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主位理论包括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两个部分,通过对主述位的分析可以了解语篇中信息的传递。经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改善阅读方法和全面深入地理解语篇。在对学生进行主位理论的训练时,教师应考虑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和语篇难度的选择,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应用主位理论。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主位结构 主位推进

1 引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从不同角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所进行的各类研究中,阅读都被认为是一个涉及单词辨析和意义理解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理解篇章的含义。如,互动法认为阅读是辨认和阐释两种认知技能间的互动;图式理论认为阅读就是读者激活大脑中的图式,然后再根据图式来理解篇章的过程;语篇分析理论强调通过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分析,结合对语篇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解释来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主位理论是系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两个方面,强调从整体上理解语篇。“主位理论的训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部分”,每个语篇的独特功能和所传递的特殊信息是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出来的,而主位理论正是显示了这些信息如何组织,以帮助学生应用策略、预测内容和掌握信息。主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句子的第一元素不仅是句子框架的信号,更表明了作者对后面内容的态度,因此让学生注意句子的主位是很有必要的。主位理论的应用可以部分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语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分析需要大量实证研究来支撑,通过实验了解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情况,包括这种应用如何影响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会造成这种应用的效果差异以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有效地应用主位理论等。

2 主位理论介绍

2.1 主位结构

最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Mathesius,其目的是分析句子中的信息是如何分布的,然后找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分布所形成的交流效果。之后,不同的学者对主位的定义和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Travnicek认为有些句子是以新信息开始的,传递已知信息不是主位的基本特征。Firbas认为主位是一个推动交流进行的元素。Halliday将布拉格学派的主位概念引入美国的结构语言学并进行了发展,明确区分了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强调前者是从说话者角度出发,而后者是从听者角度出发。Leong对主述位关系提出了推断—界限模式,其中主位设定了可能出现的述位的界限。Fries假定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存在关联,提出“N述位”,认为句子中最后的部分也是体现的新信息,和语篇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中,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而信息余下的部分就是述位。主位充当了句子中信息发展的限制因素,构成一个句内的上下文关系,帮助读者预测和解释句子信息。主位解释了语篇意义的某些变化,一个句子中主位的选择体现了某些特定的语义关系。主位根据元功能可分为人际主位、语篇主位、逻辑主位和经验主位;按标记性可分为标记主位和非标记主位;按预测性可分为可预测主位和无预测主位。根据其结构,主位可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单项主位只包含一个结构成分,体现一个元功能。复项主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构成,实现不同的元功能,包括经验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当三种主位都出现时,它们一般在句子中的顺序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经验主位”。句项主位指一个从句充当了句子的主位。在主从结构的句子中,若从句在前则从句为该句主位,若主句在前则主句的经验主位就是整个句子的主位。对特殊结构中主位的确认存在不同的观点。如,在存在句中,有人赞成there为主位,有人认为there be是主位,也有人认为there be以及后面的名词词组是主位。

主位结构虽然是从句子层面研究而来的,但它也适用于语篇层次。在这里,主位体现了一个段落或一个语篇的意义传递的起点,能够帮助理解和预测后面句子或段落的内容。一个段落的主位是该段的第一个句子,它可能是主题句,也可能不是;一个语篇的主位是它的第一个段落。

2.2 主位推进

当一个语篇由多个句子组成时,这个语篇中就出现了多个主位和述位,主位的选择就推动了语篇内容的前进并阐释作者想要传递的意义。主位的序列可帮助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和对谋篇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暗示语篇意义流的进程、设定解释述位内容的框架、标明语篇中不同部分的界限和显示句子开端的重要性等功能体现整个语篇内在的连贯。

语篇中主位和述位共同承载了语篇的发展,这种现象就称为主位推进,指的是主位的选择和排列,它们的语义关系和与整个语篇的联系。“主位推进的模式是由语篇中主述位选择和经验意义选择间的系统联系决定的”,是和语篇结构相关联、体现语篇谋篇布局的。Danes?提出了三种基本模式:线性主位推进、连续性主位推进和派生性主位推进。这三种类型应视为比较抽象的原则,可以在原则下产生多种具体模式。Bloor?觢增加了述位分裂模式。Enkvist提出主位推进、主位反复、述位反复和述位回归四种模式。在Dane?觢提出的基本模式下,一些中国学者也研究提出了一些主位推进模式。如,徐盛桓列出的四种模式;黄衍提出的七种模式;胡壮麟提出的三种模式;黄国文提出的六种模式。

综合学者们的推进模式,笔者在主位推进的教学中使用以下六种模式分析语篇的主位推进:(1)主位同一型。如,The girl is seventeen. She likes reading books and she lives nearby.

(2)主述延续型,如:Tom has a house. It has a big garden. The garden is a good place for Tom’s children.(3)述位同一型。如,My father likes swimming. My mother likes swimming. All family members like swimming.(4)主述交叉型。如,The little boy makes a mistake. His mother wanted to beat him. The boy’s father stopped her and the boy apologized to him.(5)主位分裂型,如,The whole family lived in a small village. The father was a peasant. The mother took care of children and the two boys went to school every morning.(6)述位分裂型。如,This story talks about two clever girls. One girl is seven years’ old and lives with her grandfather. The other is nine and lives with her uncle.(7)跳跃型。如,He likes doing sports; his wife prefers watching TV. He goes to bed early; his wife often stays up. He drinks orange juice; his wife takes coffee.

