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的课程化实践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的课程化实践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课程角度研究、实施中学共青团、少先队教育活动,实现团队活动系列化、规范化,使团队干部的工作实现专业化、科学化,使团队活动向课程化迈进。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团队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更好的适应时代与学生的需要,这是中学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老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让团队组织成为学校德育中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重要力量,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对团队活动进行课程化开发与研究。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已经成为了高三年级德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团委的品牌活动,对“18岁成人仪式”的课程实践研究给予我们全新的思考。

一、课程化研究的必要性

团队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组织灵活,丰富多彩等特点,在多年的团队活动实践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团队活动的现状,还存在德育效果低,团员学生认可度低的问题,往往追求形式的轰轰烈烈,活动进程与活动目标之间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设计与内在联系还不够到位。

“18岁成人仪式”作为学校对高三年级教育的重要一课,其内容、形式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地研究,按照学校课程进行设置与管理,使其教育内容形成科学体系,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拓展和提高,使团队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地凸显出来。

二、课程化规范管理的相关要求

课程的内涵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经验性的计划。”其中的经验性计划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式、自我评价、以课程标准为标准的学业评价与教师教学评价等。从广义上讲,团队活动应该是一门课程,应该如课程般进行开发与管理。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参考等。从教学实践上看,需要老师在组织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特点与需要,了解教材要求与内容,集体备课,教学之后,还需要反思,接受同学与同事的建议与反馈。

团队活动,借鉴学科课程是有必要的。作为教育形式,团队活动与学科课程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如:活动前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手段形式的选择,过程与细节的考虑,程序的把握,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后的反思与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对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每一个团队活动既是独立的,又是整个教育活动系列中的一个环节,与学校的德育有机整合,成为德育整体的一部分。将学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按教育内容和目标不同,借鉴课程的形式开展,能够具有更好的效果。

三、课程化实践

本文就选取高三年级“18岁成人仪式“为主,展开团队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

1 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目标)

(1)组织机构(备课组)。由团委牵头,与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骨干学生干部组成备课小组,对成人仪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程序安排等进行集体备课。

(2)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备学生)。高三年级的同学已经或者将要步入18岁。18岁是一个青年人从法律上成为成年人的开始。而步入18岁的学生,真正的懂得了承担责任,回报家人,立志成材吗?很多同学没有深入思考。这时的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学业成绩和高考,而18岁意味着什么也是他们需要明白的,有必要成为教育的切入点。“18岁成人仪式”立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

(3)制订活动的教育目标。正是基于上面的分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教育的需要,确定好活动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我们在活动中确立的主题和目标有:

主题:感恩、理想、责任;

责任与成材;

我与祖国共成长

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成人意识:

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之心;

让学生懂得爱惜生命、珍重生命;

“高三最苦,高三最美”,激发学生的生

活热情与学习动力。

并将其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以行动回报亲人与社会。

2 选择好方式,程序紧凑严密

(1)极力营造既庄重又欢快的气氛,体现出青春活力。教育的情景设置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活动的环境是让学生从情感融入教育主题的潜在内容。每次仪式前,我们都会把校园装扮起来,用气球和鲜花扎一个大的拱门,命名为“成人门”,学生们都依次跨进成人门,标志着从此长大成人了。

(2)学生都穿着礼服,老师、家长均穿正装,在成人门的两侧欢迎着学生们,并递上给他们的礼物――“家长信”“成人卡”。

(3)使用多媒体手段,并且借助于音乐烘托现场气氛。学生走进会场,音乐响起。老师献词,学生感言,家长祝词均配以音乐。学生们表演各种节目,使得现场氛围活跃而轻松。

(4)强调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突破。

重点: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与学习动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或人意识。

重点突破――

用多媒体播放配乐短片,回顾学生成长历程,回放学生们在高中生活的精彩瞬间,让学生融于音乐与画面的视听冲击中。短片的内容是各班同学们的照片,反映学生们从婴幼儿到儿童、少年、青年的成长过程,让大家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感悟生命的历程。老师、父母、学生共同参与,真情表达,形成真情互动。特别是学生现场阅读家长的信,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刚刚步入成人门槛的高三学生们认真地读着父母的来信,一位女生在读信的过程中,悄悄地用手擦去眼泪,她说,妈妈已经用对待大人的语气和自己交流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时,活动推向高潮。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以亲情感动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以激情感染学生。

难点突破――

成人宣誓。通过庄严的宣誓仪式,让学生情感与理性相融,感受到自己肩负着对社会、国家与民族的重任。誓词:

捍卫神圣宪法,维护法律尊严。

享受青年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人民幸福为先,国家利益至上。

热心社会公益,无愧祖国养育。

勤勉奋发有为,不负人民厚望。

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

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

在仪式中安排“18岁的畅想”,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展望未来、树立理想。在仪式最后,以全体高唱《18岁的天空》等歌曲为结尾,将对生命的理解、对父母的恩情、对社会的责任融入歌声中,升华学生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四、课程化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仪式上,很多学生看到家长给自己的信时都流下了眼泪,这种感受是真实的,这就是活动成功的一个标志。老师们反映,不少同学在仪式后,更加自觉地参加高考的冲刺,“18岁成人仪式”起到了高考前的动员誓师会的作用;家长们感到:这个仪式太好了,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

“18岁成人仪式”的课程化实践研究,折射出了团队活动的生命力。从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从课程角度打造团队活动,注重活动细节的设计,以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为突破口,就能够使团队活动教育价值最大化,也能够促使团队活动从经验层面向课程科学化层面迈进,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