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越洋搜索,谁是你的血脉父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越洋搜索,谁是你的血脉父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2年前,一位中国普通打工妻子因家境贫寒将出生才10天的女孩丢弃在淮河大桥之上,并留下“血亲相见在12年、24年后农历端午此地”的血脉之约。12年后,从淮河桥上抱走女婴的一对外国夫妇如约而至,却又擦肩而过……

2007年6月19日上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蚌埠,淮河大桥之上。

一名女子盘腿坐在淮河桥桥头,双手举着一张写有“菲菲”二字的白纸。她的旁边,一名年龄相仿的男人,神色焦虑,不停地打量着从桥上走过的每一个人。一直到下午3时,这名女子折起手中的白纸,拉过旁边的男子相拥而泣。

下午5时30分,一对操外地口音的男女拦住淮河桥上值班的民警问道,“请问你今天见到一对夫妇在此久留吗?”民警的摆手摇头,让这对男女泪珠滚落,面对越来越多的围观人群,女子哽咽地说:“我们是替一对外国夫妇赶来赴约的,可惜晚了几个小时,这个约会是12年前定下来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次,那个在外国的中国女孩就要再等12年才能见到自己的血脉父母了!”话音刚落,一名女子脱口问道:“那个女孩是不是叫菲菲?”

一语惊众人,随后的168个小时里,苏皖地区展开了一场寻亲大搜索。擦肩而过的血脉之约也如期而至。

含泪弃女

天若有情我们再续骨肉亲情

吕冰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佐坝乡人。20岁那年她和同村的男孩邓红兵组成了家庭,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小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外出打工。1990年春节后,在同乡的介绍下,他们来到了安徽蚌埠的一家建筑工地做起了苦工。

1993年,吕冰生了一个女儿。尽管是女儿,丈夫还是乐呵呵地忙前跑后,但吕冰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丈夫生个儿子。

1995年9月,吕冰再次怀孕,得知妻子又怀孕了,邓红兵立即反对:“这孩子不能要,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能要。我们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哪有钱来养活两个孩子。”尽管丈夫反对,但吕冰还是铁了心要生下这个孩子。1996年6月2日,吕冰又生了一个女儿。邓红兵把胖胖的婴儿捧在手里,感觉是那么地轻,又是那么地重,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他有点不知所措。

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家里经济更加困难了,已经失去了工地临时工的邓红兵每天都坐在船头上,凄楚地望着混浊的淮河。几天之后,无奈的邓红兵拉着吕冰的手哽咽地说;“我们还是把这孩子丢了吧,我们养不活她啊!”吕冰失声痛哭。当天中午,丈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道:小女菲菲,1996年6月2日上午10时出生,因家境贫寒,万般无奈弃小女于桥头。天若有情,血亲相见于12年、24年农历端午蚌埠淮河桥之上。

1996年6月11日凌晨,吕冰抱着装有小菲菲衣服和书信的篮子,从船上来到淮河岸边,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吕冰把小菲菲放在淮河桥之上转身离去。当身后传来小菲菲啼声之时,吕冰的泪珠滚落而下,但她却无力回头。

当天中午,回到船上的吕冰和丈夫无言相对。这时大女儿的欢笑声传来,一声“爸爸”彻底把邓红兵的心击碎了,他哭喊着“菲菲、菲菲……”疯了般向淮河桥奔去。待他来到丢弃的地点时,菲菲已不知去向。淮河桥之上,邓红兵撕心裂肺般嚎哭起来,双膝跪地,仰天悲喊:“我的菲菲,可怜的孩子,你在哪里!”

大洋彼岸

中国女孩苦盼淮河桥之约

Mum,why I look different from you?Even the color of skin?(“妈妈,为什么我和你们长得不一样,连颜色(肤色)都不同啊?”)Feifei, you are Chinese, And your parents are living in China.Your parents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It is in twelve years, you will be able to meet your parents.(“菲菲,因为你是中国人啊。你的亲生父母在中国,他们和你定了12年之约,到时候你就能见到他们了。”)

这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家庭里的一段对话,提出疑问的就是12年前被吕冰夫妇丢弃的小女孩菲菲,回答孩子疑问的是诺伊曼妈妈。

诺伊曼是美国菲尼克斯电脑公司里的财务主管,从小就向往神话中的东方国度。1996年,33岁的诺伊曼夫妇来中国旅游,淮河壮阔的风景让诺伊曼夫妇留连忘返。6月11日,兴奋的诺伊曼夫妇一大早就来到淮河桥上观景,未等诺伊曼架好相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就飘进他们的耳中。她和丈夫惊讶地发现,一个女婴正在木篮里啼哭不止,诺伊曼夫妇慌了神,“My god! My god! This is a Baby”夫妻俩急忙从木篮中抱起婴儿,快步跑回宾馆。

在宾馆里,当他们得知这是一名弃婴,尤其是明白了女婴怀中所留纸条的含义之后,诺伊曼夫妇的双眼浸满了泪花,他们当即询问宾馆工作人员,外国人是否可以领养中国婴儿。当天下午,他们取消了所有的旅游计划,在宾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蚌埠市民政局。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诺伊曼夫妇很快办妥了各种手续,诺伊曼的丈夫阿里斯抱着小菲菲,看到这个不足满月的孩子,使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尿布,大声要求妻子诺伊曼带上“弃子信”立即回国。

