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研究概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研究概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消化道肿瘤舌象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象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瘿线的出现、舌下络脉异常、舌质紫暗、舌有瘀瘢瘀点等方面。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临床 辨证施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 舌象;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发展较快,易转移。舌通过经络与脏腑紧密联系在一起,脏腑的经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必然也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于舌,因此舌象是反应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指标。

1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瘿线的研究

童国等[1]在1962年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瘿线。即舌的左右两侧边缘呈现紫或青色,成条纹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因其作用为提示肝癌的信号,所以暂称为“肝瘿线”,按瘿属瘤类“肝瘿”亦即隐寓肝脏肿瘤的意思,76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有肝瘿线象征的共59例,占总数77.68%。为了证实肝瘿线与原发性肝癌的密切关联,童氏又对208例其它肝脏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仅有11例患者有肝瘿线,因此认为肝瘿线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特征。并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肝瘿线,是对祖国医学“舌候五脏”、“舌边属肝胆”等理论的一种诠释,肝瘿线可作为筛查肝癌的简易体征之一。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状态,原发性肝癌患者也不例外,王榕平[2]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研究原发性肝癌舌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是形成肝瘿线的病理基础,肝瘿线可能是原发性肝癌长期瘀血后的继发性改变,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的局部表现。

2舌下络脉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

舌下络脉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也是诊断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之一,尤其在消化道肿瘤舌象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刘庆等[3]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应用舌诊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的形态、颜色及舌图像分析模块的红绿蓝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舌下络脉脉形宽粗迂曲、颜色青紫或紫黑,且随病情演变而加重。向荣[4]将70例上消化道癌症患者舌象与8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舌象进行比较,上消化道癌症青紫舌比例达48.89%,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达78.23%,而对照组青紫舌20%,舌下络脉紫暗怒张30.59%,差异显著(P

3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色变化与临床的研究

唐辰龙等[5]分析100例原发性肝癌,发现舌质正常者单纯型、1期相对比较多,肝功能状况相对比较好,大体病理类型以单个结节者相对较多,合并肝硬化程度相对较轻或无,因而获得手术切除者亦相对较多,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Ⅲ期病人舌瘀者较I期高达一倍以上,为43.5%,病情比较重,预后比较差。肝癌患者红、瘀舌主要反应肝硬化之有无和轻重,以及肝癌的轻重。唐氏的研究与冯小灵的研究结果相似,冯小灵[6]对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舌质由淡红转为暗红、绛红。李乃民[7]通过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0例其他肝胆疾病患者的舌象对照观察,认为肝癌患者主要以舌边两侧(即中医舌诊的肝胆区)青紫和绛紫为多,并结合舌瘀斑瘀点及条文状隆起物及静脉迂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朴万山等[8]对7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与119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舌象观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有56例(76.7%)出现青紫舌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而消化道溃疡只有15例(12.6%)青紫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质变化明显高于消化道溃疡,提示舌象的观察对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苔变化与临床的研究

陈泽霖等[9]观察1,046例肿瘤病人的舌苔,其中四分之一肝癌患者为薄黄苔,白腻苔13.5%,而胃癌、食道癌患者中白腻苔比例达到或超过20%,黄腻苔10%。中医认为厚腻苔是水湿痰饮停滞的象征,腻苔提示湿邪内蕴,脾不运化。因此,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水湿痰饮是重要的病理因素。这与以下三位专家所观察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王济民等[10]观察到腻苔以肝癌最高为57. 35%。施边镇等[11]观察301例癌症患者,腻苔以食管贲门癌、肝癌出现比例偏高(分别为40.0%、46.2% ),韦金育等[12]分析临床所见肿瘤病人,其中黄苔占60. 8%,黄腻苔占19. 2%,主要见于消化道癌症病人,或兼有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推断是由于肿瘤病人伴有发热感染,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引起舌的丝状增生,角化增加,细胞浸润及细胞增多所造成。

5讨论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各位专家学者都从多方面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变化规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也发现了一些较为客观的规律,这对中医药领域研究肿瘤舌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法之一,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变化虽然是全身病理表现的一部分,但舌象对疾病的表现敏感,观察方便。消化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浸润力强、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且对化疗耐药,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此时,中医中药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舌诊检查是对中医药治疗起着指导作用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从整体角度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异常率很高,最常见的为舌下络脉紫暗与怒张、肝癌患者肝瘿线的出现、以及舌色紫暗、舌有瘀斑瘀点、舌苔可见黄苔腻苔等方面。在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观察手段原始,难免存在主观性、研究方法简单、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动物实验薄弱等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应用于临床研究,数码相机拍摄舌图制作ICC文件使得舌图更加客观的被存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PHOTOSHOP的应用使临床医生更加客观准确的观察和记录,数据库的应用将存储上亿张舌图信息等等。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观察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且对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更加客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童国,黄永融,原发性肝癌舌诊特殊征的发现[J],福建中医,1962;(7):7(227).

[2]王榕平,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2):734-735.

[3]刘庆,岳小强,任荣政,等 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175-177[7].

[4]向荣,上消化道癌症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5;26(12).

[5]唐辰龙,中医舌象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联系[J],新医药学杂志,1978;(7):33-35.

[6]冯小灵,聂玉萍,等,128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舌象关系分析[J],江苏中医,1991;12(1):41-42.

[7] 李乃民,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象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03).

[8]朴万山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与舌象关系[J],黑龙江中医药,1994;6.

[9] 陈泽霖等,1, 046例肿瘤病人舌象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 ( 2 ):81-82.

[10] 王济民等,12, 448例癌症患者舌象临床观察[J],肿瘤,1987;7 ( 3 ):129-130.

[11] 施边镇等,301例常见深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比较[J],山西中医,1989;5(2):31.

[12] 韦金育,120例癌症病人的舌象观察[J],广西中医药,1978;10 ( 3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