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改的强势推进,对传统的语文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是针对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进行了定位,主要包括:(一)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二)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三)是语文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 引导者 开发者 研究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仔细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们发现,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和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以一种单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着非常强烈的话语霸权,不容许有任何的质疑,而学生就是知识灌输的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想和情感都被无情地压制和禁锢,个性被抹平,无法真正自由地表达自我。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这期间,要实现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而这也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也不能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这种角色转换,也符合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要努力完成这样一个转换,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

二、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是由少数专家学者编定的,语文教师虽然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教材面前,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事实上,大量的一线语文教师,都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也清楚各个地区的差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但却都没有参与到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这对课程的制定者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变成了既定课程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教学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操作层面上,很少有自主发挥的余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现实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课程,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实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报刊、影视广告、演讲会、辩论会、博物馆等等。总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社会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广大的语文老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利用语文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使自己成为课程开发和创新的主体,实现语文教师由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的角色转换。

三、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充当的是教书匠的角色,他们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却被排除在研究的大门之外。实际上,教师做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拥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是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着很多的研究优势。所以当“没有理想”、“不会创新”、“缺少个性”、“简单重复”这样的标签,贴在语文教师身上时,“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了。

新课程背景下,争当“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研究意识,对自己的思想、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批判性的研究,也就是教育科学中的行动研究。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能使教师个人缄默的、隐性的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以此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建构,逐步摆脱自己外来“权威理论”的束缚和禁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常通过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问题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目的。总之,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是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3]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角色,我们就可以顺利进入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4].杨丽娜.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