小菲菲就这样成了诺伊曼的“女儿”,并有了一个外国名字――Denil(丹尼尔)。起初诺伊曼工作很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家,经过思考后,她决定为了更好地照顾体弱多病的小菲菲,以及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她下狠心辞掉了工作,另找了一份能在家中做的兼职工作。

淮河桥之约,

跨越国度的寻亲奇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冰和丈夫的家庭生活也开始渐渐富裕起来,小菲菲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愧疚。

1998年6月2日,是菲菲的生日。吕冰做了许多饭菜,她给丈夫倒了一杯酒,坐到餐桌前自言自语道:“菲菲,妈妈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对你的想念!你今年2岁了,妈妈也不知道你是死是活,但我永远都忘不了你。”说完之后,她转身拉过大女儿邓冬冬说:“冬冬,你妈妈一直有一块心病,三年前,妈妈给你生了一个妹妹,但那时家里穷,我们根本就养不活她,就把她丢弃了。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你这个妹妹是否还在人世,但你要记住你永远都有这么一个妹妹。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人世了,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妹妹。”

转眼之间,小菲菲即将12岁了,“弃子信”上的淮河桥之约再次爬满了他们夫妇的心头并撕咬着他们愧疚的心。那段时间里,夫妇俩每天都要在临睡之前双双跪在地上,祈祷着能在淮河桥之上见到自己的女儿菲菲。

2007年6月19日,吕冰和丈夫穿戴整齐来到淮河桥上,他们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3时,从别人莫名的回望中,吕冰读出了失望,夫妻俩相拥而泣。

其实,远在美国的诺伊曼夫妇并没有忘记“弃子信”上的约定,尽管他们深爱着菲菲,可是他们也知道生父母的爱对菲菲的重要,他们一直记着那个约定,可由于他们计算错了中国传统“端午节”的日期,在2007年5月5日就带着菲菲来到了淮河桥之上,整整等了一天都没有见到有人和他们相认。12岁的菲菲既为壮美的风景而兴奋,也为没有能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而哭泣。就在诺伊曼夫妇一筹莫展之时,正巧遇到了在此路过的蚌埠外贸公司员工孙京璐,会说英语的孙京璐得知这对美国夫妇的举动之后,很是感动,当即就要带着他们去当地的电视台,但被诺伊曼夫妇拒绝了,或许是怕影响了菲菲的生活,也或许是不再相信当年“弃子信”上的淮河桥之约,诺伊曼夫妇决定回国,并托孙京璐在真正的端午之日来淮河桥之上看看。血脉之约就这样擦肩而过。

6月19日当天,没有忘记约定的孙京璐带着弟弟赶往淮河桥,由于路上的耽误,姐弟俩赶到淮河桥时,已是傍晚。姐弟俩在失望的叹息之后,终于有路过的人群告诉他们,确实有一对中年夫妇举着写有“菲菲”的纸条,在此等候过。闻听此言,孙京璐姐弟喜极而泣,立即找到记者张卫军,在媒体的帮助之下,南京、滁州、蚌埠三地的倾情大搜索开始了。

6月19日,迟迟寻找不到中国夫妇的当地党报记者张卫军突然想起,端午节那天,许多摄影协会的成员,也许会出来拍一些有民俗特色的照片,说不定能寻找蛛丝马迹。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张卫军从一位摄影家拍到的照片中找到了一个豆子大的影像,上面一个人只露了半边脸,手上抓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两个十分不清晰的字。

经过仔细辨认,张卫军和几位记者朋友认定,白纸上的二个字就是“菲菲”。这二个字的确定,足以说明,苦等孩子12年的血脉父母还是出现了,并且如约来到淮河桥。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大家欣喜若狂!当时就打电话给居住在蚌埠的孙京璐,告诉她最新的发现。

谁也没想到,12年前一个无奈的相约,在12年后,居然双方都会如约而至。可遗憾的是,由于错开了时间,赴约的双方擦肩而过。

菲菲的血亲父母,你在哪里?这样的呼唤在淮河岸边传递着,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电台里呼唤着菲菲父母的出现,向全省发出了特殊的寻人启事。

人有情天亦有情,2007年6月26日中午,在蚌埠城里做工的詹华从当地的报纸上偶然看到了寻亲的报道,当时就傻了,“这说的不是邓红兵夫妻吗?难道他们真有个女儿被外国人收养了?”拿着报纸,他就赶到了吕冰夫妻居住的地点。

当吕冰夫妇看到报纸的时候,泪流满面:“老天有眼老天有眼,我们的女儿真的还活着”。见到孙京璐的时候,吕冰和丈夫含泪说道:“我们就是菲菲的父母,菲菲在哪里?”孙京璐在一番询问后,认定吕冰就是菲菲的亲生妈妈时,当即拨通了美国的长途,诺伊曼听说已经找到小菲菲的亲生父母非常高兴,并通过孙京璐翻译,转告他们,目前菲菲生活很幸福,他们计划在2007年圣诞节期间带着菲菲赴血亲之约。

事隔12年的淮河桥血脉之约,终于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祝愿2007年圣诞节那天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