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趣说替补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趣说替补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赛季意甲第2轮的米兰德比,AC米兰以0∶4惨败,除了比分外,人们关心的还有场上发生的不和谐一幕。当时带伤坚持比赛的加图索向场边示意换人,但主教练莱昂纳多反应迟缓,而准备上场的西多夫也还在慢条斯理地整理球鞋,结果导致气急败坏的加图索对斯奈德犯规自领红牌下场。赛后,莱昂纳多和西多夫受到了媒体的强烈抨击。但是事实上,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后,你们会知道,自己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太苛刻了。

一些人只看到教练们冲着场内大呼小叫,但他们忽视了,教练在场外也要指挥另一场比赛――督促替补们集中精神认真热身,并要随时关心他们的身体感觉,是否带齐了装备,甚至想不想方便?

很明显,在场外的这场“比赛”比场内的还要艰难,因为教练很难让场边那些家伙动起来,让他们明白他们和场上那11个兄弟其实是一体的。

沙发、吸烟室、垃圾箱还是厕所?

如果说场上11个人的表现,还像一支足球队,那在场边的这群人又像什么?过去诺丁汉森林队的功勋教练克拉夫经常朝着他的替补席怒吼:“你们把替补席当成什么了?”很遗憾,我们得出的答案是:观光团、总统套房、吸烟室、超市或者厕所……

“一些球员根本就没打算上场。”霍芬海姆队主教练朗尼克说。2005年,他当时执教的沙尔克在2004-2005赛季德甲第31轮中与勒沃库森战至第80分钟还是3∶3,于是朗尼克准备遣上巴西人艾尔顿,但他转身却不见后者的影子,原来那个胖子竟惬意地躺在广告牌后面的草坪上晒日光浴。“当时我就想,真应该给他个浴缸,这样他更舒服。”

与艾尔顿的消极怠工相比,西多夫努力整理球鞋已经算好的了,《米兰体育报》为荷兰人辩解:看看场边其他的替补吧,安布罗西尼和亨特拉尔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如果莱昂纳多用他们替下加图索,难道他们就会更勤快一点?

西多夫只是在做准备工作时有点磨洋工,某些球员更糟,他们甚至连自己的装备都忘了带。2000年,不来梅的巴诺维奇曾在接到替补出场的指令时才发现忘了带比赛球衣,两年后,柏林赫塔队的卡万重蹈覆辙,两人的结果自然是被愤怒的主教练驱逐出场。

这就引出一个奇怪的现象。教练们都希望他们的替补能够在上场后立即发挥作用,因此他们要求坐在场边的那帮家伙能在比赛时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随时起身做热身运动。但问题是,很少有替补球员能够在近一个小时里集中注意力或积极备战。

原因?“那是因为他们太舒服了。”《米兰体育报》在2004年就已经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解释。那一年,红黑军团和一家叫SPARCO的生产汽车座椅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家公司生产的高科技座椅比沙发还要柔软,现已在全欧洲推广。《米兰体育报》调侃道:“这下那些替补球员会坐着不想起来了。”在沙发上不能进行战术革命,但的确有很多人把一场比赛当作是一次与自己无关的观光旅行,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根本不用出场。于是,整场比赛他们就舒服地躺在舒适的沙发上,即使是队友进球也懒得跳跃一下庆祝。最近的例子发生在上赛季,皇马做客比利亚雷尔的西甲联赛中,快看,快看,皇马的法国外援福贝尔居然在替补席上睡着了。

在上世纪,很多球队的替补席总是烟雾缭绕。意大利足坛以前有两杆著名的大烟枪――胡布内尔和维亚利。皮亚琴察前锋每次在替补出场前,必来根雪茄。光头维亚利更离谱,1990年世界杯刚被替换下场,他就迫不及待地从队友那儿要来了根香烟,立马瘫在座椅上吞云吐雾……在足球场上吸烟显得不合时宜,这与教练员追求的集中注意力也背道而驰,况且还有让队友吸二手烟的危害。于是,2006年国际足联颁布了禁烟令,不过球员们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品――手机和零食。

