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息·汇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息·汇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煜辉:不能再让货币政策干“裱糊匠”的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日前发表文章表示,中国经济是一个比美国复杂得多的经济结构,有市场化的经济成分,还有更多的成分事实上游离在市场之外。在这样的结构中,从紧货币政策下,死掉的未必就是没有效率的,而活下来的未必就是有效率的。相反,恰恰是那些与政府有关系、在各种要素上(税收、土地、行政审批等等)获得各种好处的企业,最能扛住紧缩的压力,最终它们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越来越好,因为没有市场化的成分再与它们争资源了。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更加向着政府(特别是垄断部门)倾斜。而这恰恰是造成我们经济失衡的根本性因素。

刘煜辉指出,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不能再把货币政策这类短期政策推到第一线,干一些“裱糊匠”的活了。过多、过于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不仅徒劳,而且滋生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严重损害到了整个经济体的效率,伤害到整个经济体“扛”住通胀的能力。中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再也不能偏移了,唯有改体制、调结构才有摆脱危机的希望。(摘自:世华财讯2008年7月18日)

范建军:货币政策已被汇率政策“绑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紧缩货币的方法不是控制信贷,真正应该控制的是基础货币的发行。范建军指出,一切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性通胀”之说,在商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过量,意味着由货币所代表的名义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货膨胀。目前中国经济和已经或正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许多国家一样,病根都在僵化的汇率体制上。由于要维护僵化的汇率体制,央行必须通过大量印制钞票来购买外汇市场多余的美元外汇,从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要印多少钞票不是由人民银行自己说了算――人民币发行完全处于失控状态。中国经济实际上已被汇率“绑架”了。目前,控制信贷的做法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就是因为政策的着力点不是对基础货币投放所产生的最初名义需求进行控制,而是对由它引发的第二轮名义需求进行控制。官方控制信贷是1988年、1994年治理通胀的老经验,当时一压贷款,通胀就能压下来。但是现在和那时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控制信贷实际上是从根上控制了基础货币,现在央行发行了基础货币以后,就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现在不是一个倒逼机制,而是基础货币决定信贷规模,既然是这样,去强制压信贷这个下游的产品,效果很差,完全是一种“堵漏”的方式。(摘自:《经济观察报》2008年8月2日)

点评:范建军先生关于货币政策的“绑架”之说可谓是很贴切的比喻。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由滥发货币引起的。而之所以滥发货币,是因为必须对冲数额巨大的外汇占款。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问题是,纵然知道滥发货币的种种弊端,却没有切实见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被“绑架”的状况。如果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汇进入中国就可以直接流通,央行也就可以因此卸下外汇占款这个沉重的包袱――这或许是一个解决办法。然而,与此同时,当前的热钱问题已经引发了不少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无疑会被视为惊险的一步棋。

叶檀:当前宏调关键并不是“松紧”问题

资深财经评论员叶檀日前撰文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调控手段依然患有严重的行政依赖症,发改委是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导部门,而原本应该最为灵活的信贷市场,央行、银监会的调控却充满行政色彩。如我国的信贷紧缩政策,从信贷总量调控,到实现按季按月检查,甚至对于具体行业都有详尽建议。如此调控之下,银行既丧失风险控制的自觉性,也丧失了优化配置资源的动力,所有的资源都向大项目、大公司集聚,一轮调控之后,行政对于经济的主导力量就强化一次。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宏观调控容易造成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调控没有成为经济结构改变的契机,从行政主导权到市场之间的路,越来越远。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出现两张皮现象。本轮调控出现的困局,当然有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因素,但经济两张皮现象,却值得我们认真反省。叶檀认为,重要的不是调控政策是紧是松,而是调控之后经济向何处去。如果调控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可以促进优质、高效的企业并购低效企业,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优质、高效发展,那么,这样的调控紧一些何妨。如果调控使大企业独得资源,使优质企业失去资金血液,那么,这样的调控即便很松,仍然对经济有负面影响。(摘自:《南方都市报》2008年7月29日)

谭雅玲:人民币有望在四季度停止升值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研修院特邀研究员谭雅玲日前在第一届外汇投资行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可能会从第四季度开始停止升值。

谭雅玲说,现在普遍的预期是美元会反弹,美元的贬值对美元财政年度报表的亮丽是非常有好处的。第四季度为什么会好一些呢?因为美国的经济现在没有出现实质的问题。伯南克应对次贷危机,已经有点偏离美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压力,包括最近出来的通货膨胀已经上到了5%,美元加息的压力明显存在。同时,从汇率本身的周期考虑,任何一个价格都有涨有跌,美元的汇率也是这样。谭雅玲表示,如果美元反弹,那人民币一定会反转。因为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人民币的升值,都和美元的贬值相对应。美元的贬值最大的一个接盘就是人民币。从美元主导趋势来看,人民币会发生变化。从人民币自身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应该是很脆弱的。另外,从市场的规律来看,任何一个汇率的走势,都应该是双边的。而人民币从汇率改革到现在,都是单边的,从小到大,从慢到快。人民币单边走势,并不是我们汇率改革的初衷。我们一次性升值的汇率改革,并不是意味着人民币一定要升值,而是人民币要反映市场。(摘自:《证券日报》2008年7月22日)

谭浩俊:防通胀主要着力点应转向PPI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日前撰文指出,就在CPI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呈现逐月回落的良好态势下,PPI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对CPI的控制和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工业品生产企业已经难以承受。其结果要么是PPI同步上涨,要么是大量工业品生产企业关门打烊。其次,影响PPI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无论是石油还是铁矿石价格,出现价格相对稳定,都可能是暂时的现象,也可能是途中暂息,远没有达到可以让人高枕无忧的状态。任何一种外部因素,都有可能重新将其“激活”,出现新一轮上涨。再次,PPI对CPI的传导不可忽视。PPI居高不下最令人担忧的是对CPI的传导作用。虽然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CPI得到了有效控制,但PPI的持续、快速上涨又给CPI调控目标的实现留下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就目前而言,PPI对CPI的传导,可能比CPI内生的上涨力还要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防止通货膨胀已不能只把眼睛盯在CPI上,而应当转向PPI,把控制PPI的高位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8年8月12日)

吴晓波:宏观调控不能再以中小民企为“牺牲品”

《东方早报》评论员吴晓波日前发表文章表示,在过去的改革逻辑里,民营企业是不需要政策扶持的,它们是野生经济,或者说只要不打压,就是最好的扶持。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官员也善于“垂拱而治”,以发挥民间力量为最佳的治理之术。然而,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它们已日渐成为中国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力量,那种“不打压就是扶持”的政策思维确已到需要修正的时候。

吴晓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它们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如果不拯救民营中小企业,即便是一直稳坐产业上游的、备受保护的国营垄断资本集团也在危机中难以幸免。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们的“好日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拜坚决的垄断政策之赐,二则是靠了“中国制造”和房地产业的原材料渴求,而在这两个领域内,民营资本是最主要的力量。如果邱继宝式的危机一再爆发,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地产崩盘,那么,下游需求萎缩,上游的利润空间就会迅速缩小。打个比喻的话,坚持惜贷的政府与渴望资金的民营企业就好像两个把头浸在海水里的人,现在就看谁先沉不住气了。不过从现在的形势看,双方的“内伤”都已经造成。(摘自:《东方早报》2008年7月17日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