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迟来的祝福”的追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迟来的祝福”的追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没有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无一新时期中国当代优秀小说入选语文必修课教材”肯定还是一条死新闻,没有人会去注意,没有人会去传播,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觉得这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

其实,在那些教材选编者看来,也许不选任何当代小说家的作品,才是真正靠谱的选择。因为既然是选大活人的东西,必然会出现一个基本难题:凭什么选A不选B?

不过,对于语文教材而言,这个理由,还真是一句托词,因为: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或者是童话,在语文教材里面,都有着当代作家的作品。

那么,凭什么不选小说呢?

那么,凭什么不选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呢?

这些问题,还真用常识回答不了。

当然,有一些资料显示,冯骥才、高晓声、汪曾祺各自有作品入选教材。但从时代性来看,这种选择所代表的文学史观,太暧昧模糊,难以捉摸。

当代文学史已经产生了一些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当代中国文学已经出现了一个不可绕过的小说家群落,比如贾平凹、王安忆、苏童、莫言、余华、韩少功、迟子建、张承志、残雪、张炜……当然,这个名单还要加上港台的小说家。

这次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语文出版社“慷慨”地给了莫言早期名作《透明的胡萝卜》一个选修教材的名额。这就像一对夫妇,早已入过洞房,生育了小孩,如今他们的孩子都在谈恋爱了,他们家被评为了全球五好家庭。你还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对着这对老夫妻说:“新婚快乐啊,请接受我们迟来的祝福!”

这一声迟来的祝福,还是由出口转内销造成的。

按理说,编写教材的朋友,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团队,但缘何如此尴尬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是这批小说家吗?难道他们对这些小说家的作品及重要性,真的一无所知吗?

以常理来看,应该不至于此。

可结果却是这样尴尬。

为什么偏偏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们在语文教材中集体缺位?一定要去解释的话,也许可以这样去推理:当年这批小说家,大多以先锋的姿态,以先锋作家的身份,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推动了当代汉语的发展与进步。他们的作品充满着对现实和历史的重新解读,也充满着批判性和创新诠释,而这些正是与传统的编写意识相矛盾的。虽然绕不过,但是有风险。于是在零风险的考虑下,把争议和硕果一起泼了出去,让整个教材体系成为残缺的结构。

这,难道不是比“跟风”更让人难过的一种姿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