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吟诗、舞诗”教学及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吟诗、舞诗”教学及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海的戴建荣老师在现场教学古诗《春晓》,把春天的歌演绎得春色盎然。全体学生在他的引领下用稚气的童声读诗、唱诗、吟诗,舞诗,情趣盎然。其后,戴建荣老师又带领全体教师吟诵《送元二使安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沉浸到了诗的情境之中。

在古诗文方面有很深造诣的著名特级教师陈哓梅这样评价戴老师:“一位生活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年经老师,却用中国最传统的、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习诗文的热情充分激发和点燃起来,这种强烈的反差意味深长。”。

的确,戴老师的教学环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读,用古诗平仄音调的规律诵读;唱,和着古典的旋律唱诗;吟,半读半唱,读唱结合,充分表达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舞,借鉴手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在吟诵的同时通过形体语言抒发感情。戴建荣老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古诗文教学之路。在场的教师称他的课“嗟叹之,咏歌之,舞之蹈之”。

回来之后,笔者很受启发:以前笔者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单词、单句地分析,学生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了。那么,能不能把戴老师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呢?小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感受语言的魅力,是否能用同样的方法把他们带入到诗境中呢?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演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所以,教师要借鉴戴老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第二学段(中段)对古诗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诵读仍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只是在这一学段,对于诵读的要求更高。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音乐美,还应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意境美。

不久,笔者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注重运用戴老师的吟诵方法:反复诵读,激昂处还之激昂,委婉处体现委婉,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欣赏优美的意境,体会 诗人的心情。这样才能更切合农村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课前,笔者确立了“吟诵古诗,感悟意境”为这课的教学重点,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很多唐诗都讲究“诗中有画”。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公子、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他的诗作代表了古诗的最高水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

教师: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呢?

生:《静夜思》。

教师:这是个怎样的李白?

生:乡愁满怀的李白。

学生集体背诵《静夜思》。

教师:李白呀,你还记得你的朋友吗?

学生集体背诵《赠汪伦》。

教师:李白呀,你寄情山水,还记得庐山的瀑布吗?

学生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

教师:李白啊,几千年后,我们还在诵读你的诗篇――

学生再次集体背诵《望天门山》。

教师:这首诗又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借不同的诗句使学生理解了乡愁满怀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有情有义的李白。这样,学生对诗人的认识就丰满了、全面了,从而使学生更能在过后的吟诵中悟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接着,笔者在“深入悟读,想象意境”环节中,让学生在初读诗句时,通过范读感受诗歌朗读的节奏、平仄。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跟随教师一起读。

教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楚江像一把斧头劈开了天门山,它的力量很大。

教师:你从哪一个字体会到的?

生:一个“开“字。

讲到这里时,笔者已经喜形于色了,因为这样的方法起了效果。这时候,笔者要求学生再读,读出它的力量。

当讲到“碧水东流至此回”时,因为“至”是动词,节奏朝后移一个,但它又是仄声,读的时候气流短,不能拖长,但气不能停。

读“至”时,笔者的气流稍微长了一些,意在让学生体会江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状况。

教师:这奔腾咆哮的长江流到天门山的时候,河道越来越窄,由于山势的阻挡,会产生什么现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江水很大。

教师:为什么会用“回”呢?你觉得这样的江水像什么吗?

生:像海水一样,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学生的眼前也浮现了一幅波涛汹涌的长江画面,从而很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了。

接着笔者就让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想像海水拍打岸边的情境,学生读得更卖力了。

在教学“两岸青山相对出”时,笔者增加了手语来启发学生。

教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高、险、陡峭、险峻。

接着,笔者借助手势指挥,引导学生诵全诗,读出节奏和平仄。

最后,笔者在网上下载了《望天门山》的歌,引导学生一起吟唱。

通过教师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师在朗读方面的精心铺垫,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体会到了诗人满怀壮志的心情。

比较以前和现在的故事教学方法,笔者不禁感慨:吟诵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吟诵非但没有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使诗文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