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迷幻的影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迷幻的影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没有一种叫英伦XX的东西?如果有,它又是什么模样的?

这要从1960年代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英国拍摄的《放大》(Blow Up)说起。这部电影最著名之处是忠实地记录了1960年代的英国,那是一个被称为Swinging London的年代——大麻、摇滚、嬉皮士、享乐至上、性解放,那个世界充满了浮夸的色彩,衣着大红大紫,人们脸上充满了骄傲和矫饰,不问世事、享乐至上。大概从那时开始,伦敦的年轻人被打上了这样的标签:颓废但不失优雅,浮夸华丽。

今天我们对英国电影、音乐文化的印象,大抵也源于此。它的电影工业夹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少了欧洲电影的晦涩,也不像美国大片那样只求感官快慰,但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形式感,不拘一格——《猜火车》的男女主角们可以一边在毒海浮沉,一边一本正经地谈007电影的好与坏;希区柯克的男主角困窘之时还不忘自嘲一把。所谓的英伦风大概如此:不守规则,像“摇摆乐”(Swing)那样摇摆。它的音乐工业更是如此,无论是英伦摇滚也好,英伦电子也好,你都可以从中嗅出那种满溢的自由主义气息。

早在几十年前,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就已经几乎同步地轻易获得这些舶来品。相比受日本影响较深的主流流行乐坛,香港的地下独立乐坛更深地受着英国流行乐的浸润。从早期打band崛起的许冠杰、泰迪罗宾,到中期的达明一派、Beyond,再到如今人才济济的“人山人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the Beatles、Led Zeppelin、David Bowie、Pet Shop Boys等等的身影。可以说,香港的地下独立乐坛紧跟着英国流行乐的步伐。20年前的内地,最早受摇滚乐启蒙的一代人都是听着打口磁带和打口CD长大的。而这正是Britpop大行其道的时期。淘到Radiohead、Suede、Blur、Oasis等乐队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是如今无论拥有多少G的mp3都比不上的幸福感。Britpop不只描写了英国年轻一代的感情和生活,甚至为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乐迷建构了新的精神环境。当年那些卖打口和听打口的年轻人,有的如今已成为中国乐坛的中坚音乐人和乐评人。

豆瓣友们许多喜欢英伦文化,迷恋英国电影中那种优雅、随性的小清新,他们把《猜火车》中那群在街头无目的狂奔的雅痞引为偶像。而中国新生代导演中,宁浩成名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塞车》机关算尽的机灵劲,和盖·里奇的黑形似神似。也许在欧美夹击之下的中国电影要谋求出路,和英国电影也有同病相怜之处。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有一年蔡康永主持金马奖,以一身插满羽毛的黑色西装,头戴个大鸟笼的装扮“惊”艳登场,这个造型是为向希区柯克的《群鸟》致敬;而彭浩翔则在《志明与春娇》前面还来了一段惊悚序幕来表达对希区柯克的敬仰之心。这位出身于一间伦敦蔬果店的孩子从小怕黑,长大后用电影表达了他内心的阴暗与恐惧。二战后他移居美国,将英国电影中那种处变不惊、敢于自嘲的绅士风度带到了美国,从此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中国观众最熟知他的大概是《后窗》《蝴蝶梦》等片,在百废待兴的1970年代末,他迅速红遍全国,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盖·里奇

2006年德国世界杯1/4决赛前夕,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意外地点燃了平淡的影市,单靠口碑就取得逾2000万票房,导演宁浩一炮而红。中国影迷眼睛贼亮,指出《石头》和英国导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风格如出一辙:格局不大,故事情节通过环环相扣、击鼓传花式精巧编排推动,将小人物的窘况暴露无遗。对白则充满了英伦雅痞的味道,貌似一本正经却棉里藏针。宁浩没有公开表示过他有否参考过盖·里奇的电影,不过对于中国影迷来说,没看过盖·里奇几乎不算看过当代英国电影。现在盖·里奇有两个标签,一个是麦当娜前夫,另一个是卖座导演,今年他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连拍两集,颇有沉寂多年咸鱼翻生的味道。

斯坦利·库布里克

在香港商业旺地油麻地有一家内地文艺青年必去朝圣的小书店Kubrick,当香港书店纷纷关门或转移楼上,它至今依然能坚守商业中心地带。正如它的名字来自20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库布里克——它卖的书走的也是曲高和寡的小众路线。库布里克是离经叛道坚守自我的符号,他在美国出生、成名,因为厌恶好莱坞的限制,1960年代移居伦敦并长居此地,他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光都献给了英国,他最好的作品也几乎都是在英国完成。他改编自英国文学的《发条橙》《巴里·林登》气质上和英国人那种不疾不徐、骨子里却又充满反叛的精神如此契合。

丹尼·鲍尔

本届伦敦奥运开幕式总导演一职就落在他身上,这一点并没让他的影迷意外。自1990年代出道以来,他作品不多,但部部精彩,1995年的《浅坟》及后来的《猜火车》让他获得了最早一批观众。2008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使他在奥斯卡上获最佳影片等大奖,让英国影人扬眉吐气。他的电影特别注重形式感,叙事不拘一格,但底子里仍是英式的绅士风度。中国影迷特别推崇《猜火车》,狂乱的青春,在影片里他们仿佛看到了迷惘的自身。

007

007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天生就是为满足男人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年轻、帅气、神勇,富有冒险精神的特务,身边美女如走马灯轮换。难怪乎总有女权主义者站出来抗议。它是百分百英国制造:英国人原著,人物设定为军情六处间谍。改编成电影之后,从第一任肖恩·康纳利、皮尔斯布鲁斯南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历任主演都有英国背景。它符合中国人甚至世人的想象:像绅士那样优雅地暴力。