3 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验

3.1 实验设计

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以分析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其主要研究问题为:主位理论的应用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学生语言水平与主位理论应用的关系以及篇章难度与主位理论应用的关系。实验对象为笔者所教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正在进行大学英语三级的学习,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人数均为46人。实验持续十二周,具体包括两份问卷调查、三次测试和对实验班的培训。为研究学生英语能力对主位理论应用的影响,笔者按学生的测试一成绩由高到低将学生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另外,为了考察语篇难度与主位理论的应用是否相关,前两次测试的难度均为大学英语三级水平,第三次测试的难度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额外增加了快速阅读部分。由于学生对不同类型阅读测试问题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主位理论应用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在其他专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阅读理解部分的问题类型,将三次测试中的问题分为四类:整体理解、细节考察和词义解释及推测。

具体实验过程为: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周进行问卷一的调查和测试一的测试;第二阶段包括第二周到第八周对实验班进行培训,第八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测试;第三阶段包括第九周到第十二周的应用强化、培训结束后的第三次测试和实验班的第二次问卷调查。

3.2 主位理论应用培训

问卷一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篇章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学习一个语篇时习惯先学习单词、再逐句阅读、最后总结语篇大意的方式,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生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因素;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会根据语篇标题和语篇的第一个句子来预测语篇内容,会在深度阅读前尝试了解语篇的大概;仅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语篇时,了解语篇的叙事结构和作者的谋篇策略是有必要的;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有关语篇大意的问题、词语辨识的问题和推测类问题相对较为困难。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的学习方面,缺乏对每个篇章作为整体的学习和对谋篇布局的考察,这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对学生阅读方式和习惯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开始了理论阐释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笔者在进行主位理论的介绍时用测试一中的语篇向实验班演示对主位的关注、分析主位间和主述位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帮助读者深度理解语篇以引导学生关注新的阅读理解方法,然后向学生介绍主位结构,最后在学生了解了主位的概念、功能,能较熟练分析句子的主位后,再讲解主位推进模式,培养学生进行语篇主位推进分析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主位分析主位推进理解语篇的能力。进行语篇分析时,笔者先让学生注意语篇的标题,通过标题猜测语篇涉及哪些方面,然后快速浏览语篇中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即段落的主位,在脑海中构建语篇的大致框架并预测语篇的具体内容,最后阅读每个段落中句子的主位并据此预测段落大意,以便进一步明确语篇的框架,分析每个段落的主位推进,通过分析挖掘某些词汇、短语或从句的深层含义并了解作者的谋篇意图及方式。

3.3 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三次测试结果的整理,数据如下:

结合对三次测试结果、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的座谈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

3.3.1 主位理论的应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过实验教学,实验班的总体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将新的语篇学习方法和自己的传统学习方法相结合,将每一个语篇看作一个整体,在学习时学会并习惯先浏览语篇各层次的主位并在此基础上对语篇内容和结构进行推测,然后通过对文中各个段落主位推进的分析来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间的内在联系和作者的谋篇思路,并进一步明确语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形成对语篇宏观和微观的全面理解。同时,实验班学生在语篇主旨归纳和词语理解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对语篇谋篇布局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学习,部分学生将主位理论应用到写作中,大大提高了对文章结构的驾驭能力。

3.3.2 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主位理论的应用效果有影响

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主位理论的应用效果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对主位推进的学习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由于不理解较为复杂的句子,不能正确确定句子的主位和述位,在进行主位推进分析时感到不解和困难,因此也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一个段落句子内部联系的理解。而语言能力较高的学生则认为主位结构的应用有助于读者对语篇框架的掌握,但对于较为简单的语篇来说,就没有必要进行主位推进的分析了。这种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语篇的难度高低也对主位理论的应用有一定影响。

3.3.3 主位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比自身英语水平较高的语篇

一方面,面对文中的一些难词和难句,学生可以通过主位分析来掌握语篇大意和意义流向,并利用主位推进来推测词义和句子的深层含义,从而达到对语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对语篇主位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完成快速阅读理解,包括快速准确的掌握语篇大意和查找具体的信息。但是,语篇难度的增加也增加了主位推进分析的难度,再加上对语篇体裁和对相关领域的不熟悉,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为了使主位理论的应用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尝试在对学生培训时对有关英语体裁以及不同体裁语篇中的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特点进行介绍,并帮助学生面对不同类型阅读要求时能合理应用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

4 结语

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阅读是一个语篇与读者意义交流的综合过程,它要求读者能在了解语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谋篇意图和策略的认识以及通过对语篇的深度理解、内化语篇传递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完成与语篇的交流。主位理论通过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分析强调了语篇信息的传递,它可以帮助读者对语篇整体和细节以及意义流等方面进行理解。将主位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从而有机结合各项阅读技能,达到对文章的全面掌握。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对其是否能掌握主位理论有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可考虑差别培训,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选择相应难度稍高一点的语篇以使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掌握主位理论的应用。另外,在培训中结合对语篇体裁特点的解释和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加强也有助于主位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Nuttall, C. (200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Grellet, F.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C]. London: Routledge.

[3]McCarthy, M., & Carter, R. (2004).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 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4]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 . London: Arnold.

[5]Leong, P. A. (2000). The inference-boundary model: Reinterpreting Theme and Rheme [J]. Language Sciences, 22(1), 1-26.

[6]Fries, P. H. (1994). On Theme, Rheme and discourse goals. In M. Coulthard (Ed.), 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 [C]. London: Routledge.

[7]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Thompson, G. (2000). Introducing Function Grammar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9]Fries, P. H. (1995). A personal view of Theme. In M.Ghadessy (Ed.), Thematic Development in English Texts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0]Bloor, T., & Bloor, M. (2001).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an Approach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1]徐盛桓.(1982).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1-9.

[12]黄衍.(1985).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5,32-36.

[13]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黄国文.(1988).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