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途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途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大势所趋。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8-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自我意识更是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地位日益提高。然而在绝大多数的企业中,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往往被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占有,人力资本并不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对称的收益,因此员工很难产生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共谋永续的真诚意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随着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型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分享企业剩余(即利润,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及其成本之间的差额)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着重阐述不同企业形式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1 劳动密集型行业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企业的特点是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量很大,对普通劳动者的知识要求较低,因而劳动者的专用性低、通用性强,所以这类劳动者供应量充足;然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通劳动者对企业同样很重要,熟悉特定企业劳动技巧的劳动力又相对稀缺,它即使是低层次的,也可能有较大的谈判力。同样是应当分享企业剩余的,比如说蓝领工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参与企业的所有权安排的,但是如果某些蓝领工人掌握着对企业来讲重要的、特定的技术而且培养这样一个工人又很难的话,企业就会考虑和这种类型的人力资本建立长期的牢固关系,从而这种资本也就有了谈判力(如某些高级技工)。问题在于其分享企业剩余的方式。正如在实物状态的股本之外我们可把活劳力折算为资本形态的股本,引进劳力股的形式。这种劳力股,虽然与国内外一些股份公司以技术和技能作为股份来“入股”有一定区别,但也是根据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以一定方式量化为一定数量的股本,纳入公司总股本中。这可以说是在现实意义上不完全的按劳分配(即劳动者通过创造商品价值并实现使用价值之后,以对劳动收益的贡献来取得劳动报酬。这种报酬,只是现在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以往劳动凝结而形成的法人财产,在资本运作中所产生的收益,一般不纳入按劳分配范围之内)基础上的一大进步。

2 物质资本密集型行业

在物质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过程表现为依靠大量专用性的现代化设备,因而物质资本比较稀缺,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强,物质资本退出比较困难,承担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设备的先进性,对于能操作、维护、改进设备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比较迫切;管理型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协调管理,保证生产的效率,贡献也比较大。所以,在这种行业里,物质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都是参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主角,人力资本的地位上升,意味着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企业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拥有企业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不可能完全规避的。因为,掌握经营管理大权的职业经理人与拥有组织产权的股东之间,二者所拥有的信息处于不完全对称的状态,即后者无法全部掌握前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是唯金钱至上与物质享受至上,那么当有机可乘的时候,该职业经理人出现徇私谋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只能在承认其存在的前提下,通过激励机制加以引导,使其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3 技术密集型行业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生产过程主要依赖技术进行。典型的比如高新技术行业、通讯行业等。技术开发的成败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同时技术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企业中的协调管理。在这类行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明显突现,在与物质资本的力量对比中已明显占据上风。人力资本的知识结晶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推动着整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本已然站在了强势地位,非人力资本为了高存量的人力资本必然要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人力资本即职工通过法律程序,有条件地持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份,并据此参加企业利润分配。职工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以职工身份参加企业一般收入分配,以股东身份参加企业利润分配;持股职工和企业其他股东一起,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共同分享经营收入;企业和法律对职工持股有许多规定,职工股份一般只能在企业职工内部进行买卖。有些企业的持股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有些企业的持股职工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目的不在于筹集资金,而旨在扩大资本所有权,使公司普通职工广泛享有资本,使他们可以同时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从而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它的一般做法是: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贷款认购企业的股票。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工资总额的一部分,投入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以偿还贷款。当贷款还清后,该基金会根据职工相应的工资水平或劳动贡献的大小,把股票分配到每个职工的“职工持股计划帐户”上。职工离开企业或退休,可将股票卖给职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内部职工股股东拥有收益权和投票权,可以依据所拥有的股份,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投票,但没有股份转让权和继承权,只有在职工因故离职或退休时,才能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股份按照当时的市场价值转让给本公司其他职工,或由公司收回,自己取得现金收益。职工持股有三种情况:一是职工资本股权,指职工通过购买公司股票获得的企业股权。二是职工知识股权,指职工创造的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股权。三是职工人力资本股权,指职工通过利润分享、工作奖励等获得的企业股权。

参考文献

[1]聂正安.人力资本崇拜逻辑的几个理论缺陷[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53-458.

[2]曾爱青,刘智勇.论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的界定[J].科技与管理,2005,(3):32-36.

[3]刘桂芝.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J].当代经济研究,2004,(11):13-16.

[4]左斌,刘巨钦.剩余索取权、剩余支配权和产权结构[J].价值工程,2005,(6).111-113.

[5]陈琨,雷娟.人力资本、企业所有权与收益分配[D].山西财经大学,2004,(12):21-26.

[6]吴新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关系的主要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5):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