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配方技术Q&A:转相乳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配方技术Q&A:转相乳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配方技术q&a节选自《化妆品和盥洗用品》(C&T china),在这个专栏中将会列举一些配方技术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并请行业内富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予以解答。读者若希望提交问题寻求答案,或对本专栏及杂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邮件至kouzi6③。

提问:我想了解化妆品转相乳液体系。它究竟发生在乳液内部还是在相的边界上?

解答:要做一个优秀的化妆品配方师,在日常工作中积累配制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进行总结、进而指导新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方面的问题,分享一些在化妆品配制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上面所说的“转相乳液”实际上就是利用在制备过程中乳液由W/O(或O/W)型转变成O/W(或W/O)型的变化,进而得到更细小、更稳定且颗粒均匀的乳化制品的方法。

首先我想对Ken Klein先生谈到的利用乙氧基化型乳化剂浊点的特性制备O/W型转相乳液做一点补充建议:配制时最好选择浊点在50-60℃左右的乙氧基化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并将其加入油相,乳化温度为80℃左右进行乳化,这时首先形成W/O型乳液。当温度降至乳化剂浊点(50-60℃)以下时,发生转相而形成O/W型乳液。

实际上,除了Ken Klein先生所提到的利用乳化剂浊点进行转相的方法制备O/W型乳液外,我们可以考虑的采取转相工艺制备乳液的方法还有:不断增加外相的转相法和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转相法。

不断增加外相的转相法

在制备O/W型的乳化体时,我们可以将水相慢慢加入到油相中,开始时由于水相量很少,很容易形成W/O型乳液。之后随着水相的不断加入,使得油相无法将如此多的水相分散并包裹住,被迫发生转相,由W/O型乳液转变形成O/W型乳化体。当然这种情况需要在适宜乳化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在转相发生时,一般乳化体表现为粘度明显下降,界面张力急剧下降,最终得到稳定、颗粒分布均匀且细小的乳化体。

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转相法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体系中,我们如果加入少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会大大提高乳化剂的浊点。利用这一点可以将浊点在50-6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油相中,在85℃左右进行乳化,这时很容易形成W/O型的乳液,在此时再加入少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提高搅拌速度,体系将发生转相而形成O/W型乳液。

实际上,在制备乳液的过程中,往往三种转相因素会同时作用。如在水相加入月桂基硫酸钠,油相中加入PEG10-硬脂醇醚,乳化温度选择在85℃左右。当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时,体系中开始时水相量少,月桂基硫酸钠浓度也极低,温度又较高(高于乳化剂的浊点),便形成了W/O型乳液。随着水相的不断加入,水量增大,月桂基硫酸钠浓度也变大,体系温度降低(至乳化剂浊点以下),便发生转相形成O/W型乳液。应该说这就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转相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