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月光女神: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莎拉·布莱曼,英国跨界音乐女高音歌手和演员,被称为“月光女神”,是世界乐坛涌现出的一位天后级人物,与安德烈·波切利一起被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艺人。在世界歌坛风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莎拉·布莱曼无疑站在了这个潮流的最前沿。她创造了单曲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张的惊人记录,因此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听众和歌迷。
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熟悉她是因为她与中国歌手刘欢共同演唱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她的歌声虚幻、空灵、悠远而纯净,让人充满迷惑与想象,就像航行在海上孤寂的水手听见美人鱼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皈依。
与热情奔放、粗犷豪放的欧美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相比,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柔情而舒缓。与席琳·迪翁和惠特尼·休斯顿那种高亢、嘹亮以及极具金属感的声音特质不同,莎拉·布莱曼显得十分另类,她的声音委婉而细腻,宛如穿越丛林,越过溪涧的清泉瀑布,营造出无边无际的空间幻觉,周身缠绕着一种来自东方的神秘色彩。
当我无意中搜寻到莎拉·布莱曼与意大利盲人音乐家安德烈·波切利合唱的一曲《告别时刻》时,我被那首歌曲直击人心的旋律,以及二人款款深情演唱所打动。
初试啼声:《飞越彩虹》
莎拉·布莱曼有着非比寻常的音乐生涯。1960年8月14日,她出生于英国,3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并在当地的节日庆典中登台表演。11岁时,布莱曼进入艺术学校学习爵士和表演,表现出非凡的天才。那时她的爸爸妈妈以及周围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她自己都十分相信她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蹈家。12岁那年,莎拉·布莱曼在学校举行的文艺汇演上,穿着吊带裙模仿美国童星朱迪·加兰演唱了《绿野仙踪》的主题曲《飞越彩虹》,她优美的声音与动情的演唱倾倒了所有的来宾,人们不可救药地迷醉在她的歌声中。从那一刻起,莎拉·布莱曼与歌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音乐天赋开始被众人所关注。
一年后,学校将莎拉·布莱曼推荐给著名导演约翰·施莱辛格,小莎拉迷人的嗓音和优美的舞姿被约翰看中,这个“大眼妹”在其新作音乐剧《我和阿尔伯特》中获得了两个角色。这次小小的“跨界”成功,不仅仅使得年仅13岁的莎拉·布莱曼首次登上了皮卡迪利剧院的舞台,更激发了她对于舞台艺术的热爱与渴望。
16岁那年她参加了伦敦皇家芭蕾舞学院的面试,志在必得的莎拉·布莱曼却惨遭淘汰,经历了一番苦痛挣扎后,她加入了一个名叫Hot Gossip的歌唱组合,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然而她始终无法割舍舞蹈,1976年,她加入了当时著名的BBC节目Pan'sPeople作为舞蹈演员之一。一年后,她离开并加入另外一个组合。18岁那年,她有了第一首全英畅销单曲“ILose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er”,销量超过了50万并在全英单曲榜中名列第六。
与《猫》结缘:崭露头角
1981年,21岁的莎拉·布莱曼迎来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她参加了音乐剧《猫》的面试,结识了有“音乐剧之父”之称的安德鲁·洛伊·韦伯。莎拉,布莱曼野性的美感与一双猫一般碧绿的眼睛引起了韦伯注意。面试时她演唱了韦伯在1976年的作品《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她独特的嗓音和动人的演唱风格打动了韦伯。几个月之后,她获得了杰米玛(可爱猫)这一角色。杰米玛是猫族中最年幼的猫,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年老色衰的“魅力猫”为赢得去天堂的门票而唱出“Memory”的旋律时,杰米玛被感动了,她用自己清甜的嗓音唱起了同样的旋律,感动了整个猫群。莎拉,布莱曼扮演的小猫的形象,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莎拉·布莱曼一炮走红。
莎拉·布莱曼在《猫》剧组,并未引起韦伯更大的注意,加之扮演的是个小角色,发挥空间有限,于是,一年后莎拉·布莱曼离开了《猫》剧组,转到查尔斯·施特劳斯的儿童剧《夜莺》中担任主角。此剧公演后好评如潮,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韦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对莎拉·布莱曼的赞誉,半信半疑,一日他心血来潮,走到剧场观看了莎拉的演出,结果使韦伯大吃一惊。短短一年的时间,布莱曼已化茧成蝶,浴火重生。她夜莺般的歌喉和仙女般的容貌,使韦伯深深沉醉。同时他也感到懊恼,如此出色的音乐剧女神在自己的剧团中却被埋没了。
