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区粮食安全关键问题及对策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区粮食安全关键问题及对策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关注的焦点,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为例,通过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对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结构不均衡,粮食波动对价格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四种解决途径,以保证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并由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关键问题 对策解析 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1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结构现状

1.1 东北地区粮食概况

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粮食产量高而且稳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近八年年东北粮食产量几乎为稳步上升状态。其中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耕地面积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作物以玉米为主,产量占东北区玉米总产量的64%左右,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类的重要生产区。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高。

1.2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及结构

东北三省是中国未来30年内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后备基地,该地区的水土资源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配置是重振东北的一项重要任务。东三省2010年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产量占全国产量百分比达到了14.67%,32.8%,37.21%,东三省粮食安全对于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

2 新时期粮食安全有关理论

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安全问题是粮食总量安全问题,它主要指一国的粮食总供给能否满足总需求的问题。新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即2001年世界粮1R-安全大会提出的“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富有营养和安全的食物”。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不仅包含了粮食的总量安全,还包含了粮食的可获性、食品质量和营养方面的安全。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指:“国家满足所有人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并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粮1R-概念,谷物主要有小麦、粗粮、稻谷。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等。“谷物”我国习惯上常译成 “粮食”。根据东北地区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结构情况,加入了豆类,以便进行分析研究。

3 东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3.1 东北地区粮食结构不均衡

东北地区水稻、玉米的产量大,占全国产量比重也大,大豆和小麦的产量较低,这恰好与我国不均衡粮食结构不谋而合。小麦适合干旱地区生长,而东北地区水资源丰富,再加上小麦的主要消费地区是黄淮地区,所以东北地区小麦产量较小。东北平原玉米产量最高。玉米之前一直作为牲畜的饲料,但近些年来由于提倡健康粗粮饮食,玉米需求量增加,玉米的产量不降反增。

东北作为两个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其产量与玉米水稻比很低,中国自1996年以后大豆以净进口为主。其原因是由于收购价格低,种植成本高,再加上进口大豆价格低廉,我国大豆受外国大豆的严重冲击,大豆产量不能满足我国工业生活的消费,使得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长此下去,我国大豆价格会被外国所控制,产生粮食结构失衡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这种产量的不均衡,会严重制约我国粮食的发展。

3.2 粮食产量的波动

我国的粮食生产波动幅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稳定性也远高于世界。作为主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波动基本与全国一致。虽然近五年来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总体成上升趋势,但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521.3万吨,产量的波动较大。产量的波动影响到了价格的波动,2009年东北地区粮食价格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影响了地区粮食安全。

3.3 科技对土地的的开发利用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对于农业的贡献逐渐加大,近四年来东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增长17.4%,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增长26.93%,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迅速,科技贡献率逐步增大。再加上近些年来对旱涝及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虽然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是粮食产量依旧成总体增长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4 东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解决路径

(1)促进粮食的多元化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稻谷产量高,大豆等产量较低,这些有历史原因,也有市场因素。粮食结构的不均衡危害着我国粮食安全,容易造成某种粮食的供应过剩而另一种的需求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出台政策优惠,如对大豆进行补贴,输出大豆种植技术,降低成本等措施,保护东北地区以豆为主的农民的利益,以保护我国大豆的自主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结构呈现均衡发展。(2)加大技术投入,稳定粮食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近些年粮食机械化呈上升趋势,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机械化程度较低,单位产量也不高。因此我国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可以对农业机械等进行补贴,鼓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民进行技术传播教育等,提高农民的作业水平。东北地区容易发生严寒灾害等,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的威胁,实现粮食产量的平稳发展。(3)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波动。根据上述分析,当粮食产量不稳定时,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居民和企业的粮食消费,从而影响粮食安全。对此国家应该加大粮食储备量,当出现粮食供需不平衡时,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稳定粮食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和粮食价格,从而保证粮食安全。(4)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增强地区间合作。东北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是不是所有的农作物产量都那么高。加强地区间合作,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实现技术的交流共享。加快东北地区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国农业的投资,实现多领域投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张全红.我国粮食总量安全现状分析与政策启示.农村经济,2011(8):14-16.

[2] 杨易,何君,张晨.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2(6):16-19.

[3] 娄源功.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专项储备粮规模研究.农村技术经济,2003(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