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作楫、徐德亮、阿龙 说端午、忆过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作楫:让人们多了解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
说到端午节,很多人都认为无非就是吃吃粽子、划划龙舟,端午节因此被当成了“粽子节”,其实它的文化内涵很丰富。民俗专家王作楫说,端午节属于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完善了很多吉祥文化。
“端午节不仅限于吃粽子,就是对粽子,大家了解得也不深、不透,更何况其他呢?”王作楫介绍说,粽子的种类五花八门,各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寓意。总体来说,粽子分为三大类:药粽、南粽和北粽。药粽是用菖蒲和茭白的叶子加上江米、中草药包成的,有种药香味儿,能提神、醒脑,对强体健身、养生保健有一定的作用;南方的粽子是荤粽,用竹叶包裹,里面有鲜肉或火腿、香肠、当黄等,肉香夹杂着竹叶香;北方的粽子是用苇叶包的,江米里放入小枣、红豆等。放几颗小枣也有讲究,两颗枣的叫夫妻粽、连理粽、爱情粽;3颗枣的叫三星高照;4颗枣叫四季平安;最多放5颗枣,寓意五子登科。
王作楫说,其他传统节日的主题多是团圆或者敬老,而端午节的特点是辟邪、躲灾、求福、迎吉、纳祥。“这可与封建迷信不沾边。”王作楫解释,因为端午节有恶月恶日之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跳江的,伍子胥也在这一天被抛入钱塘江淹死了,曹娥跳江救父而死同样是在这一天……为了纪念这些贤臣名将、爱国主义诗人、孝子孝女,古人就把这天作为一个节日,并列为恶月恶日。还有一个原因,端午过后就是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疾病也跟着而来……因此说它是恶月恶日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王作楫说,端午节有众多禁忌,而老百姓对这些禁忌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办法,避免疾病侵犯蔓延。比如插艾蒿、挂菖蒲,艾、菖蒲都属于中草药,把它们悬挂起来或者做成香包挂在身上、放在床上,可以驱虫。
与恶月恶日相关的习俗还有结五色丝、缠彩粽、剪葫芦花、龙舟竞渡等。“现在我们所说的锦标赛就来自于龙舟竞渡。”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准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这就是夺锦标的由来。
端午节不仅有辟邪的习俗,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两件事:吃和玩。王作楫介绍,吃包括品五食:粽子、莲花藕、黑桑葚、白桑葚和樱桃。吃藕是指不能忘记远方的亲人;樱桃是吉祥食物;黑桑葚、白桑葚象征苍蝇、蛆等虫子,让孩子吃桑葚就寓意一夏天不会吃到脏东西,也不会拉肚子,得痢疾、肠炎。吃五食之外,还要品五黄: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酒(王作楫提醒大家用雄黄泡出来的酒不要喝,因为雄黄是毒性的;雄黄泡酒是用来点孩子的额头、耳朵眼以驱逐虫子)。此外还吃十二红,即带红颜色的食物。“把食文化打造出来,大家会更感兴趣。”
端午到底该玩什么?“最主要的是斗草,老人、小孩都玩。”王作楫介绍,斗草分武斗、文斗,武斗就是拔根儿;文斗就是对对联,“比如你采了鸡冠花,来跟我斗,我就想办法采一枝狗尾草。关于斗草,《红楼梦》里有详细的描写。”其他玩的种类还有放风筝、蹴鞠、拔河等。“小时候,我们玩的花样可多了,除了前面说到的,还有扎癞蛤蟆、做蛤蟆墨,收五毒,和女孩们一起去掐石榴花……”王作楫表示,也因此在他的儿时记忆中过节非常好玩,终生难忘。
“21日直播时,我会给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和习俗,还有端午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包括饮食文化、娱乐文化,重点是围绕北京精神来做介绍。”在王作揖看来,端午节与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紧密相连,我们所讲的端午5个代表人物中的屈原、私瑾,一位是爱国诗人,一位是爱国英雄。而现代过端午的确需要创新。王作揖参与策划了北京电台的这次端午直播,他说这种宣传特别好,让年轻人多了解,他们才会感兴趣、才会喜欢。
