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葱-夏玉米高效栽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葱-夏玉米高效栽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春葱-夏玉米的种植模式,操作简便,经济效益也是非常高,目前在曲沃县,正在大力推广这种技术。春葱加夏玉米的套种,综合起来,远远比单体种植要高很多。本文重点介绍春葱-夏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春葱 夏玉米 高效栽培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57-01

一、前言

按照目前我县的种植数据分析,每亩春葱的产值大概达到四千一百元左右,而每亩春葱的产量大概在五千五六百千克左右。而加上玉米的产量,基本每亩平均可达六百七十千克左右,产值可达五百四十元左右。合计起来的总产值,可达四千六百四十左右。

除去投资,基本来说,平均的亩产量大量有毛利润可达到四千元左右。让本县的农民人均水平,提高了不少。下面来介绍一下其主要高效栽培技术。

二、春葱的栽培

1.选地和选种:首先,在曲沃县,因为属温带地区,年平均的气温达到十二度以上,年降水量充足,而且处于平川盆地,以浍河为首,黑河等季节河流分布广泛,十分适合春葱以及夏玉米的种植环境。选择春葱的品种,要选择以山东章丘等地一些抗倒伏以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2.育苗地选择:育苗需要地势平坦,排灌方面的地方。在曲沃县,基本都满足这个要求。当然还要选择离称栽地比较近的地方,这样比较方便进行春葱移栽,需要提前将移栽地翻耕,并将畦做好,基本哇宽保持一点五米宽的样子。

3.适时播种:播种时间的选择,要把握好。一般来说,在七月下旬是最适合给春葱播种的季节,播种时除了选择好上实下虚的平坦地之外,播种量的选择也很重要,每亩移栽需要零点五千克的种子,需要占七十平方米的育苗地。种子播种好之后,要仔细把它耙平,然后再灌水。

4.苗床的管理:苗床地如果干了,要及时浇水。一般在三天到四天左右,需要浇水一次,大概十天,苗就可以全部出齐了。这时还需要轻锄,让细苗可以更茁壮地成长。之后浇水时,每亩可追加十千克左右的尿素,可用百分之五左右的波尔多液,每过半个月就对幼苗喷一次,育苗时长八十天左右。

5.移栽:移栽的土地对于前茬种植过玉米的土地,是最适合的。基本在玉米收获之后,对移栽地每亩追施五千千克左右的农家肥,过磷酸钙以及碳酸氢铵各施一百千克,再施十千克左右的硫酸钾。将这些作为基肥一次性全部放入,可采用深施或者是沟施的方法。对于移栽地要深耕细耙,哇宽要达到一米五左右,便于后期灌溉。

移栽的时间最适合在十月的下旬,当然在曲沃县气温较高,十一月下旬也比较适合移栽。移栽的时候,每行春葱的行距,要保持二十八到三十厘米左右,而每株的株距保持五厘米打动,每亩约可移栽五到六万株幼苗。

移栽时,幼苗要按照大小的不同,对它进行分别移栽。春葱可采用平地定植,地膜我们在铺好之后,要将四周给压实,然后利用直径纺一点五厘米的铁棍垂直进行钻洞,保持八到十厘米的洞深,然后将葱插入,不需要覆土。移栽完毕立刻进行浇水越冬处理。

开春后,还需要再浇一次返青水,而且每亩随水追施十千克左右尿素,而且还需要喷一次百分之五左右的波尔多液,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三、夏玉米栽培

1.选种:春葱收获之后,基本上就是夏玉米的追种季节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比较强,而且在抗病,抗旱等方面,都比较优势的玉米种。当然最重要还需要高产的,像超丰甜五号,以及物黑一号这些,都算是比较不错的品种。

2.整地及施肥标准:整地的时候,需要将土壤深翻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地整的同时,还需要将底肥给施足。基本预计,每亩需要施大概二千千克的农家肥,或者是腐烂的稻草或麦杆等。其次,还需要过磷酸钙,碳铵各施五十千克左右,其次还需要施三十千克的硫酸钾,畦宽在这里要达到一米二左右。

3.玉米播种:玉米种子需要翻晒两天左右,然后五月上旬就可以进行播种了,保持大概六十厘米的行距,以及三十厘米左右的株距,每穴一两粒种子即可。播种后覆土即可。每亩大概消耗一到一点五公斤左右。

4.出苗管理:出苗之后,要仔细检查,在五片叶时定苗,并且每亩要追加十千克尿素左右,在八片叶时要给玉米松土,再给每亩追施二十千克左右的尿素,以及十五千克的硫酸钾,如果出现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以及注意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四、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春葱和玉米的套种,可以大幅度提升曲沃县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于本县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集才.春葱-夏玉米-架菜豆高效栽培[J]《山西农业》 2012年第5期

[2]李永杰.夏玉米新品种浚单29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2年第17期

[3]刘芸芸.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