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杞柳主要害虫柳蓝叶甲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杞柳主要害虫柳蓝叶甲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调查了危害杞柳的主要害虫柳蓝叶甲的发生规律,并选用阿维菌素、毒死蜱、敌杀死和氯胺磷4种药剂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30%氯胺磷乳油1 000倍液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发生盛期进行防治时可交替使用;敌杀死在未产生抗药性地区也可与之交替使用,在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暂停使用。

关键词 杞柳;柳蓝叶甲;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380.67;S7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46-01

杞柳,是工艺柳编制品的重要条材,在临沂市进行人工栽培和加工历史悠久,种植面积1.73万余hm2,是临沂市重要的经济林树种。近年来,杞柳制品在临沂市三大林产品出口中已居第2位,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杞柳产业已成为临沂市的支柱产业。随着杞柳产业的发展,杞柳种植面积的加大,杞柳主要害虫柳蓝叶甲危害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杞柳产量,而且造成杞柳分枝多,降低柳条质量。为有效控制其危害,笔者进行了柳蓝叶甲发生规律的调查与药剂防治试验[1-3]。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生规律的调查

试验调查地点为临沭县杞柳种植基地,有多年杞柳栽植历史,调查杞柳为三年生。在基地内随机划定一片区域,不做任何药剂防治处理,定期调查柳蓝叶甲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1.2 药剂防治试验

1.2.1 试验地点。设在临沭县杞柳种植基地,有多年栽植历史,杞柳为三年生,虫口密度较高。

1.2.2 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5%敌杀死4 000倍液、30%氯胺磷乳油1 000倍液。

1.2.3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即每种药剂为一个处理,以喷清水作为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 m2。施药时间为5月11日,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

1.2.4 调查方法。每小区固定选取1 m2于施药前调查柳蓝叶甲虫口基数,药后3、7 d调查防治后的残留虫量,计算防治效果,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规律

柳蓝叶甲在临沂市一年发生7~8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杞柳发芽时出来活动取食,为害芽、叶,造成叶片缺刻或顶芽受损,5~7 d后,3~5 d后开始产卵,卵主要产在叶片背面,少数在叶片正面。卵成堆排列,每块卵数量不等,以50粒以下居多;卵期6~7 d,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被害处呈灰白色,透明网状,严重时叶片卷曲变褐而枯死。幼虫期约10 d,老熟幼虫在叶上化蛹,蛹期3~5 d。10月下旬成虫陆续开始越冬。由于成虫寿命长,产卵期长,发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4—10月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危害[4-5]。

2.2 防治试验

由表1可以看出,4种药剂对柳蓝叶甲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30%氯胺磷乳油1 000倍液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5%敌杀死4 000倍液防效为84.80%,与前三者均具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1)柳蓝叶甲是杞柳上的主要害虫,成虫及幼虫均可造成危害,主要为害嫩芽及叶片,危害严重时,主枝停止生长,促生大量分枝,影响杞柳条产量和质量。柳蓝叶甲繁殖量大,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大。

(2)4种药剂中,药后3 d防效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达到了93.45%,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达到90.61%,30%氯胺磷乳油1 000倍液达到了90.48%,说明这3种药剂对柳蓝叶甲的防治效果均较好,是防治柳蓝叶甲的理想农药[6]。

(3)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柳蓝叶甲抗药性明显增高,特别是对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逐年增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造成农药浓度越用越高,反过来又促使害虫抗性越来越强,形成恶性循环。

(4)3种农药中氯胺磷残效期最长,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残效期稍短,敌杀死虽然广谱速效,但是近年来由于频繁使用及使用不规范,导致抗性逐年增加,在已产生抗性的地区应该暂停使用。

综上所述,在发生盛期对柳蓝叶甲幼虫防治时应首先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并交替使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和30%氯胺磷乳油1 000倍液;在敌杀死未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也可以4种农药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4 参考文献

[1] 张健,李敏,陈惠,等.不同种类药剂防治竹柳主要害虫柳蓝叶甲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83-84.

[2] 朱毅,王新艳.柳蓝叶甲对杞柳的危害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80,2852

[3] 《山东林木昆虫志》编委会.山东林木昆虫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4] 张丽丽,武艳岑,宋利和,等.园林食叶害虫柳蓝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3):163-164.

[5] 李进,刘媛媛,廖晓兰.柳蓝叶甲的识别及防治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12(6):26,29.

[6] 刘雄兰,佘德松.柳蓝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0(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