪漫?又怎么会两眼死气沉沉,对异性的存在视而不见呢?

每一个过来人都应该理解这个年龄段少年的热情、困惑。从你的信中,我看出了你如临大敌般的紧张。我想,这种紧张才是最有害的,它像一副精神枷锁,折磨你,压抑你,摧残你的活力和创造力,像你所说的成绩下降也是一个明证。

你与一个女生投缘,有话想对她一个人说,这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人在少年时代相互的好感、吸引,一同经历的美好岁月,一辈子都难忘。然而,世俗的观念却把这些情愫看做妖魔鬼怪,视为道德品质有问题。这种偏见,对心地纯洁的学生来说是严酷的桎梏,将他们的心灵弄得伤痕累累。

是消沉下去还是挣脱桎梏?我在此要说一件真事给你听。

浙江一个普通中学发生过一个大家司空见惯的故事。

初三女生徐华虽然是个小不点,但学习拔尖,人品出众,十分善解人意。初三下半学期,她所在的班转来个很帅的男生,也叫徐华,居然与她同名同姓,加之两个人的座位只隔一条小走道,交谈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起初,大家开玩笑地称他们“徐华们”,他俩并不反感,特别是女徐华,她觉得同他在一起不仅快乐,还有益,因为他活跃、幽默,心地也好。有个星期日,他们相约去书店买参考书,不料,让人撞上。这下,先是班主任“有请”,然后就是家长的质问和同学的指指点点。

女徐华拒不承认自己早恋,说他们之间的好感纯洁无比。当大家追问她,为何偏偏喜欢与男徐华在一起时,她斩钉截铁地说:“他优秀!”然而得到的却是更肯定的哄笑:“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笑得女徐华有口难辩。她原本是个明白人,可事情套在自己头上,明白人突然成了古怪的人,明明一身正气,却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窝火极了。

男徐华也有些变样,从此两个人说话时,他的眼睛就看着地,仿佛有愧于什么人。他们不由自主地减少交往,却因觉得让谁牵了鼻子走,满肚的怒气。

一次团活动,团委安排10个男生和10个女生为“登山先遣队”,两个徐华恰巧都在里头。高高的山巅上有充足的阳光,有畅快的风,有人提议唱歌,大家就歌兴大发。不知不觉,大家都被这优美的男女合声所感动,特别是两个徐华。女徐华告诉我,她仿佛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往日的顾忌都显得委琐和可笑。生活多丰富,天空多广阔,人生更是充满阳光,那么,人的感情为何不能再博大、脱俗一点?正在这时,跳集体舞了,大家拉成一个圈,女徐华毫不犹豫地握住男徐华伸过来的手。

多好啊,一旦冲出偏见和世俗的牢笼,世界便会变得宽广起来,男女生的交往当然也不再是隐晦的、需要躲躲藏藏的事。如今,两个徐华的友谊更加深厚,两个人的成绩也不断提高,大家见他们落落大方,再也无话可说。

男生是人,女生也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建立友谊、相互关心无可非议。但是,像两个徐华那样能够把握自己的男生女生并不多,有些男孩女孩陷进感情的旋涡便难以自拔。

有人把青春期称为“危险的年龄”,虽然这个提法有危言耸听的嫌疑,但它还是点明了人在这个阶段的不稳定性。青春的浪潮劈面而来,人的惶惑、冲动、苦涩都会一拥而上,在这时候,往往还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时去选择,失败率是很高的。我有个同行,曾进行一项早恋的调查,统计出来,早恋最终发展成婚姻的比率是千分之零点八。当然,早恋只是一种“小猫小狗”式的爱,并不以婚姻为目的。然而,如果投入太多,如果为此抛掉上进心,真的,我觉得这简直是一种挥霍。

很早的时候收到过一个男生的信,说是他喜欢上一个女生,一天不见她就寝食不安。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假如这份感情是真的,它是不会消逝的,5年后,再向她表白也不迟;假如这份感情连5年的考验也经受不了,何必被它搅得如此苦恼?男生听了父亲的建议,拼命读书,考取了大学。其实,那男生的父亲采取的只是一种“冷处理”的办法。每个人,只有在有了自己的天空后,才知道内心的真正需求。

郦威同学,我要给这封信画句号了。有什么想法,再谈谈。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或许能使你茅塞顿开。在我当中学生那会儿,许多过来人给过我有益的忠告。人的许多智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很正常,对吗?

再见!

秦文君

金钱在哪儿

敬爱的秦老师:

您好!