徐德亮:端午节别忘了看望老师和长辈
在“文化端午”特别直播中,徐德亮除了说还要表演,把节目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成一段数来宝,“数来宝现在已经很少能听到了,我会用原来的形式,北京话,有点土,但说得很清楚,中间换辙。”节目中,听众将欣赏到5类传统戏曲曲艺艺术,其中包括徐德亮的师傅、76岁的老艺术家章学楷先生表演的联珠快书,徐德亮将联珠快书比喻为“200年前流行歌曲里的劲唱,旋律非常强”,他说这种濒临失传的艺术太吃功夫了,听到的人都喜欢。
“端午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可惜这几十年大家不太重视。现在有假期了,人们能有时间关注、参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电台做这种大型直播节目,一方面是希望大家高兴、乐和,另一方面也是在传承文化。”
徐德亮说,过去人们最讲究过五月节、八月节、春节,现在大家最重视过春节;其他两个节,八月节吃月饼、看月亮,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更大一点,对端午节,年轻人不太重视,其实除了吃粽子,可干的事儿多了。
“重拾传统文化太有必要了。”徐德亮感慨地说,现在生活速度加快,人们多生活在钢筋水泥里,很多人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尤其是年轻人、孩子们,什么时候虫子开始多了,青蛙开始叫了,蝎里虎子满墙爬了,都不知道了。而插艾蒿、吃五毒饼等传统习俗,能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徐德亮提示白领和孩子们,在端午假期里从办公室、教室里走出来,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观察自然、倾听自然,“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回忆小时候的端午节,徐德亮说,每到农历五月,他的妈妈就会从天坛公园拿回一把把晒干了的香草,挂到屋里,“那种香味儿经久不散,还起到驱逐蚊蝇虫子的效果。”徐德亮说,了解、传承传统习俗,对他学习古典文化有帮助。
徐德亮说,过端午节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望老师。“过去人们很重视三节两寿,每逢过节,一定要去老师家串门儿,就像春节要回家一样。”他提醒大家,端午节别忘了去看看自己的老师、领导还有长辈们。
“现在传统文化太缺失了,应该抓紧抢救。”徐德亮直言,现在年轻人对很多传统文化不了解,相比较来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这不能赖孩子们,像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甚至50多岁的人都还不知道呢,怎么能怪90后们不知道艾蒿、香草、兰芷,不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区别呢?媒体应该多宣传,让孩子们从小有这个氛围,长大以后就有兴趣了。”
阿龙:要让传统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拉上关系
80后主持人阿龙是北京人,谦称属于“绝对的北京市井平民”,说自己是个“复古的、喜欢历史文化的年轻人”。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阿龙毫不讳言道,“与自己没关系的东西,人们不需要了解。因此,想把传统的东西恢复起来,就要让它跟老百姓的生活搭上桥、有关系。”
阿龙介绍,之前他曾为北京电视台别的栏目录制过端午节目,当时他出了一个点子,让工作人员去同仁堂买一种中草药佩兰,然后装在小布包里,挂在身上。“很多人不知道佩兰这味药材,更不了解古人把它放在香囊里佩戴在身上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如果大家也做这样—个香包戴在身上,就会一辈子忘不了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阿龙说,直播节目中,在介绍端午文化的同时,他更想告诉大家过端午节时可以到哪儿吃、哪儿玩,在哪儿能买到与端午有关的东西。
对于儿时的端午记忆,阿龙坦言与同龄^都差不多,比现在的孩子的记忆更有人味儿。“我小时候吃过半条胡同的粽子。那时候每家都拿大锅蒸粽子,其实自家人吃不了,蒸那么多是为让别人家也尝一尝,我们家也会这样,会收到邻居的半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