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制支具矫正O形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制支具矫正O形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朋友阿明满面愁容地带着他2岁的儿子向我咨询,原来他发现儿子走路时老是脚向内翻,两个膝关节间的空隙明显增大,像个扁扁的“O”形,将来会不会残废啊?

我仔细地查看了孩子的下肢,发现的确如阿明所担心的那样,他儿子的两个膝关节不同于同龄的儿童,两个膝关节的间隙足足可以容下一个成头。我告诉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罗圈腿”,或称为O形腿,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多是因为小儿缺乏足够的阳光照射,进食蛋、奶、肝、鱼过少及营养不良或慢性腹泻等,致使体内维生素D和钙质供给不足,最后发展成0形腿。

自测宝宝O形腿

当父母发现宝宝有O形腿的迹象时,自己在家通过测量双膝关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大体判断一下宝宝O形腿的轻重了。测量时让宝宝坐位或平躺,让他(她)的下肢自然并拢,踝关节的内侧(内踝)靠拢,当双膝关节可同时靠拢时则为正常。双膝间距达以下数值时则考虑为O形腿(1岁到1岁半的幼儿双膝间距>2.0cm、1岁半到2岁的幼儿双膝间距>1.5cm、2岁以上的幼儿双膝间距>1.0cm),父母应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去看医生。

手术矫正四岁左右

新生儿及婴儿的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轻度或中度的向内弯曲是正常的,这可能是下肢在宫腔内的延续现象。儿童正常发育生长过程,如果不出现任何的干扰因素,随着站立和运动的发育,下肢向内弯曲能够自动获得矫正。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O形腿,畸形角度较大,超过机体本身的自我矫正能力时,就必须借助外力才能恢复至正常,早期干预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佳,基本不会遗留后遗症。

实际上,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婴幼儿营养支持的加强,真正需要外界干预治疗的O形腿患者是很少的,发现了宝宝有O形腿的父母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例如儿童佝偻病后遗症所致轻度O形腿无需治疗,长大后会自行消失或减轻。有少一部分则是因患有其他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胫内翻等和重度O形腿的患儿,一般在4岁左右即可考虑骨科手术矫形治疗,因为4岁以后由于骨质逐渐硬化,矫治难度加大,手术效果也不比4岁以前好。

轻度患儿多按摩

对于轻度的、3岁以下的患儿,父母可以选择平日在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的同时多次按摩患儿的双下肢:在膝关节周围擦一下油,用一手握患肢的踝部,另一手放在畸形部位的凸侧,轻柔反复地反方向用力按压、矫正畸形,每天做2~3次,每次50遍,治疗期为1年半到2年。

自制矫正支具

“O”形腿的“支具”治疗应选择在适当的年龄,一般认为2~4岁的幼儿最合适,严重者可提前至1~2岁,因为此时期的婴幼儿骨骼发育迅速,且骨骼的柔韧性和可塑性最好。

一般来讲,适合幼儿O形腿矫形的家庭自制“支具”有两种,一种是夹板矫正法,另一种是布带捆绑矫正法。

夹板矫正法:多用于单侧肢体畸形者。准备2条木质夹板或柳树皮或轻金属夹板,长度为患儿髋关节至足底长度再加1.5~2cm,宽3.5~4.0cm,厚1.5~2.0cm(视木质软硬而定),两端的横断截面加工成内凹的半圆形,所有棱角打磨光滑。夹板放置于肢体的外侧,夹板与膝部间放一厚度约1.5~2.0cm面垫或海面,以保护皮肤不被夹板磨损;夹板的两端用10cm宽的布带将夹板与肢体缠在一起,用力适当,由轻到重,定期调整布带的力量,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

布带捆绑矫正法:适用于双侧畸形者。在两个内踝(骨性突起)间加一厚度约1.5~2.0cm棉垫或海绵,在两膝部用10cm宽的宽布带捆扎紧。

夹板固定或布带捆绑矫正矫治期一般为3个月,下肢畸形逐渐好转,而畸形严重或年龄较大(超过3岁)的儿童应适当延长矫治期,当矫治至膝间距

夹板或布带捆绑固定切忌过紧,矫治期间原则上下肢不能负重,要求夹板每天24小时固定。根据情况,每天可分早晚两次松解夹板或布带,对下肢进行按摩和活动。

父母切忌让宝宝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腿部力量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应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