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麦克白人物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麦克白这一主人公尤其引人关注,本篇论文就主要着眼于这麦克白,综合各家观点尝试探讨麦克白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并简单分析莎士比亚在刻画这一人物时所用的心理描写、侧面描写、行为描写的表现手法,分析时主要侧重于分析侧面描写与行为描写。

【关键词】麦克白;本性;表现手法

“现在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是熟悉人类的,他在这一方面是如此出类拔萃,以至无愧被公正地称为人类心灵的大师。”[1]51 莎士比亚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技巧是难以企及的,本文选取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进行简要分析。

关于麦克白,首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麦克白的真实人格,麦克白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麦克白内心的挣扎、犹豫、后悔、恐惧、幻觉等表现佐证了他是一个本性为善的人。如谋杀前的退缩,“我们还是不要进行这样一件事情吧,他最近给我极大的尊荣,我也好容易从各种人嘴里博到了无上的荣誉,我的名声现在正在发射最灿烂的光彩,不能这么快把它丢弃了。”[2]

麦克白夫人的话也为麦克白的性格做了最好的诠释。“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2]

法国的泰纳认为是女巫的预言改变了他的为人。在其《莎士比亚论》[3]中是这样说的:“如果说科利奥兰纳斯的一生是一部急躁性格的历史,那么麦克白斯的一生就是一部偏执性格的历史了。女巫的预言成为一个固定的观念,一下子埋在他的内心之中。这个观念逐渐腐蚀了其余的一切,改变了他的整个为人。”“这种富有诗情的幻影表明他有一颗仁厚的心,这个人虽然被命运的观念所支配,但不是不会感到痛悔的。”“他所残留下来的只有在犯罪中磨硬了的心和对于命运坚定不移的信念。”由泰纳的种种表述可以看出他倾向于麦克白的本性为善。

但在另一篇论文《麦克白:伦理身份的转换与自我毁灭》中却认为这些表现是“伦理禁忌对麦克白起了威慑作用” [4]。也就是说,该文作者更倾向于麦克白本性为恶。在另一篇文章《化无形为有形――莎士比亚的心理刻画》中,作者认为这是二者相持,谁占上风的表现。“麦克白斯内在野心与他对荣誉、美德的追求是相互抵触的,与他本身本来存在的一些美好品质也是互相冲突的,这就形成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分裂。他的本性中原有善良的一面,他人生追求中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他的非分的野心又迫使他去犯罪,迫使他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而走上人生追求的歧路。结果,在麦克白斯的内心摆开了善恶斗争的战场。”[5]对二者的观点进行客观地分析,泰勒的说法偏于迷信色彩,将麦克白的恶行解释为被“命运的观念”所支配,显然不符合科学前提下的推测。而《麦克白:伦理身份的转换与自我幻灭》中的观点又抹杀了麦克白身上善的成分。按照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善与恶也是一组矛盾,二者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人类心灵的变化过程中,善与恶这一对矛盾此消彼长。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人类若能战胜恶,克服内心的矛盾,就能成长为善人,反之,则为恶人。麦克白体内的善与恶进行了交锋,使麦克白不断的挣扎,最终结果是恶战胜了善,麦克白也由此从英雄转换成了恶人。对麦克白而言,他身上有着诸多英雄的特质,英勇无比,战功赫赫。邓肯称赞他:“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2]然而,过分膨胀的野心,使他与英雄失之交臂。这也体现了人性的弱点,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得到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麦克白就是这种不满足精神的极端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白身上也寄寓了一定的反封建教会思想,讽刺了教会的来世说。“要是干了以后就完了,那么还是快一点干:要是凭着暗杀手段,可以攫取美满的结果,又可以排除了一切后患:要是这一刀砍下去,就可以完成一切、终结一切,解决一切――在这人世上,仅仅在这人世上,在时间这大海的浅滩上:那么来生我也就顾不到了。可是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脱现世的裁判……”[2]麦克白的独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刻画麦克白这一形象时,莎士比亚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与幻象。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与夫人的对话及其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他的忠君与善良、怯懦的一面,又通过不断出现的幻象:刀子、“杀人啦”“不要再睡了”、“阿门”的叫喊声,打门声及班柯的鬼魂展示了他内心对这种夺取到权力与地位的不正当手段的不认同与恐惧,表现了麦克白未泯灭的善。除了运用最重要的心理描写与幻象刻画麦克白的形象,莎士比亚还运用了侧面描写与行为描写。

在《麦克白》中,班柯与麦克白同时出场,但细究班柯这一人物,我们发现将其从剧中撤去,情节依然完整,并不影响其骨架,但班柯有其特殊作用。在面对女巫的预言时,班柯与麦克白有完全不同的反应。麦克白被女巫的话撩拨的野心蠢蠢欲动,而班柯却完全不相信的态度。当洛斯带来加封的消息时,他不禁感叹“什么!魔鬼竟然会说真话吗?”[2]班柯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麦克白的野心。在后来第二幕第一场麦克白与班柯的对话中中,班柯又再次反衬了麦克白的野心。同时,班柯也为表现麦克白的狠毒的行为描写埋下了伏笔。女巫预言班柯的子孙将会成为君王对麦克白造成了威胁。于是,麦克白策划阴谋,命刺客在班柯和他的儿子来赴宴的路上将他们杀掉,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一行为描写相比刺杀邓肯国王时的挣扎,更体现出了麦克白的心狠手辣。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其创造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大大丰富了文学形象。通过浅析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我们能够体会到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

【参考文献】

[1]威廉・席勒格.莎士比亚研究[C].转引自,张可译.莎士比亚研究[G].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51.

[2]本文所引《麦克白》译文,均取自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以下不再一一注释.

[3]泰纳.莎士比亚论[C].转引自,莎士比亚研究[G].张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39-145.

[4]陈,黄宁.麦克白:伦理身份的转换与自我毁灭[J].湖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陈.化有形为无形――莎士比亚《麦克白斯》的心理刻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