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与患儿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化疗阶段和强度及住院时间等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结论 化疗后较长时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应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易感因素。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加强支持对症治疗等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

急性白血病(AL)是主要儿童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和反复化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医院感染,从而影响治疗和预后,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现对本院血液科病房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医院感染与白细胞计数、化疗阶段和强度、住院时间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79例(有47例反复多次住院、化疗,共计287例次,占调查人数的59.49%),男45例,女34例,年龄1~18岁,平均10.1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M2a型25例,M2b型2例,APL 10例,M4型1例,M5型4例,急性混合性白血病1例),发生医院感染48例(91例次)。平均住院时间16.99 d。

1.2 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白血病患儿79例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包括住院天数、医院感染部位、周围血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化疗阶段和强度及侵袭性操作等。所有病例符合FAB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48例合并医院感染者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值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本组79例AL患儿中,医院感染48例(60.76%);其中ALL 36例,医院感染24例(66.67%);ANLL 43例,医院感染24例(55.8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1次感染者22例次,发生2次感染者14例次,3次者7例次,4次者5例次。二重感染3例次。

2.2 感染部位 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最多为39例次,其次为肺部感染12例次,胃肠道感染9例次,口腔感染7例次,泌尿道感染6例次,皮肤感染3例次,败血症2例次,注射部位感染1例次,肝脓肿1例次,颅内感染1例次,感染灶不明3例次,复合感染(2个和2个部位以上感染)7例次。

2.3 病原菌 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患者,临床从血液、尿、粪、痰、脓液、分泌物、咽拭纸等标本送检培养32份,其中11份检出病原菌,检出率34.38%,检出的15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变形杆菌2株;革兰阳性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链球菌1株;真菌3株,均为白色念珠菌。

2.4 易感因素

2.4.1 白细胞数(WBC) 白细胞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降低程度与医院感染成正比。WBC

2.4.2 化疗阶段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阶段51例次,发生医院感染39例次(76.47%);强化治疗阶段34例次,发生医院感染14例次(41.18%);维持阶段202例次,发生医院感染38例(18.81%);诱导缓解阶段与强化治疗阶段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3 化疗强度 化疗强度大,常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时间久,医院感染率也会相应增加,尤其易造成口腔黏膜糜烂、溃疡。

2.4.4 住院时间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住院时间

2.4.5 侵袭性操作 绝大多数病例入院后进行过骨穿、腰椎穿刺等侵袭性操作,但均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2.5 治疗与转归 48例患者中,经用抗生素治疗痊愈43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 例,死亡2例。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统计,在医院感染中以血液内科感染率最高[3],而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又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的感染率最高[4]。本组资料表明,本院AL患儿医院感染率60.76%,与文献报道相近[5]。综合本组资料,周围血白细胞数

此外,感染的部位最常见于上呼吸道,其次为肺部、胃肠道、口腔、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多部位感染也较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少部分合并真菌感染。故在未获得细菌学检测指标之前,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时,应兼顾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而在应用大剂量化疗、长期反复应用激素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酌情选择抗真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3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乐菊芳,陈雅君,陈珊玲.综合性医院中儿科病房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临床儿科杂志,1997,15(4):236.

[4] 孟莉,朱玉群.血液系统疾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7):384.

[5] 谷沫丽,韩昭军,吴丽,等.117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