2006年,在巴拉圭的一场丙级联赛中,一名叫鲁文・达瓦洛斯塔的替补球员突生尿意,但他并不愿意多走两步去厕所,而是跑到场边就地解决,当然,他因此领到了一张红牌。不是每个球员都这样疯狂,但事实上,很多球员的素质比鲁文高不了多少。早在2003年,曾效力于上海申花队的乌拉圭球星鲁本・索萨就认为中国球员大多比较散漫,缺乏职业意识:“申花队里有一名队员总喜欢带着手机进入替补席,他经常在替补席上给女朋友和母亲打电话。”这算什么,大牌如亨利者照样在球场上吃零食,去年欧洲杯法国队对罗马尼亚的比赛,坐在替补席上的亨利整场比赛都在郁闷地吃东西。要是你愿意把镜头对准场边,你会发现,总有一些球队的替补席附近布满了垃圾:鞋袜、废弃的矿泉水瓶、垃圾袋……

内讧?争议和误会

教练和球员之间总会在换人问题上出现一些纠纷,尽管这些纠纷看起来是多么可笑。弗格森认为:“在场边找个人活动,但并不派他上场,会刺激场上球员的神经。”爵爷曾经用这样的方法激发了鲁尼和特维斯的斗志,但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很多球员看来,教练让你起来热身,便是即将派你出场的信号。如果教练因为场上的局势临时改变主意,一些敏感的家伙会因此觉得自己上了当。在2005年沃尔夫斯堡客场对凯泽斯劳滕的德甲联赛中,中场休息后,客队的主教练法赫叮嘱他的球员卡尔汉做热身准备出场,但遭到了斯洛伐克人的拒绝:“在上半场,你已经让我热身了两次,但并没有派我出场,所以没必要了。”

赛后,斯洛伐克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德国的猛烈指责。但问题是,作为一名替补球员,每次你都起身像西多夫那样认真地准备好护膝、球衣、球鞋,然后起来专心地做热身运动,但每次主教练最后都告诉你:对不起,你不用出场了。然后你再认认真真地把准备好的球衣和球鞋重新放回去……等到有一天,主教练突然通知你尽快上场,你会怎么样?

除了教练和球员在思路上存在偏差外,一些沟通不畅或仅仅是“老眼昏花”也容易引发纠纷。2004年,英格兰队同奥地利队的欧洲杯预选赛进行到第82分钟时,杰拉德向场边挥手,作出了换人的手势,埃里克松立刻用后卫卡拉格替下了他,但当杰拉德下场后,却一脸无辜地向埃里克松抱怨:“我当时是告诉你,布里奇受伤了。你应换下的是他,而不是我。”

倒霉的第四官员

如果是内部矛盾也罢了,输了球就怪别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教练们在比分领先或场面占优时,总是通过换人来拖延一下比赛时间;但在不利的局面下,他们又抱怨换人的步骤太缓慢了。这使得左右为难的第四官员往往就很难做人,他们会因此变得很紧张。

2006-2007赛季英超曼联对切尔西的比赛中,曼联落后,弗格森要求换人,但第四官员温特突然发现换人的显示屏失灵了,加里・内维尔冲到他面前怒吼:“你能不能快点!”温特当时的表情很尴尬――也许你到现在还以为教练们最痛恨的是在场上奔跑的裁判,但事实是他们更讨厌坐在场边的“法官”。

在足球场上经常发生这样事情,当教练们准备换人时,己方却被攻入了一球。这让教练们一致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是第四官员。最经典的便是去年欧洲杯土耳其对克罗地亚的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1/4决赛,双方在120分钟内战成1∶1。第119分钟,克拉什尼奇接莫德里奇传中为克罗地亚建功。伤停补时最后一刻,鲁斯图开大脚助攻,申蒂尔克为土耳其扳平了比分,双方因此进入点球大战,此时,克罗地亚队主教练比利奇愤怒地冲向了场边的第四官员……

比利奇的不满在于,当克罗地亚取得领先后,他就准备用完最后一个换人名额来耗掉比赛时间;而在鲁斯图开球前那一刻,正好处于死球状态,比利奇已经向第四官员提交了换人名单,但后者并没有及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场内的主裁判罗塞蒂,后者收到信息时为时已晚。

悠久的替补趣史

1965年以前,足球比赛规则中还没有出现换人的条款,于是经常出现球员带伤坚持完赛的情况。不过,这种拜占庭式的勇气却带来了许多麻烦,尤其是当有人因伤无法坚持比赛时,他们的队友不得不面临人数上的劣势。1881年,布莱克本对伯恩利的一场比赛中,不期而至的雪灾令布莱克本队最后场上只剩下了守门员,在对手11个人朝着球门猛攻时,他只能冲着裁判高喊:“越位,越位!”

