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形成机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银子村4社滑坡项目被列为四川省2013年第三批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比选项目之一,2014年1月由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组织公开比选。通过专家评比结果,最终确定四川省一三五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中选该项目,随后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工作委托我公司负责完成。本文就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危害对象为:滑坡体前缘银子村4社18户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包括居民房屋、林地及乡村道路,预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万元。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危害对象等级划分表,该滑坡危害为Ⅱ级,本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

2、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 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船山区位于遂宁市中部,幅员面积618km2,东西长32km,南北相距44km。东与蓬溪县及潼南县接壤,南跨安岳县、安居区,西与大英县与安居区毗邻,北与蓬溪县、射洪县接壤。

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新桥村银子村4社,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30°33′31.56″,北纬105°29′48.14″,勘查区海拔高程276.93~341.85m。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3.1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银子村4社滑坡所处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和下伏基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其中表层覆盖层粉质粘土及上部强风化基岩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该滑坡主要受地表排水下渗对破碎岩层软化并加重滑体重度影响形成。滑坡体中后部位属丘陵斜坡前缘台地地貌,后缘汇水面积较大。据调查,该滑坡周边没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在滑坡北侧仅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冲沟,滑坡后缘为台地,地形坡度较小,导致后缘汇集的坡体水流不能顺利的排出坡体以外,致使水流下渗,水流进入粉质粘土层,形成临时性上层滞水,一部分水体沿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继续下渗,至中风化泥岩顶面后沿裂隙面渗透,长期对界面破碎岩体浸蚀软化,在雨水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中风化基岩顶面破碎岩体形成贯形成完整滑面,后缘拉裂缝贯通。在强降雨作用下,地下水水位急剧上升,在孔隙水压力、渗透压力及坡体重度等共同作用下,滑坡开始向滑动,前缘剪出口位置房屋在滑坡推力作用下产生破坏。

由上分析可知,该滑坡主因是由于水的原因。根据对滑坡的现场调查访问,滑坡区内变形迹象主要表现为鼓胀、拉张裂缝为主,滑坡为降雨时推移性滑坡。滑坡前缘由于房屋形成高2~3m的人工开挖边坡,对滑坡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临空面。

3.2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据调查,该滑坡体于2013年6月30日强降雨发生变形,滑坡后缘出现了多条平行的拉张裂缝,前缘剪出口位置地面出现多处鼓胀变形,房屋受到破坏。在后来的每次强降水过程中,滑坡后缘裂缝有较小的拉张下挫趋势,滑体为降雨诱发,为在降雨条件下加剧变形的新近滑坡体,在勘查期间处于蠕动阶段,欠稳定。

3.3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滑坡的发生不仅与内部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还与气象、水文、地震等外动力条件等有关。经实地勘查认为,外动力条件是该滑坡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

(1)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

滑体由第四系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基岩组成,土体结构较松散,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破碎;滑床为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表水及地下水下渗中风化基岩顶面后,长期对界面破碎岩体浸泡,使得界面破碎强风化基岩软化、泥化,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岩性组合。

(2)降雨

在雨季的5~10月份,区内多暴雨,大气降水顺坡面入渗,进入松散覆盖土层,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拉张裂缝充水,降低结构面强度,增加岩土荷载,对滑坡体产生了浮托力和静水压力,从而增大了岩土体的自重和滑体下滑力,加剧坡体变形,坡体明显受降水影响而变形加剧,滑面逐渐贯通形成,从而导致坡体下滑。可见,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

(3)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业耕种:主要是滑坡区中前缘斜坡面上的农业耕种活动,种植方式为较原始的人力种植活动,地貌呈斜坡状,为旱地,对滑坡形成影响较小。

民房建设:主要集中在滑坡前缘剪出口一带,房屋的修建对原始斜坡进行切破,形成了一定的临空面,减小了滑坡的抗滑力,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早期采石活动:主要位于滑坡区后缘,早已废弃,采石活动在滑坡后缘陡坎上较多块石,对滑坡体具有一定的加载现象,但影响不大。

(4)地震

勘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008年的“5・12”地震中勘查区震感明显,对坡体裂缝形成具有加剧作用,可见地震对该滑坡形成具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5)地表水

勘查区为发现明显地表径流,地表水主要为在降雨作用下汇集的雨水,由于现有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地表水下渗,降低了岩土体的强度,软化结构面,从而导致滑坡体下滑。

4、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根据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稳定性分析,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将出现变形甚至整体滑动。

因此,针对灾害体现状,可对该滑坡体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支挡、截排水等方案。

针对目前滑坡区变形特征,并结合保护对象,在滑坡中前缘设置支挡措施,采用抗滑桩或者格构锚索进行支挡,完善坡体后缘排水设施,对灾害体进行综合治理。

5、 结束

(1)、勘查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组合均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

(2)、该滑坡危及对象为银子村4社18户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前缘乡村道路的安全。滑坡一旦失稳可能造成的进行损失大,防治工程等级属Ⅱ级。

(3)、滑坡地貌为浅丘剥蚀斜坡地貌,斜坡坡度不大,后缘在人类工程活动下发育陡坎,前缘地势较平,为主要农田区。勘察区域内出露地地层主要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以及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等。

(4)、勘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原产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场地土均对混凝土及钢筋和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5)、根据滑坡现状及滑坡稳定性分析,滑坡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作用下均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一旦遭遇暴雨影响,极易产生整体滑动,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具有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建议

1、针对滑坡的破坏模式,防治措施采用前缘支挡和后缘地表排水进行治理治理,,同时对地表裂缝进行塞填封闭处理。

2、建议加强地质灾害区地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完成后仍需加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的管理,避免人为诱发加剧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