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前精心准备,打造语文有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前精心准备,打造语文有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重视语文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文章提出,教师要在自身素养、授课教案上有准备,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还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发挥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以此打造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关键词: 课前精心准备 教师素养 授课教案 课前预习 研读教材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等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一、教师在自身素养上要有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有效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曾这样描述:“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无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多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情,这点是应该记住的。”可见,教师的道德风尚、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形形的道德现象交织在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教师在授课教案上要有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备课,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因此,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及时了解学生所学内容及已有知识,理解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正是有了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摒弃长期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实现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形成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课前预习

语文课要重视课前的预习。预习包括很多方面,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首先,明确目标,引导激发课前阅读的兴趣。开学初,学生拿到课本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阅读课文,解读文本。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阅读,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想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事前的功课要做到家。仅仅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进行有效阅读是不可行的,讲文之前要布置学生读书,“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及言外之意”。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甚至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他们自己摸索出学习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四、认真研读教材,发挥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人有了生命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质量,譬如与植物人。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意义在于提高其生命的质量。人类发展史表明,生命质量的提高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就会既教书又育人。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兴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学就在操场上、墙壁上随手“涂鸦”,我就建议校长开辟一面墙,当做学生的“自留地”,让学生任意“耕种”。学生不仅在那里放飞了想象,张扬了个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获了自由。既教书又育人的本意在于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底子,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