凯特·温丝莱特

2012年春天,3D版《泰坦尼克号》在时隔14年后再度登陆中国,短短两个月内,这部旧片竟卷走了近10亿票房。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观众最熟知的英国女演员,大众热议她的露胸镜头为何被删剪,影迷们则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岁月的变迁。尽管成为亿万票房女主角,但她并未因此而滥接滥演,相反一直选择一些低成本独立制作,和她名字挂上关系的都是一些文艺片大师的名字:李安、简·坎皮恩、史蒂文·索德伯格。她后来甚至嫁给了以《美国丽人》一鸣惊人的萨姆·门德斯,绝对是女文青的典范。

英剧

网上流传这么一条鄙视链:“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剧的,看日剧的瞧不起看韩剧的”……尽管难免武断和片面,但多少反映了英剧粉的优越感。英剧既吸取了美剧考究的节奏感,也有日剧特别是大河剧稳重严谨的叙事结构,但更重要的是,喜欢韩剧的是师奶,喜欢美剧的是屌丝,喜欢英剧才是中产的象征。因此,这两年《唐顿庄园》《新福尔摩斯》《黑镜》等造就了一大批英剧粉丝。其中BBC名著改编系列则最为国人熟知,199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细腻、含蓄、深邃,光影之间你仿佛已进阶英国贵族。

莎拉·布莱曼

说她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英国女歌手一点不为过,时至今日,标榜有中产品位的五星级酒店大堂、西餐厅、酒廊都会用她飘逸的高音作为背景音乐,正如你躲得过Kenny G也躲不过布莱曼。她数度来华演出,上届北京奥运她就和刘欢共同演唱了一曲《你和我》,这些皆可见证她在中国的影响力。

Elton John

1997年戴安娜因车祸离世,她的密友之一Elton John在葬礼上为她吟唱一曲《风中之烛》,素白钢琴、深情醇厚的歌声,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认识这位流行音乐史巨星的开始。事实上这位伦敦歌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名成利就,成为“史上最成功的艺人”之一,仅次于披头士和麦当娜。当然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除了他的音乐,还有他考究的造型、服饰,他的同行如此评价他:“更像一个出身罗马贵族的明星。”

David Bowie

单人匹马就可以和the Beatles、Queen(皇后合唱团)并列英国20世纪最重要摇滚明星,Bowie的风格横跨了华丽摇滚、电子乐、灵魂乐等等,并总是引领潮流。在华人地区,Beyond就是因为酷爱Bowie所以走上了音乐道路。其未来派电气化摇滚歌曲与氛围音乐实验乐章更是影响了“人山人海”的几位作曲家。他还唱过一首自己作曲、林夕作词的中文歌——《刹那天地》。

英伦摇滚

所谓Britpop,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1960年披头士的青春萌动,1965年Pink Floyd的迷幻摇摆,70年代的变色龙David Bowie雌雄莫辨的舞台形象……它融合了典型吉他流行风格与独立音乐风格,当时被称为 “新迷幻音乐”,及至90年代的Suede乐队将其推向巅峰,以鲜明的流行吉他和颓靡色彩迅速征服了英伦三岛。直至其后90年代末被英伦电子分流,其声势已大不如前。不过时至今日,英伦摇滚还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像周杰伦大部分专辑里都有其影子(如《一路向北》)。什么是英伦摇滚?优雅干净的节奏吉他,或颓废,或华丽,淡化了批判色彩,多了个人的自叹自道。

George Michael

前“Wham!”组合的成员。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西方摇滚乐队,“Wham!” 1985年在北京工体和广州越秀山举行了两场演唱会并拍下了纪录片《威猛在中国—天外有天》(Wham! in China: Foreign Skies),这改变了大陆流行音乐史,从此,宽垫肩的蝙蝠衫、喇叭裤、disco开始在大陆流行。而纪录片也成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影像文献。当乐队在台上甩起胳膊扭动臀部的时候,台下的大部分听众是面无表情甚至连抖抖腿打拍都没有——那种违和感是如今pogo摇头的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

the Cranberries

可能很多人知道the Cranberries是因为春哥翻唱过他们的《Zombie》。其大部分清新脱俗的作品和“小红莓”这个甜美的名字还是很相称的。对于大部分中国乐迷来说,他们是英伦摇滚的入门。对于中国流行乐来说,他们更可能是一剂催熟剂,让华语流行音乐从此多了很多欧美元素,从王菲到范晓萱,都有着主唱Dolores声音表情强烈的影子。

Pink Floyd

作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他们的每一张专辑封面都是艺术品。摇滚史上有两大历史性、标志性的飞行物,一是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二是Pink Floyd那只飘在泰晤士河边发电厂上空的粉红猪。专辑《The Wall》体现了摇滚精神的其中两个要义:批判和反战。众人都知道Pink Floyd给中国摇滚乐带来的深刻影响,却不知他们也在中国文化中吸取过养分,他们的歌里,也有不少直接取自唐诗的字句,比如“一寸相思一寸灰”。

Pet Shop Boys

黄耀明最喜爱的组合之一,他深受这支乐队的流行、电子乐风的影响,还曾在1993年的演唱会翻唱过他们的歌《Rent》。Pet Shop Boys曾两次到香港巡演。两个成员其中一个已出柜,另一个闭口不提,但外界都认为他们是一对同性恋情侣。今年,黄耀明也公开出柜了。如果你没听过苏联国歌,可以听听他们的代表作《Go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