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自信在歌声中飞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自信在歌声中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版新课标提出:“唱歌教学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唱歌时,存在音高不稳定的现象。缺乏自信的歌唱,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难以激活学生内心自豪的感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常规的教学该如何进行?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与研究。

一、合理整合音乐教材,让学生享受唱歌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每周安排两节课时,涵盖的教学内容却很丰富: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往往会力求教学完美,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中,淡化了唱歌教学的内容,忽视了唱歌教学的技法,削弱了唱歌教学力度,影响了唱歌的质量。

面对如此众多的音乐教学内容,不能按部就班地施教,必须打破既定的顺序,改变常规的教法,进行合理的整合。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调整:(1)在进行每单元教学时,注重整合教学内容,调整唱歌教学授课时间,较多地设计以唱歌教学为主,其他教学内容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己喜爱的学习音乐方式――唱歌。(2)歌曲教学时,精心引导多听、多唱,感受旋律的起伏,如遇不足,及时指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掌握正确的音高。(3)重视歌曲的巩固教学。巩固歌曲教学往往是教者容易忽略的环节,一首新歌学完后,有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会了,但大部分学生是依靠那些已会的学生,或者借助有音乐的伴奏,一旦离开了那部分优秀的学生和音乐,他们是不会单独唱歌的。因此,必须通过巩固教学来帮助他们“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满足学生唱歌的需要,提升学生歌唱的水平,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乐趣。

二、重视歌唱方法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

音乐课标实施中,老师们对淡化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存在误区。很多老师为了适应要求,在唱歌教学中,发声训练几乎“淡化”到成为盲区。美妙的声音来自于循序渐进的指导,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声音会迷失方向,影响唱歌的激情,这也是声音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新课标对此作了及时修正,明确指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等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笔者很认同这样的修正。因为,在唱歌教学中,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唱歌教学就无法进行。笔者作过仔细分析,大部分学生唱歌音不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懂正确的发声方法造成的。例如,学生在学唱《牧童之歌》时,歌中第一句“红太阳从天上慢慢地爬上”中的“阳”常常会音高不准,并不是这个音有多高,而是学生的咬字吐字出了问题,归音太早的缘故,指导孩子把韵腹拉长就解决了。第二句“风吹绿草,牛儿把头扬”,“吹”字唱不准在于学生的气息太浅和口腔的打开有误,稍作指导,学生们就做到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分析,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的唱歌技巧,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决音高问题,让学生的歌声更美妙,从而找到唱歌的自信,更好地表现自我。

三、挖掘歌曲情感因子,让歌声浸润学生心灵

“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然而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了这一特点,或是片面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唱歌教学中,不停地、毫无要求地一遍遍播放范唱,学生听一遍、两遍很新鲜,进而索然无味,游离于录音之外,缺乏教学要求的渗透,造成学生对音乐体验不足。

笔者认为,唱歌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挖掘歌曲中的“情感因子”,让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或起伏、或强弱、或快慢、或明暗,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选择最恰当的情感去表达,从而达到“歌已尽,意未了”的境界。同时,唱歌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教者应把握好教学节奏,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表现,给予他们二度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只有学生个体的参与,特别是情感的投入,学生的歌声才会真正富有生命力:(1)教师要重视唱歌教学中的“情感因子”的挖掘,努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歌唱体验中来;(2)创设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多唱、唱熟悉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理解透了,就生情了;(3)教师适时的鼓励、尊重、肯定,是学生情感抒发的催化剂,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歌曲二次创作,激发学生的唱歌热情,让学生的歌声插上理想的翅膀,飞翔于学生的世界,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既是新课标的总目标,也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方向。因此,发展学生歌唱的兴趣,让学生自信地唱歌,是我们每个音乐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唱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