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墙”而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这是高中美术设计模块环境设计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对于建筑应有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建筑与人”“环境与人”等问题。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能谈到有关建筑的课题许多美术教师会望而生畏,觉得内容会很难处理,如果只谈建筑的艺术形象难免留于空泛,深入讨论建筑环境设计的元素则会局限于自身对于建筑环境设计的了解。好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环境艺术”这一视角,这样,我们在高中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处理上提供了一个取向,在普及与专业化上有一种平衡,而赋予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以更多的人文和情感色彩。这也是符合高中美术教育的特征的。
我曾经看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的一篇讲义《建筑不是房子》。一看讲义的题目就很吸引人,作者深入浅出地从我们身边的例子出发讲述了有关建筑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纠正了我们对于建筑的一些认识:“房子”仅仅是功用性的,它满足的仅是人们的实用价值;而“建筑”则不同,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建筑表达了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和思考。它综合了实用、审美、心理、科学、传统习惯甚至。所以建筑不是房子。反观本课的教材,我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材由“墙”而起,循序渐进地讲述了建筑的结构、功能、风格形式等基本知识,很好的让学生从建筑环境设计的最基本元素和对构成环境艺术各种要素的了解中理解环境与人、建筑与人的关系,进而产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和思考:建筑不是单纯的“房子”。
根据教材的容量和梯度考虑本课可通过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可侧重建立学生对建筑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培养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兴趣。第二课时可适当深入建筑环境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构成环境艺术各种要素的学习。本例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可分为三个角度来论述建筑是一种环境的艺术: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建筑是文化现象、建筑是科学。狭义的讲,建筑就是一种人工的环境,它考虑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关联。各种柱和面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本课所谈的“墙”,它们在“需要”中形成整体的和谐,既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又要依据不同的功能体现出其固有特征。许多经典建筑中,环境、结构与造型都符合一些客观的形式法则,因而能使人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在建筑艺术中,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在于比例尺度和节奏韵律。不同的建筑风格是民族精神、文化特质、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时代特征、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综合的结果。
【学生分析】
在《设计》模块的学习中,视觉传达设计等单元由于是学生高中以前就广泛接触过而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相反,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却表现出较大的关注。这可能是年轻人对较陌生的领域的好奇,或者是他们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放眼我们的城市,似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建筑工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建筑出现。琳琅满目的建筑形象,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近年来,境外建筑师在中国实践了许多作品,如水立方、鸟巢、央视主播大楼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荟萃,这些建筑样式前卫,有点甚至颠覆了我们对于建筑的普遍认识。社会上对此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无疑,这些建筑的出现肯定是改变了我们对于建筑的看法,也提升了大众对于建筑的关注。这些建筑也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时尚地标。这无疑也影响着我们年轻的高中生。
另外,作为有社会责任、文化担当的当代青年,对于像环境艺术设计的了解、正确认识、并有相当的审美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本课第一课时将把对于建筑艺术的认识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
1、认知教材中及课堂中例举的建筑作品和相关的知识。
2、理解建筑是综合的环境艺术,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着人改造自然的智慧。
3、培养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关注,提升学生对环境艺术各种要素的理解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
从建筑是艺术、建筑是文化、建筑是科学这三个角度阐明建筑与人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是怎样寓具体的范例中来树立学生对于建筑的正确认识,及具备一定的形式分析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本课将把民居建筑独特样式的形成作为主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媒体】
本课以讲授为主,讨论法作为辅助。
考虑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特征,要尽可能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相关图片、影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言:由“墙”而起
【设计意图】伴随着音乐,河姆渡遗址画面循环出现,最后停留在河姆渡建筑复原图。引出课题——当人类筑起一堵简陋的墙,建筑便出现了,世界便因此而改变。
二、建筑是艺术
1、从人类筑起第一堵简陋的墙,这个世界就被“建筑”原本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一分为二,被分割出墙内的“我们”和墙外的“他们”。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墙,它是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的界限。
由此可见,墙不仅围合出空间,而且也改变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影响我们的情感。
2、建筑无疑是空间的艺术,建筑需要满足人类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我们置身不同的空间会有不同的身心感受。比如大空间给人感觉空旷、自由,但也会产生孤独之感。小空间给人感觉安全、温馨,但也会有压抑之感。封闭的空间通常给人压抑感,但也令人感到安全。开敞的空间使人能够亲近周边的环境,很通透,但也有不能满足“隐私”的诉求。所以,从古至今,建筑形式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敞——由开敞到封闭——再开敞的演变过程。
好的建筑空间也符合客观的美学法则,在建筑艺术中,美学的法则主要体现为比例尺度和节奏韵律。建筑不仅占据空间,并且分割空间,形成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穿插于组织,来体现节奏和韵律。
3、另外,建筑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建筑必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相适宜,周边环境在建筑的表现中要给予充分的体现。
【设计意图】用浅显的道理和例子来说明建筑不是一座简单的房子,而是设计诸多问题的空间艺术,引发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