带着一份歉意,韦伯向莎拉·布莱曼发出邀请,那晚,莎拉·布莱曼如月光女神般出现在韦伯为她准备的烛光晚宴上,那一刻韦伯颤动的心房被闪电般击中。莎拉·布莱曼对音乐剧的热爱和领悟能力得到了韦伯的赞赏,这个“浪漫之夜”,掀开了“音乐剧之父”和“音乐剧女神”的爱情诗篇,韦伯与莎拉·布莱曼的事业和生活方向发生了改变。
当时,由于两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婚姻,一时间,他们的关系成为英国大小报纸津津乐道的新闻,受到关注的程度仅次于英国王子查尔斯与戴安娜小姐的联姻。就在举国上下一片沸沸扬扬之中,1984年,这一对有情人各自结束了自己的婚姻,终于走到一起,从此韦伯迎来了他事业的黄金时期,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事业也一步步走向巅峰。
《歌剧院魅影》:首席红伶
与韦伯相伴的日子里,莎拉·布莱曼在多部韦伯的音乐剧中担任主演,包括《歌与舞》和《安魂曲》,后者是韦伯专门为布莱曼声音特点创作的,布莱曼凭借此作品得到了她演唱生涯中第一个格莱美奖提名。
1986年韦伯完成了他的又一部代表作《歌剧院魅影》,克丽斯汀这一角色是韦伯为莎拉量身定制的,她优美的女高音给了韦伯诸多的创作灵感。克丽丝汀是一位芭蕾,在剧中从到歌手的转变意味着莎拉·布莱曼得以运用她能歌善舞的两方面的天份。韦伯宣称“克丽丝汀是他所写过的最艰巨的角色之一,这个角色不仅要胜任很长的唱段和相当广的音域,而且演员还必须擅长用足尖跳舞”。
莎拉·布莱曼在剧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她的声音很特别,古典女高音中尽显流行风格,越高音处越响亮。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莎拉的歌声能够极具创造性地将流行音乐、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用一种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表现出来。音乐剧《歌剧院魅影》于1986年9月27日在伦敦西区Her Majesty's剧院上演,首演即大放异彩,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和媒体的热议。在伦敦,只要上演此剧,就会座无虚席。而凭借出演《歌剧院魅影》,莎拉·布莱曼戏里戏外成了永恒的克丽斯汀(Christine,剧中女主人公),被誉为“首席红伶”。
1988年1月9日《歌剧院魅影》在纽约百老汇Majestic剧院上演,莎拉·布莱曼凭着自己出众的才华征服了挑剔的美国观众,《歌剧院魅影》在百老汇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影响超过了《猫》。全球有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英国的音乐剧新贵,从此莎拉·布莱曼登上了国际巨星的宝座,被誉为“音乐剧皇后”。
正当莎拉·布莱曼的音乐剧事业到达高峰之时,她和韦伯的婚姻却亮起了红灯。艺术家的感情似乎总是从一出戏开始,到另一出戏结束,所谓情浓时如火,情淡时如水。1990年5月,华纳兄弟公司宣布已同韦伯达成协议将音乐剧《歌剧院魅影》改编为电影,由迈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曼领衔主演,导演是乔·舒马赫(JoelSchumacher)。但两个月后,韦伯通过媒体宣布他同莎拉·布莱曼的婚姻已经结束,拍摄电影的计劃由此搁浅,莎拉·布莱曼与这部电影失之交臂。
15年后,这部空前成功的音乐剧终于被搬上银幕,导演依然是乔·舒马赫,芳龄十七的艾米·罗森(EmmyRossum)在影片中饰克丽丝汀,登台演唱时身著完全按照茜茜公主当年最著名的画像设计的服饰,青春靓丽,光彩照人,一首“Think of Me”倾倒世人。辉煌绚丽的舞台,需要的永远是年轻的面孔和新鲜的声音。
《告别时刻》:华丽转身
1990年秋季,莎拉·布莱曼与韦伯离婚。随后她告别了自己热爱的音乐剧舞台,离开了伦敦,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开始了她个人对歌唱事业的追寻。1992年,她与卡雷拉斯演唱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永远的朋友》,开始了她向流行乐坛的进军。
1996年,莎拉·布莱曼的事业又一次迎来了转机。当时,德国著名拳王亨利·马斯克(Henry Maske)为准备结束自己具有传奇生涯的运动经历而筹备了一场告别拳赛,他特意找到自己非常钟爱的歌手莎拉·布莱曼,邀请她在自己的告别赛上进行演唱,布莱曼欣然接受。而后莎拉·布莱曼经过精心筹劃、挑选,最终选中了由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过的一首歌《告别时刻》,布莱曼向波切利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与自己一起演唱。
出生在托斯卡纳的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被称为“第四大男高音”(帕瓦罗蒂与多明戈、卡雷拉斯被称为三大男高音),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与许多优秀的女歌手有过成功的合作。他对莎拉·布莱曼神往已久,于是欣然答应合作。
