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议电影《威尼斯商人》的悲剧特征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议电影《威尼斯商人》的悲剧特征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原著中,《威尼斯商人》通常是以喜剧面貌被世人认知的,然而在2004年,Michael Radford 导演的这部《威尼斯商人》中,由于叙述角度的转换,这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悲剧,借助电影风格的巧妙运用, Al Pacino 饰演的夏洛克,将时代背景下处于社会底层、空有钱财却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悲悯色彩的角色。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电影风格;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悲剧

百度百科将喜剧定义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鲁迅先生对喜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从原著角度分析,《威尼斯商人》中,恶人夏洛克得到了应有的惩治,有情人终成眷属,友情被进一步加深,这是一部十分明显的喜剧作品。然而,事无绝对。一旦叙述角度转换,以商人夏洛克自身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最终结果来看,他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犹太商人、女儿带走他的钱财与别人私奔,为了保住自己仅剩一半的财产,这位已经孤苦无依的老人还必须放弃自己犹太教的身份,而改入基督教。从这个角度来看,《威尼斯商人》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引起了观众的悲愤与思考,属于如假包换的悲剧。

一、电影风格元素的运用为整部电影渲染了强烈的悲剧气氛

通过对电影镜头有意识的控制以及科学的剪辑,一部影片的总体风格得到了最初的形态,在电影版《威尼斯商人》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导演通过对音效、取景、照明、布景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将影片的悲剧氛围营造得十分明显。

(一)音乐元素的有意识选择

本片中所用的歌曲以及配乐,均由音乐才女Jocelyn Pook创作,她将阴郁厚重的大气制作和巴洛克风格有意识进行融合统一,并用直击人心的强烈艺术美感和压抑之情渲染得入木三分。“Ghet to”作为片头曲,用低沉浓厚的风格,逐渐进入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新西兰知名女歌手Hayley Westenra用天籁、干净的嗓音将片尾曲“Bridal Ballad”,演绎得深远忧伤。《威尼斯商人》通过对片头、片尾音乐的有意识选择,为影片加入了浓郁的悲剧情绪。

(二)对于影片取景的合理选择

原著中,《威尼斯商人》涉及威尼斯的街区、商人夏洛克的住所、法庭三处场景,在影片中,故事所设定的画面集中在犹太人生活区、市场、威尼斯街道、夏洛克的住所、安东尼奥以及巴萨尼奥的家、运河、法庭等部分,在这些影片场景的具体拍摄过程中,导演有意识地选择夜晚以及昏暗的室内作为拍摄的自然环境:夏洛克女儿私奔是在晚上、其失魂落魄的颓废状态是在大雨滂沱的街道、法庭审判设置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本片拍摄过程中使用到了众多黑色背景,朦胧、阴暗、混乱的取景,为本片设定了一层抹不去的悲剧氛围。剧中,夏洛克通常是以孤独、迷茫的状态下在昏暗、压抑的环境中出现的,这也从侧面增加了观众对其同情、悲悯。

二、时代背景的刻意突出为影片的悲剧氛围打下了鲜明的烙印

观众们对Al Pacino这一版的《威尼斯商人》,产生普遍的悲剧认可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演Michael Radford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时代背景叙述,这是原著并没有的地方。在影片中,《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16世纪犹太教和基督教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在得到罗马帝国的认可,并奉为国教后,对于同源的犹太教的迫害就变得更加疯狂和合法了。夏洛克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苦苦挣扎着:犹太人只可以居住在国家制定的地方,白天不能随便出入公共场合,如果要出来,一定要头戴红色小帽,以示于和基督教徒的区别;其次犹太人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有一间属于你自己的屋子,所以犹太人惟一拥有的就是钱币。大量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造就了他们在金钱上的锱铢必较,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惟一能做的便是用金钱增加自己的生存砝码。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群基督教徒在叫嚣要将犹太教人赶尽杀绝,然后本片的主角安东尼奥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啐了夏洛克一口,似乎这样做是一种光荣,夏洛克没有辩解什么,只是低下头,用衣袖拭去唾液。主人公还不知道谈话内容的时候便对一个犹太人露出“你也配和我说话”的鄙夷的眼神(这个情节在原著中也有交代)。既然犹太人在您高贵的心中是如此的不堪,最后又何苦向他们开口借钱,所以剧中夏洛克指责安东尼奥时,他所用的语言,无不体现着自己的切身之痛:“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 ……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现在是您来向我求助了,您说,夏洛克,我们要几个钱 ……您把唾沫吐在我的胡子上,用您的脚踢我,我应该怎样对您说呢?……我应不应该弯下身子,恭恭敬敬地说,“好先生,您在上星期三用唾沫吐在我身上;有一天您用脚踢我;还有一天您骂我狗;为了报答您这许多恩典,所以我应该借给您这么些钱吗?”