但那个年代频繁和恐惧的伤病还是让人担惊受怕,关于“候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终于在1965-1966赛季,英格兰足总以39票对10票的优势推出了替补制度:球员受伤后可以离场,允许替代者上场。不过,这个规则很快就被教练利用,他们唆使自己的球员在场上假装受伤,以换上更优秀的球员。足总干脆也顺水推舟:从1966-1967赛季起,球队可以以任何原因替换球员。

比起鼻祖英格兰,世界足坛的脚步晚了四年。直到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国际足联才首次推行替补制度。在1970年5月31日墨西哥世界杯A组东道主墨西哥队对苏联队的揭幕战中,苏联队的阿纳托利・普扎奇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位替补出场的球员。

之后,替补制度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最初每支球队只能换两名球员,1992-1993赛季,英超对替补球员制度作出了调整:每方容许三名替补球员登场(门将占据一个名额),1995年规则又稍加改动,三个换人名额中不一定包括门将。不过这一变化在当时遭到了英格兰媒体的质疑,因为教练们出于功利性,一般只会对锋线作出调整,而门将们今后得到的锻炼机会将越来越少。或许,在看到今天伦辛们的拙劣表演后,我们能够理解当初前辈们的担心。

趣谈FIFA替补规则

一、教练在准备换人时,写好替换名单,交由场边的第四官员检查。前提是,这名球员必须在比赛大名单里。

【反例】如果球队临时要更改比赛大名单,就应该在比赛开始前通知第四官员,然后由第四官员及时通报给比赛监督和双方教练,不然就会产生误会。2000年中国足球甲B联赛,北京波导队对广州松日队的比赛下半场,松日队教练用2号杨永强换下了受伤的冯民智,但场边的记者却发现杨永强并不在大名单中。后来经过足协调查才发现,开赛前15分钟内,松日队的确向第四官员提交了新的名单,但后者却忘记及时向媒体和波导队通告。

二、第四官员要检查替补球员的装备,如是否携带危险品或国际足联禁止佩戴的物品,身上是否有伤口……检查完毕后,球员才能上场。

【反例】如果碰上粗心的第四官员,倒霉的往往是球员。2005-2006赛季西甲联赛第35轮巴伦西亚主场对阿拉维斯,第61分钟,蝙蝠军团的巴西中场埃杜替换巴拉哈出场,六分钟过后,主裁判发现巴西人佩戴了项链,于是向他出示了黄牌。赛后埃杜大呼冤枉,因为在替补出场前,第四官员如果认真检测,那他根本不会领到这张黄牌。

三、替补球员应等到被替补球员已离开球场,并得到裁判的许可信号,才可进入球场。

四、替补球员只能在比赛暂停时由中线进入球场。

五、当替补球员进入球场后,换人即算完成,替补球员上场后未经主裁判允许,不得擅自离场。

【反例】如果一名球员已经替补上场,那根据国际足联第12条规定,他不经过主裁判的允许(例如受伤,或球衣损毁等原因)就不能离场。2004年欧洲杯荷兰队对瑞典队的1/4决赛上,却发生了蹊跷的一幕。是役第87分钟,荷兰前锋马凯替补出场,但在90分钟比赛结束后,加时赛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马凯却神秘失踪了。后来《图片报》解密,荷兰人是去上了趟厕所,不过他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根据规则,主裁判应该向他出示一张黄牌,由于在加时赛第26分钟时,马凯因为犯规吃到了一张黄牌,也就是说,他本应该被红牌罚下,根本没有资格在之后的点球大战中操刀主罚。《图片报》对此自问自答:“马凯,你为何不在替补上场前去上厕所?”“换人程序实在太慢了。”

六、已被换下的球员不能再上场比赛。

【反例】这看起来像是个笑话,但根据足球野史记载,在早期的足球联赛中,经常有教练员让已经被换下的球员,戴上假发重新披挂上阵,从而蒙混过关的趣闻。现在的足球比赛中依然有这样的现象,不过是被允许的,例如七人制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