然而,在当年11月份举行的拳赛上,亨利·马斯克却意外落败,全场气氛凝重,令人唏嘘不已。正当此时,赛场上响起了《告别时刻》那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旋律。布莱曼和波切利携手出场开始了倾情的演唱,莎拉唱到:“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做了个梦,真是难以形容的梦,我梦见地平线上的光辉渐渐在消逝,幽冥侵蚀着大地,预示着你将离我而去,我的世界也将昏暗无光,离别的时刻到来了……”她的声音悠远而神秘,像天上的云雀,空灵到了极致,仿佛带你漫步云端,吮吸一抹云雾的气息,灵逸缥缈都化作声音的表达缭绕在你的心田。
此情此景令闻者无不动容!人们为拳王落败而扼腕叹息,却不知那歌声中流淌着莎拉·布莱曼对音乐剧舞台的不合,以及与韦伯分离的无奈。这场演出让人们记住了这首《告别时刻》,以及莎拉·布莱曼的名字。后来有媒体甚至将之形容为“一个拳王传奇的告别造就了另一个音乐传奇的开始”!这场演唱会对莎拉·布莱曼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她告别音乐剧舞台,进军欧美流行乐坛的一次华丽转身,她和波切利成为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人物。
次年,以这首曲目为主打的专辑一发行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古典、流行跨界音乐领域,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誉,曾经登上欧洲冠军歌曲宝座,更在全世界获得了其它古典音乐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发行量。这首歌打败了所有唱片业纪录,在排行榜的前十名停留达半年之久。而这张唱片的精彩之处远不止这一首曲子,整张专辑充满了迷人的气质和整体艺术感,管弦乐配器部分由世界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体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与宏大。
全球巡演:走向巅峰
借着专辑发行的热度,布莱曼开始了全球巡演。她的演唱会以惊艳的舞台效果令人赞叹。在2000和2001年两年中,布莱曼一直跻身于美国最有影响的英国音乐人的行列。专辑《月光女神》“La Luna”在美国的巡回演出票房达到了1220万美元。
2004年的“Harem”演唱会,其全球票房达到6000万美元,其中在北美地区取得了1500万美元。此后,布莱曼出版了她出道以来第一张MV合集“Diva:The Video Collection”。同时,一张收录她畅销单曲的精选集“Diva:The Singles Collection”也一起面世,并再次登上了美国Billboard跨界榜单的榜首。
2006年新年伊始,布莱曼开始了她的中国之行。北京、南宁、上海,她的演唱会吸引了大批的中国观众。她的歌声,晶莹剔透而又明亮高昂,她演唱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今夜无人入睡》和那首《告别时刻》令中国观众如痴如醉。
2008年8月8日,布莱曼与中国歌手刘欢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英文和中文共同演唱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如今全球已刮起了布莱曼旋风,她的名字在世界家喻户晓:在西班牙,她被称为“歌剧天使”:在德国,她被称为“舞台剧歌后”;在日本,她被称为“超人气歌星”;在中国,她被古典界称为“歌后”,被流行界称为“巨星”。
莎拉·布莱曼是站在古典与流行音乐两座山巅的巨星!作为一位歌唱家,少有人能像莎拉·布莱曼这样如此的才华横溢,如此风格唯一。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剧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但是莎拉的歌声却极具创造性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她用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表现出来,而且仍能不损其原味。其绚丽多彩的美丽造型带人们进入如痴如醉的梦幻世界,不论在音乐上还是在视觉艺术上,莎拉·布莱曼都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极致……
《月光女神》:放歌太空
2012年10月,事业如日中天的莎拉·布莱曼向外界透露,她准备以私人的身份搭乘俄罗斯太空飞船,前往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12天的访问。目前,她已购买到了一张俄罗斯太空飞船的船票,如果一切顺利,她将于2015年10月成行。
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布莱曼还提到,希望自己不但是首位进行太空旅行的专业音乐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太空演唱的歌手。布莱曼的具体行程将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共同决定。布莱曼已经通过了相关的心理和身体检查,在结束2013年的巡演后,她将在莫斯科的宇航员培训中心接受6个月的训练。