这并不是我们在原著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那个冷酷无情、凶狠残忍的奸商,他只是一个备受不公正待遇的花甲老人,他处处受排挤,被唾唾沫,出门就要戴上红帽子,以表明犹太身份、女儿跟人私奔,为了保住自己仅剩一半的财产,这位已经孤苦无依的老人还必须放弃自己犹太教的身份,而改入基督教。如此的时代背景交代,夏洛克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刻薄,但却并不尖酸。

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将夏洛克的悲剧人生演绎得入木三分

除却影片在背景音乐的选用以及对故事时代背景的详细交代,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悲剧特征模型外,2004 年迈克尔・雷德福版电影《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能够将夏洛克在这一原著中自私贪婪、卑鄙滑稽的反面角色转换为一个严肃的让人深深同情的不幸的父亲和不幸的异教徒。该剧悲剧色彩的充分展现还得益于对演员的慎重选择以及演员自身对角色的入木三分的诠释。

(一)对于剧中主演的慎重选择

在电影界研究中处于泰斗地位的理查德・莫尔特比曾经对演员角色如此总结:他认为,在观众的意识里,电影演员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结合自身形象以及表演的角色的统一体,因此,在对于演员的选择上,Michael Radford导演经过综合考察,决定选择Al Pacino出演夏洛克这一角色,理由如下:

Al Pacino在《闻香识女人》中成功塑造了弗兰克中校这一曾经自信满满、风度翩翩最终双目失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悲情老人,将片中的苍凉、忧郁之感体现无遗;在《教父》中,其饰演的麦克・科来昂,形象地诠释了这位黑帮教父由理智、聪慧、大气沦为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女儿都无法保护的孑然一身。导演认为其“邪气里带着三分正气,正气里又带着三分邪气”已经成为影迷心中的一大标签,而这一形象与《威尼斯商人》可悲可恨、亦正亦邪的形象十分吻合。同时,这样的角色选择不仅会给Al Pacino本人带来演技挑战,本片的片尾,夏洛克失魂落魄、一无所有的形象也必将唤起观众们对其饰演《教父》中,麦克・科来昂面对女儿被枪杀,难以抑制的悲泣的画面叠加在一起,增加影片悲剧色彩的同时,对于票房收入也必将有一定的推动。

(二)Al Pacino对于夏洛克形象的成功塑造

莎士比亚原著中,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可悲、残酷的势利小人,然而在2004年版的《威尼斯商人》中,Al Pacino更注重于对这一角色复杂内心的刻画:既希望赢得基督教徒的认可又难掩内心对其怨恨之情以及一心忠诚信仰着犹太教但为了生命又不得不改投基督教门下。Al Pacino着重塑造的是一个不甘心命运安排、努力挣扎但却最终什么都没有的可悲小人物。

影片中,Al Pacino在塑造夏洛克刚开始对安东尼奥示好,并希望与其友好和睦共存,但却遭遇嫌弃的这一幕时,用急切、善意然而却并不坚定的语气表现,这给予观众一种卑微但却包含商人精明算计的印象;在受尽世人冷眼,女儿又带着他的钱财跟人私奔后,Al Pacino更是将其众叛亲离而引发的孤苦、忧伤、愤怒,展现得一览无遗。夏洛克对于安东尼奥的报复,是剧作中将其定义为势利小人的关键,然而在Al Pacino的塑造下,这所谓的报复,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当安东尼奥的朋友处于不满质问他为什么报复、这对他有什么有利影响时,他理直气壮地答道:“他羞辱了我,嘲笑我的损失、讥讽我的收入、斥责我的民族、阻扰我的生意、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犹太人的身份!”Al Pacino用激愤的语气、严肃的面部语言将一位饱含委屈的犹太商人进行了真实的人生不满控诉;在法庭审判结束后,夏洛克自己必须改变自己的信仰,此时,Al Pacino无助地坐在地上,紧紧护住胸前的犹太教标志,鲍西亚问他愿意么?他只能用卑微的语言,虚弱答道:愿意。这将一位不知所措、精神世界完全倒塌的孤苦老人形象所造得十分传神。

四、结 语

了解一个人的禀性,不应该单看其做了什么,更应该从环境、社会经历、社会地位等方面综合考察,在影片《威尼斯商人》中,导演通过对夏洛克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全方位描写,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刻薄但却并不卑鄙的商人形象,颠覆了原著中的奸商定位,通过对本片的综合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全面了解人物塑造,更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评判做出更加科学的决断。

[参考文献]

[1] 陈.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 殷新红.立体的高利贷者的形象――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J].职教论坛,2011(35).

[3] 吴旭凌.《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浅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9).

[4] 李伟民.从单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研究在中国[J].外语研究,2009(05).

[5] 陈建,许丽俏.论《威尼斯商人》的悖论叙事[J].小说评论,2011(S1).

[6] 李巧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色彩[J].消费导刊,2010(04).

[7] 王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8] 王洁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中人物思维模式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作者简介] 吴晓凤(1981― ),女,湖北黄冈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