我们班像我这样的“贫寒人士”都有点灰溜溜的:一下课,同学都在一起比谁的T恤牌子好,谁买了“阿迪达斯”的鞋,谁又去歌厅点歌了,似乎有钱就有地位,有钱就让人羡慕。秦老师,您说这样正常公平吗?我的父母都是清贫的教师,难道他们就不如那些赚大钱的人值得尊敬?我很迷茫很苦闷。

迷茫的林洁英

林洁英同学:

你好!

你的问题提得好尖锐!

确实,“钱”这个字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格外显眼。先是在社会上,在大人圈中存在“向钱看”的倾向,钱在生活中像个魔术师,变幻出奇异的光彩,似乎有一种无所不在的魅力。校园并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社会上的各种微妙变化都会折射到课堂中。但现在莘莘学子以家中钱多来作为标榜自己的“筹码”,这实在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钱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在商品社会中,钱的好处连孩童也清楚,我见那些得了压岁钱攥得紧紧的小孩,因为有了这些“花纸头”,意味着可以闯进食品店买巧克力,进玩具店买奥特曼和变形金刚,进游乐场玩游戏。至于中学生,钱的用途更不胜枚举:可以尽情包装自己,可以开生日Party,可以游山玩水……相反,若没有钱,在城市里寸步难行,还谈什么生存,谈什么潇洒走一回,一切都是奢望。

追求财富也是很符合人性的。然而,财富有许多种,有精神财富也有物质财富,只认准钱,实在不是个聪明的做法。人的价值最终还要看他对人类贡献了多少智慧,看他的生命是否闪光,看他是否尽力而为,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林洁英同学,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的“贫寒”垂头丧气。贫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此而自卑,将自信和尊严淹没在贫寒之中。

这几天,我在东方卫视看到一档节目,讲述的也是一个贫穷家庭的故事:那家的母亲叫程春英,她死了丈夫,留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和一个住康复院的“智障”儿子。她每月收入微薄,有时,拮据得几乎连买菜的钱也没有。当摄像机镜头对准她时,她坦然地说:“我常常捡些菜叶炒一炒。”日子艰难,她却穷得坦荡,毫无窘态。她节衣缩食,为国家培养了一位医生。她的女儿丁防,是上海医科大学的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她每次在食堂吃饭,总是挑最便宜的菜吃,但她学习拔尖,与同学相处和睦,是学校的优秀学生。丁防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她的衣服全是别人给的旧衣服改成的。然而,在电视报道之前,没人知道她居然来自这样贫寒的家庭,就因为她从不抱怨,从不自卑,没有任何因穷而生的气馁。别人与她在一起,只感觉她是个朴素而自强的女孩,别人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这两种美德在吸引人。

程春英的家庭虽是不幸的,灾难不断,命运多舛,但也有幸运之处:一家人和睦相爱。他们简朴的家窗明几净,阳台上种植的花草生机勃勃,这一家缺少的仅仅是钱,并不缺少爱,不缺少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所以他们活得乐观,活得充实,活得令人肃然起敬。

人的精神是最高贵也最灿烂的,最能体现人的价值,你同意吗?我看到那些精神贫乏、学无所成,却沉醉在用名牌包装自己,用富裕家庭来作炫耀资本的学生,心里好可怜他们,除了一身包装还华贵些,其他的一无所有,那不是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更何况,有些学生,坐无坐相,站无站相,那名牌服装反而使人显丑了。这样的人怎么会值得羡慕呢?

自然,我并不是要将精神与物质做绝对的对立,也无意向你证明说:富裕+名牌包装=精神贫乏+学业无成。确实,家境优越、学习优良、品格不俗的学生也不乏人在,他们既是佼佼者,又是幸运儿,当然很完美。我们并不是要提倡苦行僧的生活,更不是说,只有贫寒才最令人羡慕,关键是看人自身的素质。在竞争的社会,学生之间最终的较量就在素质方面,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等。我看你,注意力应放在提高素质上,因为这才是学生的“本钱”。至于是做“贫寒人士”还是做“富裕人士”,这似乎不是你现在考虑的问题。

况且,如今的“贫寒人士”将来未必贫寒,而如今的“富裕人士”将来未必富裕。你们现在的贫富悬殊,是由父母经济状况的差别造成的,而将来,却要由你们自己去创造,对不对?

体现人的价值的途径千条万条,任由你选。我相信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证实自己是优秀的。

祝你天天进步!

秦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