消息爆出后,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来是因为俄罗斯曾于2008年向外界宣布自2009年起不再接受太空游客报名,突然又对外开放,引起轰动。二来却是因为准备访问太空的客人是世界级天后的女艺人莎拉,布莱曼。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和平艺术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此次太空之旅计劃,无疑会成为这位“月光女神”最大的“跨界”行动。
正当我们还在对这个消息多方揣度之时,今年2月28日,享有“月光女神”称号的莎拉,布莱曼出现在北京的新闻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莎拉表示,她将作为首个专业歌手在太空歌唱。
谈起自己的太空梦想,莎拉表示,当她年仅8岁时,通过电视看到人类登上月球的表面,便怀揣遨游太空的梦想,而这次的太空之旅将是她追求与实现梦想的旅程。莎拉说:“我的太空梦想一直伴随着我的音乐梦想,随着我在音乐上的探索,也一步步接近了我的太空梦想。”
尽管飞向太空的计劃还未正式启动,但是莎拉的“追梦”之旅却已启程,莎拉表示她会将“追梦太空”的经历融入她的艺术创作中,从而使亿万人能够感受到这一太空梦想。即将于6月展开的“追梦”——莎拉,布莱曼2013中国巡演音乐会正是她太空梦想的启程之作。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与刘欢携手站在DLP投影拼接成像组成的地球上空,歌唱人类和谐那一幕吗?转眼,月光女神就要飞向太空!难道说冥冥之中,上帝做了这样的安排?抑或是布莱曼在中国听信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不管人们做怎样的猜测,在我看来,莎拉·布莱曼的选择都是那样合乎天理。12岁开始登台演唱,莎拉·布莱曼仿佛一直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她“初试啼声”的那首《飞越彩虹》,选自美国童话电影《绿野仙踪》。主题歌《飞越彩虹》(Overthe rainbow)曾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奖,歌词这样唱道:
“彩虹之路,高高在上,有个仙境我在摇篮曲里听过……彩虹之上,天空湛蓝,有些梦想,你敢憧憬,真会实现!但愿有一天,我能登上星星,醒来发觉,云儿远在身后,在那儿,烦恼消散,如柠檬掉落。哦,烟囱顶上的彩虹之路,在那儿,你能够寻到我的踪影。彩虹之上,蓝色的知更鸟在飞。鸟儿能飞越彩虹,倘若快活的蓝色知更鸟能飞越彩虹,那为何?哦,为何我却不能?”
小莎拉在唱这首歌曲时,与电影的女主人公桃乐丝有着同样的年纪,对彩虹之上有着同样的憧憬,同样的梦想。出道以来,歌唱带给她无限的荣光,与《猫》结缘,声名鹊起,《歌剧院魅影》成为名伶,《告别时刻》华丽转身,全球巡演,到达巅峰。一路走来,布莱曼经历了成才、成长、成功,留下了汗水、泪水、苦水。有惊鸿一瞥的出场,有黯然神伤的离别。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莎拉·布莱曼把这一切都融化在她的歌声中,她在观众的心中永远是那尊绚丽夺目的“月光女神”。
如今53岁的莎拉·布莱曼事业已到巅峰,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西方人认为所有的技能都可以在后天学习完成,只有音乐需要天分。他们坚信,只有上帝才会赋予最爱的人音乐才能,而莎拉·布莱曼就是那个幸运的人。在长达40年的演唱生涯中,她经历过波峰波谷、潮起潮落;她曾抛弃过爱人,也曾被爱人抛弃:但是她却一直得到上帝的眷顾和垂青,在她生命的旅途中,上帝一直与她同行。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再次搜寻到那首令我震颤的《告别时刻》,静静地聆听,在布莱曼伤感的时刻,我听到了波切利的歌声:“当你在遥远他方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真实痛苦的梦啊,但我坚信你会和我永远地在一起。你,夜晚的月亮,伴随与我:你,白天的太阳,伴随与我,就这样永远伴随与我。离别的时刻到来了,就让我们共同去经历,那些艰难险阻吧。我对你真心一片,就让我与你同航,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我无所畏惧,即使让我付出生命,我也要与你同在,我与你永相随,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同甘苦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也无怨无悔,要与你永远相随。”那歌声劃破黑夜,直击人心。
著名加拿大女歌星席琳·狄翁曾这样赞扬波切利:“如果上帝也会唱歌,那听起来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声。”这个有着颤动人心嗓音的盲人歌唱家,好像是上帝的使者,来到人间护花倾情。他不能用目光传达自己的爱意,他只能用歌声抚慰莎拉无助与伤痛的心。他虽然看不到莎拉,但莎拉就是他的“月光女神”,他微闭的双眼里投射出异样的光彩,他像太阳一样照亮了莎拉·布莱曼的内心。两位音乐家手牵手、相互依偎,深情地演绎着《告别时刻》,仿佛一对天使游弋在人间,那一刻成为永恒。
如今莎拉·布莱曼将放歌太空,因为那里离上帝最近,她要用她的歌声,感激上帝与她一路同行。此次“太空之旅”将是莎拉布莱曼的又一个“告别时刻”,她要将自己最美好的声音留在宇宙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